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思?江新鳳
2020年6月15日,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將停止在秋田縣和山口縣部署陸基“宙斯盾”導彈防御系統的計劃,并給出了“技術和成本”方面的理由:為確保攔截導彈發射后分離的助推器落入安全地點,必須對其進行軟硬件改造,而改造的時間、經濟和技術成本過高。6月25日河野又正式宣布了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就此作出的決定。兩年多以前日本政府決定引進該系統時就曾展現出“力排眾議”的姿態,希望該系統與現有的“愛國者”導彈和海基“宙斯盾”艦共同構筑起三層彈道導彈攔截體系,至今已為此花費1800億日元,并且當時多次聲稱“能夠控制助推器”。這不禁讓人猜測,高昂的改造成本更像是一個借口,日本停止部署陸基“宙斯盾”背后另有隱情。
日本是在2017年8月日美外長+防長“2+2”會談時表示希望引進陸基“宙斯盾”的,隨即兩國政府都批準了這一計劃。今年6月15日河野太郎初次表態后,安倍在表示同意的同時又接連表示,將在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上提出新的國家安保戰略導向,不能讓日本的國防“出現空白”。6月24日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召開,正式決定停止部署計劃,并在今年年內修改作為外交與國防基本方針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

2020年6月25日,日本防衛大臣河野太郎在記者會上表示已經決定放棄在兩縣部署陸基“宙斯盾”導彈防御系統的方案。
引進陸基“宙斯盾”是日本在美國壓力下做出的選擇,配合美國需求的成分高于對自身防衛需求的切實考量。美國希望通過在日本部署陸基“宙斯盾”,進一步完善自身亞太反導體系,以達到遏制中俄的目的。但日本認為,其實際面臨的彈道導彈威脅主要來自朝鮮,陸基“宙斯盾”的探測與打擊范圍超過這一應對的需要。陸基“宙斯盾”能夠與美國部署在關島和韓國的“薩德”系統、澳大利亞的天波雷達、日本的X波段雷達、日本和韓國的“愛國者”導彈等共同構筑起美國遏制中俄的亞太反導體系。此外,2019年7月朝鮮試射了“火星-11”導彈,該導彈通過“低高度跳躍機動”使其彈道呈“M”型,這又使應對傳統彈道導彈的陸基“宙斯盾”難以奏效。
引進陸基“宙斯盾”也是日本縮小美日貿易逆差的無奈之舉。特朗普上臺后多次就美日貿易逆差對日施壓,安倍政府只得選擇“爆買”美國武器裝備,以縮小美日貿易逆差。陸基“宙斯盾”也成為日本自衛隊有史以來單價最貴的裝備。據保守估計,引進兩套陸基“宙斯盾”至少要花費5000億日元。另外,此次引進雖屬于美國對外軍事援助范疇,但卻是有償援助,裝備價格、交付日期等都由美國單方面決定,今后還可能面臨美國自行漲價、拖延交付等風險,導致日本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繼續增加。
日本政府引進部署這一系統的過程也有諸多漏洞。一是“先斬后奏”。2017年12月日本內閣批準引進這一系統的計劃,而在內閣做出決議前,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已經確定了引進事宜。二是武斷定點。在選擇部署地點時本應有三個及以上地區候選,但防衛省卻直接提出將山口與秋田兩縣的自衛隊基地作為候選地,且事前也并未對選擇這兩地的原因進行說明。三是先行招標。防衛省在征得兩地地方議會同意前,就自行為部署所需的事前調查進行招標。秋田縣知事佐竹敬久就曾表示,防衛省的招標行為“沒有預留商量的余地,令人非常不快”。四是難解疑慮。部署地居民對陸基“宙斯盾”帶來的影響非常擔憂,認為助推器和導彈分離后可能落入居民區造成巨大傷害、系統本身會帶來電磁污染、當地或將成為恐怖分子或戰時的攻擊目標,并導致當地地價下跌。防衛省曾針對上述疑慮發布調查報告,但報告中卻有明顯錯誤。而且在對當地居民召開的說明會上,還出現了防衛省職員打瞌睡的丑聞,引起當地居民強烈反感。除民眾自發組織集會、簽名活動反對部署外,今年2月,佐竹敬久知事直接與河野防衛大臣會面,要求停止在秋田縣部署這一系統。自民黨內部也出現質疑之聲,秋田縣出身的眾議院議員、自民黨黨員富櫟博之就表示,反對將這一系統部署在秋田縣新屋演習場。
國際環境的變化也使得日本重新衡量部署陸基“宙斯盾”的得失。日本擬部署的陸基“宙斯盾”系統可在探測和打擊范圍內搜集中俄兩國彈道導彈實驗數據,其配備的“標準-3 BlockⅡA”導彈甚至能在必要時由防御型武器直接轉換為進攻型武器,成為美國插在東亞的一把利刃,引發了中俄兩國的擔憂,也影響到中日關系和日俄關系的穩定。早在2017年11月,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就曾強烈表示“日本從美國引進陸基‘宙斯盾系統違反了美俄《中導條約》”。另外,近年來奉行“美國優先”和孤立主義政策的特朗普政權不斷破壞美國傳統盟友政策,也使日本不得不在評估日美同盟可靠性方面三思而行,并嘗試在中俄與美國之間尋求平衡。特朗普政府在抗擊新冠疫情、應對種族矛盾上的糟糕表現動搖了其政權的穩定性,能否實現連任充滿變數;美國撤出駐德美軍的決定更讓日本審慎思考,是否有必要應特朗普大量購買美國軍火的要求,支付陸基“宙斯盾”這個包含財政、民意、地區關系等多項成本在內的“大單”。
停止部署陸基“宙斯盾”或許將加速“后安倍時代”的到來。本來安倍就面臨著應對新冠疫情不力、強行延長總檢察長任期、前法務大臣河井克行夫婦賄選等多個負面因素的影響。停止部署的決定同當初引進這一系統的決定相似,在決策程序上存在疏漏,且過于突然,引發輿論嘩然。自民黨干事長二階俊博就抱怨“沒進行任何商量就單方面公布(停止部署的)決定”。安倍的有力競爭對手、原自民黨干事長石破茂則表示:“如果不說清楚如何確保防衛遏制力不會出現漏洞,那么政府是相當不負責任的?!?/p>
目前防衛省的決定是“停止”而非“取消”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部署地地方議會、日本共產黨等國內反對部署的勢力要求防衛省完全取消部署計劃,但由于安倍政權謀求的是在美國與中俄之間的平衡,這種“半否定狀態”更符合日本的現實需要。接下來日本也會視美方反應,調整對相關經費的運用:日美將于秋季開始駐日美軍費用談判,原計劃用于陸基“宙斯盾”部署的費用或將用于補充駐日美軍費用。前期的經費也不會完全打水漂,防衛大臣河野太郎稱,原本用于陸基“宙斯盾”的“SPY-7”雷達和“標準-3 BlockⅡA”導彈將部署在?;爸嫠苟堋迸炆?。
對日本來說,這一做法或許還有“以退為進”的考量,為進一步放寬防衛政策限制提供借口。表面上看日本是放棄引進美制先進裝備,但卻保留了“標準-3 Block ⅡA”導彈等具備攻擊敵方基地能力的武器。停止部署所帶來的安全漏洞也已成為安倍政權修正現有防衛政策的理由。即將召開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將就新的導彈防御體系、是否擁有攻擊敵方基地能力等問題進行討論。日本政府已就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展開探討,并希望于年內完成。目前來看,未來以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為代表的日本防衛政策在依靠日美同盟這一基軸的同時,將更具獨立自主性;彈道導彈防御體系的建設思路也會有所轉變,或將更依賴F-35戰機、?;爸嫠苟堋迸灥纫苿邮酱钶d平臺,而非陸基“宙斯盾”系統、“薩德”系統等固定平臺進行彈道導彈攔截;還將積極開發運用太空、網絡、電磁等新興領域技術,在彈道導彈攔截領域率先實現“多域作戰”。
如此看來,停止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背后的隱情并不簡單。
(作者分別為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實習員、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