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光
本次新加坡大選被視為“世代交替”的選舉,對人民行動黨能否順利實現領導層交接班也有影響。新加坡自1965年獨立以來,一直由人民行動黨單獨掌權。2015年大選之后,考慮到李顯龍執政團隊的年齡和健康因素(李本人今年已68歲,曾兩次罹患癌癥),該黨組建第四代領導人梯隊的工作提上日程。照目前安排,第四代領導梯隊將由現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領銜。
王瑞杰出生于1961年,家境并不富裕,靠一路苦讀成為學霸,后考入新加坡名校萊佛士書院。20世紀80年代,他拿到第一批新加坡警察部隊海外獎學金,到英國劍橋大學主修經濟,1983年畢業后加入新加坡警隊,此后十幾年擔任不同的職務。20世紀90年代,他又赴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深造,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1997年,王瑞杰轉入政府行政部門,先后在教育部、貿工部、貿易發展局、金融管理局等任職。值得一提的是,王瑞杰在1997~2000年擔任李光耀總理的首席私人秘書,受到他的言傳身教。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李形容王瑞杰“是我歷來首席私人秘書之中最好的一位……他的思辨能力是我合作過的公務員當中最強的。”
2005~2011年,王瑞杰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相當于央行)局長。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王瑞杰帶領金融管理局迅速制定應對措施,引導新加坡順利走出金融風暴。英國《金融時報》集團出版的《銀行家》雜志將王瑞杰評為2011年年度“亞太區最佳央行行長”。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杰。
2011年王瑞杰加入人民行動黨,作為淡濱尼集選區的候選人參加大選。當他被介紹為候選人時,前總理兼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認為他是潛在的部長,也將是新加坡第四代領導班子的核心成員。選舉結束之后,總理李顯龍延攬王瑞杰入閣擔任教育部長(2011~2015年)。王是繼財政兼衛生部長胡賜道(1984年)之后,第二位直接進入內閣的第一任期當選議員。2012年8月,王瑞杰受命領導全國對話委員會,深入檢討政府的政策和方向。2015年起擔任財長至今。2018年11月,人民行動黨宣布王瑞杰出任第一助理秘書長,成為可能的下一屆總理候選人。2019年4月新加坡政府改組,5月王瑞杰升任副總理,兩位副總理張志賢、尚達曼同日卸任。從1985年到2019年,新加坡設有兩位副總理,王瑞杰成為34年來首位內閣唯一副總理,至此外界普遍認為他已內定出任下任總理。
2020年的新冠疫情、經濟危機和全國大選都是對以王瑞杰為首的新加坡第四代領導梯隊的真正大考。王瑞杰在四個月內推出四份總值約1000億新元(約合人民幣5088.13億元)的預算案來對抗疫情,在應對疫情的行動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然而,因早期抗疫表現突出受到贊揚的新加坡,后來由于外來勞工宿舍內暴發疫情而黯然失色,疫情造成的經濟危機也迫在眉睫。新官方估計,今年的經濟預計將萎縮4%~7%,這是自獨立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加上全球衰退和中美關系緊張等因素,對完全屬于外向型經濟的新加坡來說,最嚴峻時刻還沒有到來。
本次大選中,除了負責組織人民行動黨積極應戰之外,王瑞杰還在最后關頭從淡濱尼集選區轉戰東海岸集選區,團隊僅獲得54%的選票,成績低于預期,這對未來的總理來說是個警醒。實際上,新加坡民眾對王瑞杰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其為人隨和,踏實穩重,執行力強;也有人認為其觀念保守,創新力不足。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新加坡已從“第三世界”躍升到“第一世界”,政治生態也開始發生變化,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要求政治多元化的呼聲越來越高。他們不僅關心民生問題,還向政府要求更大的自我空間和政治參與度以及更多的發言渠道。
王瑞杰未來面對眾多挑戰,歸根結底就是一個:領導新加坡這個脆弱的小國在日益不確定的國際環境和更加多元化的國內環境中尋求平衡,繼續保持競爭力,維系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的業績并創造新的成功。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亞太政治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