李斌 余珂
摘要:濱水文化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城市中對市民的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活動空間,而一個優秀的濱水文化公園,不僅能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而且從長遠來看,還能不斷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2]。本文結合綿陽市安州區濱水文化景觀公園設計為例,通過對場地的道路交通、功能布局、空間規劃、景觀營造以及植物造景等方面進行分析,以具體情況來分析濱水文化景觀公園的設計方法。
關鍵詞:景觀設計;濱水文化公園
濱水公園是臨近水體區域,為城市居民提高各種休閑、觀賞、游憩、交流等活動的公共開放性空間,在豐富城市居民精神生活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提高城市生活質量等方面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此外,濱水文化公園屬于旅游資源,不僅能夠美化城市環境,而且能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創造高品質的城市生活形象[4]。
1項目概況
1.1區位分析
安州區位于四川省綿陽市,位于綿陽市西南部,與德陽市、綿竹市相接壤,市內與江油市、羌族自治縣以及涪城區相鄰。規劃場地位于安州區東北部,安昌河一側,地理區位優越,交通條件較好。
1.2周邊交通分析
建設基地周邊交通基礎設施良好,交通便利。西南—東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為沙汀大道、益昌東路、塔九路以及連接安昌河兩岸的先林大橋。北—東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為啟明星大道。其余城市次干道呈網狀排列,整體交通條件優越。
1.3周邊用地分析
基地周邊用地主要為文化教育用地、居住區用地、綠地、以及未規劃建設用地為主?;赜覀葹榘膊铀颍髠葹槲髂峡萍即髮W城市學院城西校區,建設基地位置優越,建設濱水公園,服務范圍較廣,輻射范圍較大。
2 濱水文化公園設計理念及定位
2.1 設計理念
(1)充分考慮人的作用,突出場地的功能性,以滿足人的各種需求。
(2)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保護生態平衡。
(3)合理配置植物,營造自然的生態環境,使使用者有置身于大自然之感.
2.2 公園定位
本次方案主要是針對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城西校區外的濱水場地,本次設計將滿足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的師生以及安州區居民休憩、娛樂、學習、游覽、集散、文化交流等需求,創造實用、安全、美觀富有文化內涵的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開放式濱水景觀公園空間環境。
(1)游覽。在整體布景上通過不同的景觀營造形式創造不同的景觀效果,在不同的功能分區中按照具體的功能需求安排不同的景觀小品,以達到具體的實用性與美觀性相結合的需求。在整體布景上要注重景觀空間的變換,步移景移、移步換景,以達到整體景觀空間的協調,滿足游人的游覽觀景需求。
(2)學習。主要正對濱水公園對面的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的全體師生,通過各種廣場、休憩場地創造各種開放、半開放空間,以達到交流學習的目的。
(3)文化。在場地中通過功能性建筑創造出針對整個安州區居民的文化場所,布置圖書館、文化體驗館、科技館等滿足居民不同的文化體驗需求,以文化營造特色景觀,以提升整個場地的文化品位,創造精品型城市濱水文化公園,形成安州區特色景觀區域。
(4)休憩。通過不同的形式創造出休閑活動場所,如座椅、亭廊、會所等,已滿足居民的休憩需求。
3 公園總體布局及景觀營造
3.1豎向規劃
在設計時,通過查詢資料可知,安昌河的常水位線為463.8米,而規劃場地的右側則為安昌河,因此,在規劃場地時,以安昌河常水位線為基礎,得出整個場地的豎向設計。整個場地的設計較為平緩,沒有較大的地形起伏,場地水平高差為6.7米,場地最高處為側上方的次入口廣場,最低處為安昌河常水位線。
3.2 結構功能規劃
(1)文化交流區。該區位于規劃場地上部區域,包括大面積鋪裝場地,以廊、亭的形式提供大量的休憩座椅,形成開敞與半開敞空間,為游客提供充足的休閑交流活動場所。鋪裝場地與景觀交錯布置,使得游人在交流休憩的同時能夠觀賞到四周不同的景觀效果,使人愉悅、放松。
(2) 休閑廣場區。該區位于規劃場地的核心區域,正對西科大城市學院校門,隔城市公路與校園遙遙相對,為條狀區域,貫穿整個場地的東西,以大面積的鋪裝場地為主,大面積的鋪裝廣場形成較大的開敞空間,為游人提供休閑、集散場所。且通過不同的鋪裝形式營造出不同的景觀效果,在滿足休閑、交流、集散功能的同時也能達到美觀性的需求。
(3)步行游道區。該區位于規劃場地的右側,主要以木棧道、亭、廊相結合形成貫通南北的紐帶,以達到步移景移的景觀效果。
3.3 道路交通規劃
園路作為景觀公園的組成部分,不僅起著組織空間、交通聯系、引導游覽以及集散的作用外,而且,如同脈絡一般,將整個景觀空間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場地內的交通分為車行道、消防通道、景觀步道三類,三類交通形式分別滿足了不同的功能需求。車行道和消防通道為同一條道路,寬度為8米,貫穿南北,主要起著將公園與城市聯系的作用,使得公園不獨立與城市空間之外。景觀步道寬度為2米,連接場地內各景觀節點,將場地各個部分串聯,以達到步移景移的觀景效果。
3.4 景觀軸線規劃
在整體規劃中,總結出“一橫、兩軸、八心”的構思。一橫是指場地景觀的中軸線,連接主入口廣場和親水平臺。兩軸是指南北向的兩條主要景觀軸線,兩條軸線分別串聯了整個場地中的八個主要景觀節點,將整個場地的景觀聯系起來,以達到整體效果,使得每個景點不孤立與場地之外,實現整體的協調。
3.5 植物景觀規劃
植物景觀規劃在整個濱水文化景觀公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植被景觀能夠使整個濱水公園的景觀效果更進一步。因此,植被規劃要突出重點,在注重生態性的同時還要注重美觀性。本場地的植被選擇以鄉土樹種為主,外來樹種為輔,植被主要以觀賞植被為主,和場地內的景觀小品相結合,相互映襯,以達到觀賞的效果。場地內植被配置分為喬木、灌木、花卉及地被植物,層次分明。并且要注重植被的四季變換,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賞。
4 結語
本文以具體設計案例為基礎,闡述了筆者對濱水文化景觀公園設計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將對濱水文化公園設計的具體理解與實際設計案例涉及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使得理論能夠更加清楚易解。濱水文化公園是使用對象是城市居民,因此,在濱水文化公園設計中,要具體考慮到使用者的需求,將設計落實到實際生活中來,不能脫離實際,否則,將會設計出空中樓閣,反而不能起到濱水文化公園在城市生活中應該發揮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韓鎮. 城市濱水公園景觀設計研究——以自貢市南湖公園為例[J]. 鄉村科技, 2018, 000(008):71-72.
[2] 冼寧, 趙芮興. 對現代城市濱水公園景觀設計的初探[J]. 設計, 2015, 000(013):125-126.
[3] 安明. 城市濱水公園景觀規劃設計初探[J]. 美術教育研究, 2016, 000(01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