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接到一位學生家長的電話,她的女兒是我班里剛轉學過來沒多久的孩子。這位家長說,她的女兒比較內向,怕她不愿意跟老師、同學多交流,影響孩子的情緒,進而影響她的學習。我告訴家長我會留意孩子的情況,如果有什么問題會隨時跟家長進行溝通。
自那之后,我就比較關注這個叫妮子的女孩。一開始妮子的確總是喜歡一個人坐在一邊,很少和其他同學交流,我還擔心是不是孩子覺得課程太難,打擊了自信心。可是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發現妮子的身上隱藏著巨大的能量,她上課非常認真,從來不分心,課間休息的時候也會認真把黑板上的知識點、重難點和易錯點都整理到自己本上,遇到不懂的方法,她還會備注到書本旁邊。而且隨著對新環境的不斷熟悉,課堂上她也越來越自信,更愿意主動分享自己的學習思路,還會主動幫助其他的同學。于是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妮子的媽媽,并跟她攀談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原來妮子的爸爸媽媽是非常有教育思維的父母,他們的方法很值得更多的家長學習,這個教育方法就是對孩子的全方位陪伴。
生活中陪伴孩子必不可少,家長除了要和手機說再見、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之外,還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聽聽孩子學校的趣事,了解孩子的心聲。當孩子感到困惑的時候也許你的一言一語就可以幫助他解除心中的煩惱。每個人都會有負面的情緒,鼓勵孩子表達情緒,說出煩惱,這樣我們才能幫他調整心態、渡過難關。
學習上孩子同樣需要陪伴,這里說的陪伴更多的是指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比如父母一方在輔導功課時,另一方也可以看看書,盡量避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玩手機。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家長能夠給予指導和幫助。
允許孩子犯錯才能發現不足讓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不怕犯錯,關鍵是要有自己的思路。同樣,家長在教的時候也不要只說“這是錯的”“這是對的”,而是要分析指出孩子錯在哪里,應該怎么去理解,這樣孩子在遇到同類的問題時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讓孩子學會自己整理筆記
準備一本難題本,讓孩子把學習中碰到的難題記錄下來,然后附上解題思路和解題步驟。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分析每次失分的原因在考試中不要只在意最終的成績,中間是否有因為粗心而丟分、有哪些新的知識、考點?要和孩子一起總結失分的原因,而不是在成績上一味地給孩子增加壓力。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比如:父母在思想上要統一,有矛盾時要單獨溝通;鼓勵孩子不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只要孩子做得不錯,請不要吝嗇你對他的表揚等等。
本文由精銳·至慧學堂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