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奎 陳孝花

開學第二周,就有一位爸爸來到我的辦公室,跟我訴說了很多他兒子在學校里發生的故事:不學習,經常違紀,曾經一拳頭把同學的門牙打下來……他絮絮叨叨說了半天,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老師,只要你不把我經常叫到學校來,我就燒高香了。在小學我可是學校的常客,真是怕了。”
其實在開學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這孩子,我還特意給他布置了一個任務——請他負責管理班級的圖書角,我給他提了簡單的要求后,充分表達了自己對他的信任。在他的打理下,圖書角的衛生還算不錯,圖書也都規規矩矩地擺放得很整齊。我始終堅信:當一個孩子被人信任的時候,他是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的。
后來,我和這位爸爸經常電話聯系,一旦他埋怨孩子,我就提醒他要多看孩子的長處,與孩子交流時也一定要多給孩子積極的暗示。
我還把《上帝給每個孩子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這個故事給他看,一起分享了故事中媽媽的做法。故事中的孩子在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就打傷了小朋友,還損壞了園里最貴的那架鋼琴,后來他陸續換了好多家幼兒園,可待得最長的也沒有超過10天……在家里,他砸了家里的電視,把爸爸書房里的書以及一些重要的資料全部燒了,連消防隊都被驚動了。
“看了這文章,覺得自己的兒子小時候沒犯這么嚴重的錯誤。”這位爸爸說道,原來還有比他兒子更讓人操心的孩子。
可是故事中的媽媽又是怎么做的呢?她沒有一味責怪孩子,也不對兒子宣泄憤怒,而是冷靜地思考解決方法。
“我們要做的是接納自己并不完美的孩子。”我對那位爸爸說,“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就像故事中的媽媽一樣,她不拿自己兒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無意義的比較,而是看到了兒子身上的閃光點。在升學的關鍵時刻,她選擇聽從兒子的心愿,讓兒子去讀職高,最終成就了兒子從事了他喜愛的汽修事業。她還租下學校里那間專門收治受傷設施的“病房”,為兒子多余的精力找到了一個發泄口,并培養了他的動手能力。
就這樣,我和這位爸爸一起討論故事中媽媽的做法,分享感受,聊了很久。
我還告訴那位爸爸,每一個孩子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道路,發現孩子的優勢領域并加以挖掘和發展,是老師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每一只烏兒都有自己的天空。”我對那位爸爸說,“要相信你的兒子也有屬于自己的天空。”
就這樣,在我們的電話聯系中,孩子不斷成長著。兩年中,孩子只有一次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另一個男孩子起了沖突,打了那孩子一拳,把人家打了個“烏眼青”,不過他做到了及時道歉,也一直在慢慢學習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李強奎陳孝花山東濰坊青州市高柳鎮高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