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榮
2020年一季度美國實際GDP按年率計算萎縮5%。其中,占經濟總量約70%的消費支出按年率計算下滑6.8%,拖累經濟下滑4.73個百分點;而反映企業投資狀況的非住宅類固定資產投資下滑6.4%,拖累經濟下滑0.85個百分點。受疫情大規模擴散和“居家令”等限制措施影響,二季度美國經濟衰退程度究竟如何,未來經濟是初步企穩還是進一步衰退,是當下人們關注的焦點。
PMI萎縮速度有所放緩。為控制疫情,美國各州發布了不同形式的“居家令”,多數生產活動被迫中斷,4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從3月的49.1降至41.5。相對而言,服務業受挫更為嚴重,尤其是休閑娛樂行業,4月的非制造業PMI從3月的52.5驟降至41.8。隨著美國分階段重啟經濟、逐漸復工復產,5月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皆小幅回升。結合調查數據顯示,6月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在5月基礎上回升更為明顯,雖然仍低于50榮枯線,但表明經濟萎縮速度已明顯放緩。
消費初顯改善跡象。消費一直是支撐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在疫情沖擊下,商業活動被迫中斷,失業人口暴增,美國的個人消費支出也斷崖式下跌。由于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個人消費支出環比下跌至-6.8%,并拖累實際GDP環比增速4.73個百分點。隨著疫情的失控,消費者的信心指數也一路下滑。二季度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從一季度的96.6滑落至74.3。從月度數據來看,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谷底,為2012年以來最差數值71.8。隨著部分經濟重啟,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至78.9。從零售數據來看,4月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銷售額環比增速跌至-16.4%,跌幅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5月則反彈至17.7%,是1992年開始有紀錄以來的最大增幅,出現改善跡象。

2020年6月5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失業率環比下降至13.3%,較4月的歷史高位有所回落。圖為美國首都華盛頓街頭。
企業投資疲中有穩。2020年一季度,美國私人投資總額環比增速跌至-6.4%,拖累實際GDP環比增速0.85個百分點;一季度美國CEO經濟展望關于資本支出的分項指數進一步下滑,顯示一季度企業投資疲軟。隨著疫情擴散和生產活動中斷,4月Sentix投資信心指數從3月的0.2下滑至-39.1,中小企業樂觀指數從3月的96.4下跌至90.9,企業投資跌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低點。隨著部分經濟重啟,5月Sentix投資信心指數收窄至-36.8,中小企業樂觀指數也回升至94.4。調查數據顯示,二季度企業投資疲中有穩。
對外貿易斷崖式下跌。受新冠疫情沖擊和全球貿易活動被物理性隔斷等因素影響,美國對外貿易出現斷崖式下跌。2020年4月,美國出口金額收縮至1512.8億美元,同比減少27.72%;進口金額下降至2006.9億美元,同比減少22.36%,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至494.08億美元。盡管美國部分經濟重啟,但全球疫情仍在擴散,外加歐美貿易關系緊張和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恐難完成,二季度美國對外貿易尚無企穩跡象。
失業率不容樂觀,但“至暗時刻”已經過去。2020年4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減少2053.7萬,失業率飆升至14.7%,創下大蕭條以來最高紀錄,相當于抹去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所有增幅。5月非農就業人數恢復正增長至250.9萬,失業率降至13.3%。由于勞工部的統計數據存在“錯誤分類誤差”,實際失業率可能會更高。此外,截至6月13日的一周,美國持續領取失業金人數為1952.2萬人,顯示失業情況仍不容樂觀,但距離2491.2萬人的峰值已有所減少,表明“至暗時刻”可能正在過去。此外,與正常情況下失業率上升會導致居民收入減少和消費下降、進而導致GDP收縮不同的是,疫情期間部分失業只是臨時性的,一旦經濟恢復重啟,更多臨時性失業人員將會被重新雇傭。而且,由于政府強大的救濟措施,失業率并沒有傳導至居民收入減少,而消費的下降則與“居家令”有關。
通縮擔憂再起。受疫情沖擊,疊加油價大跌的影響,2020年4月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環比下降0.7%,為2008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同比增長放緩至0.3%,為2015年以來最小增長。剔除食品和能源,5月美國CPI環比增速為0,同比增速降至0.1%,核心CPI降至1.2%,通貨緊縮擔憂再起。此外,美聯儲最關心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同比增速在4月僅為1.04%,遠低于2%的通脹目標。這表明收入下降和因“居家令”被限制的消費對需求的影響程度仍然超過因生產活動受阻而造成的供給減少。不過,美聯儲為應對經濟下行采取的無限量化寬松等刺激政策,也使得市場擔憂在未來是否會導致突發嚴重的通貨膨脹。
金融市場風險不容忽視。先看股市。3月以來,美股出現崩盤式暴跌,10天內四次觸發熔斷機制。在美聯儲釋放天量流動性的支持下,美股V型反彈,幾乎收復此前跌幅,尤其是納斯達克指數更是再創新高。再看匯市。由于流動性緊張,美元指數在3月曾短期上漲,伴隨著流動性緩解,又逐漸回落。從目前來看,金融市場風險尚未傳導至商業銀行體系。不過,6月25日美聯儲的公告表示,美國監管機構修改了禁止銀行實體投資或贊助對沖基金或私募股權基金的沃爾克法則,新法案將于10月1日生效,屆時,銀行體系將會更加容易受到金融市場風險的影響。近期,疫情反彈導致多個州宣布暫?;蛲七t重啟計劃,外加歐美貿易爭端升溫,不排除美國金融市場可能出現二次暴跌的可能。
為了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3月以來,美國政府已出臺了三輪主要救助方案和一項追加計劃,總金額約3萬億美元,當前正在醞釀新一輪刺激計劃。從效果來看,一方面,財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疫情期間的民生,避免了企業更大范圍的破產倒閉;另一方面,財政支出增加也推高了財政赤字,而巨額財政赤字是否能夠持續、且未來是否會推高通脹,對此人們還存在爭議。
此外,為了應對金融市場動蕩和經濟衰退風險,美聯儲不斷加碼寬松貨幣政策。繼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之后,美聯儲又陸續推出了多個非常規政策工具,以緩解流動性風險。經過一系列的“放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已從2019年的3.8萬億美元低位上升到今年6月初的逾7萬億美元。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在6月議息會議結束后發表聲明,決定將政策利率維持在“零下限”,預期零利率將至少維持至2022年年底。不可否認,美聯儲及時且強有力的措施穩定了市場,避免了市場因流動性短缺而爆發金融危機,但美聯儲大強度的救市舉措導致資產負債表規??涨芭蛎?,財政責任向美聯儲轉移導致美聯儲的獨立性被削弱,這些問題值得關注。
綜上所述,受疫情影響,美國經濟于2020年二季度陷入深度衰退,5月以來,經濟衰退的速度有所放緩,初顯企穩跡象。美聯儲6月的議息會議預估,2020年美國實際GDP將下滑6.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6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將美國實際GDP增速由-5.9%下調至-8.0%。
未來,美國經濟復蘇路徑尚不明朗。首先,疫情存在第二次大規模暴發的可能性,部分經濟活動重啟州的感染率已經出現飆升,多個州宣布暫停或推遲重啟計劃,美國如何在疫情與經濟重啟之間權衡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美國經濟復蘇的路徑。其次,消費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支撐當前消費的部分政府救濟措施將在7月底到期,屆時是否會有新的救助方案接力,或經濟是否能夠正常重啟使得失業人員重新就業,將決定消費復蘇能否維持。最后,失業率如果在高位維持太長時間,將會導致更多臨時性失業變成永久性失業,并對經濟造成永久性傷害。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