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

眼軸會隨著身體的增長而不斷增長。1-3歲是孩子眼睛發育的快速增長期,以后增長速度緩慢。約14歲時,兒童眼睛的前后軸與垂直軸相近,眼球呈球形。
視力主要依靠晶狀體的變化來調節。晶狀體是依靠睫狀肌的松緊進行調節,使物體的視覺形象恰巧折射到視網膜上。比如:看近處物體時,睫狀肌收縮,晶狀體變凸;看遠處物體時,睫狀肌放松,晶狀體拉成扁平。
正是由于學前兒童晶狀體彈性較大,調節能力強的特點,如果視物距離過近,睫狀肌緊張收縮,晶狀體調節過度就會造成睫狀肌持續緊張或痙攣,晶狀體凸度增加而發生調節性近視。
電子產品的液晶顯示器存在大量的短波藍光。而短波藍光屬于光譜中對眼睛傷害比較大的一種,它能穿透晶體和玻璃體,到達眼底黃斑區,對眼底的黃斑造成一定的損傷,進而影響孩子視力。
電子產品之所以對孩子的視力產生不良影響,一般是由以下幾個原因所致:孩子觀看電子產品的時間較長;孩子在觀看時,與電子產品的距離過近;看屏姿勢不正確;看屏亮度沒有調節好。
對于2歲以內的孩子,不建議家長讓他們看電視、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對于2歲以上的孩子,可以讓他們適度看電子產品,每天看電子產品的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即可。
孩子看電子產品時要嚴格掌握-觀看距離,比如:孩子與電視機的距離大致為屏幕對角線的3倍-5倍,如果是43寸電視,對角線長約為110厘米,那么看電視的距離一般要保持在5米以外。
家長千萬不能允許孩子平臥、趴著、歪著頭或者躺著看電子產品,更不能允許他們在搖晃的車上看電子產品。看電子產品時,屏幕中心要略低于眼高。
屏幕亮度與環境光線要一致。如果孩子在白天看電子產品時,家長要為孩子選擇一個光線柔和的環境。如果選擇在晚上看電子產品,家長一定要為孩子開燈,最好是采用“雙重照明”,即打開天花板燈的同時,打開護眼臺燈。切不可讓孩子在強光下或者在黑暗狀態下看電子產品。
此外,孩子看電子產品后要注意讓眼睛休息至少20秒,即目光向窗外遠望,最好是眺望草地、綠樹。
要想保護好孩子的眼睛,良好的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
作息有規律,保證充足睡眠
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非常重要,學齡前兒童每天需要睡眠的總時數一般為1歲:14-15小時;2歲:13-14小時;3-5歲:12-13小時;5-6、7歲:11-12小時。雖然每個學前兒童由于身心狀況的差異,睡眠時間不盡相同,但保證充足睡眠時間至關重要。
多做戶外運動
學前兒童原則上每天要有2小時戶外活動,6-14歲青少年每天要確保1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光。
定期做視力檢查
眼部及視功能檢查應從孩子出生后就定期進行。這樣做,家長可以在眼科醫生的幫助下及時發現和處理孩子的眼部問題,避免問題嚴重。此外,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需細心觀察孩子,如果發現孩子有怕光流淚、常歪著頭看東西等問題,應帶孩子及時就醫。
夜晚睡覺時要關燈
雖然孩子已經睡著了,但他們的眼睛一直受到光線刺激,會使眼肌長期處于緊繃和收縮的調節狀態,無法放松下來。這樣就會造成孩子的眼疲勞、早近視。
保護孩子的眼睛,除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外,還需要從營養方面下功夫。
維生素A與正常視覺有密切關系。眼的光感受器是視網膜的桿狀細胞和錐狀細胞,這兩種細胞中都存在光敏感色素,而這些色素的形成和表現出生理功能恰恰都需要適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A不足,視覺的暗適應能力會降低,嚴重時可發生夜盲癥。
推薦食物:維生素A的食物來源主要是動物性食物,如動物肝、魚肝油、禽蛋等;植物性食物含有較豐富的胡蘿卜素,如胡蘿卜、菠菜、油菜等蔬菜。
如果孩子維生素B族缺乏,會導致眼睛畏光、流淚、視覺疲勞、眼簾痙攣等問題。
推薦食物:維生素B1含量豐富的食物有谷類、干果類、硬果類、動物的肝臟、禽蛋類等。維生素B2的主要來源是各種動物性食物,如動物的臟器、乳類和禽蛋類,其次是豆類和新鮮蔬菜。
維生素C不僅可以有效抑制細胞氧化,而且可以防止眼睛干澀。
推薦食物:維生素C的主要食物來源是新鮮蔬菜和水果,如青菜、菠菜等綠色蔬菜,柑橘、柚子、鮮棗、獼猴桃等水果。
保護孩子的雙眼,不僅意味著不讓他們佩戴眼鏡,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美好的未來。家長需要肩負起引導者、監督者的角色,將孩子護睛這件事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