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小金庫”的定義及“小金庫”的四個特征,重點論述為了減少或杜絕“小金庫”的存在,應該從單位的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政府采購管理、資產管理、財務票據管理五個方面入手,加強監督并監管到位。本文對我國規范各級機關單位、事業單位資金管理、財務運作、內部控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金庫”? 治理
“小金庫”主要存在于納入預算管理或有財政撥款的部門和單位,主要是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
“小金庫”,是指違反法律法規及其他有關規定,應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規定的單位會計賬簿的各項資金及其形成的資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是否屬于“小金庫”。
首先單位設立“小金庫”行為出于主觀故意,目的是方便用錢用物,故意使相應資金、財物脫離或者規避財政、審計、紀檢等正常的監管監督。
其次單位設立“小金庫”是脫離財務監管。在單位會計賬簿以外設賬,就脫離了正常的財務監管。
再次單位設立“小金庫”是規避正常監管,如將本單位資金轉入下級單位賬內核算,雖然下級單位賬戶也是正規賬戶,也要接受正常監管,但監管就弱化了。同樣,將本單資金轉移到工會或食堂賬戶內核算,其支出由本單位實際支配,但弱化了監管。
最后單位設立“小金庫”雖有較強隱蔽性,但在單位內部仍有少數人知曉,在一定范圍內公開。
《關于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開展“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實施辦法》(中紀發〔2009〕7號)列出了“小金庫”的七種主要表現形式:1、違規收費、罰款及攤派設立“小金庫”。2、用資產處置、出租收入設立“小金庫”。3、以會議費、勞務費、培訓費和咨詢費等名義套取資金設立“小金庫”。4、經營收入未納入規定賬簿核算設立“小金庫”。5、虛列支出轉出資金設立“小金庫”。6、以假發票等非法票據騙取資金設立“小金庫”。7、上下級單位之間相互轉移資金設立“小金庫”。
為了減少或杜絕“小金庫”的存在,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一、加強對收入的監督檢查。
目前,大部分罰沒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都采取了財政資金專戶收取,比如各類職稱考試費,學員繳納的考試費直接通過銀行轉入財局開設的資金戶,而不是轉入考試中心的基本戶或一般戶。這類收入不可能被有關單位作為小金庫,不是監督檢查對象。需要重點檢查的是通過單位收取的國有資產處置收入、租金收入、其他服務收入,檢查是否存在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其他收入,判斷這些收入是否足額入賬;核對行政事業單位往來票據、發票、銀行進賬單、相關合同,金額較大的還可以發函詢證,取得外部證據。
二、加強對支出的監督檢查。
單位應嚴格遵循先有預算、后有支出的原則,每年審計部門應對單位的預算收支進行檢查,重點檢查超預算或者無預算安排支出,虛列支出、轉移或者套取預算資金,轉嫁支出等問題;及時糾正違反規定擅自設立項目、超標準超范圍發放津貼補貼問題;對公務卡管理使用情況開展監督檢查。
檢查國外交流與合作支出。要核查本單位是否收到邀請函、國外研究探討的交流主題是否與本單位經營運作模式有關,是否與本單位研究的課題有關;核查出國人員級別、職稱、工作部門、研究范圍,有無不相干的人員或虛報人數情況;核查有無擅自增加出訪國家、地區或城市;檢查是否存在將國外取得的個人開支收據報銷套取資金的現象。
檢查車輛運行費支出。要核查公務用車是否有定點維修、定點加油,了解車輛新舊程度和使用狀況,是否通過頻繁維修、虛假維修套取資金。
檢查公務接待費。核查接待費有無事前申請,申請單中有無預算單價、來客人數,陪客人數,來訪事由等,預算單價有無超管理制度規定的標準,實際報銷金額與預算申請對比,有無超標,檢查是否存在虛列接待費套取資金的情況。
檢查會議費、差旅費。檢查臨時召開的會議,是否存在以虛報、冒領手段騙取會議費,虛報會議人數、天數等進行報銷情況,是否存在違規擴大會議費開支范圍、擅自提高會議費開支標準,報銷與會議無關費用等情況。出差應事先填寫出差申請表,列明事由、出差地點、人數、交通工具、是否住宿等情況,報銷時應根據出差期間取得的各種票據,詳細根據日程填寫各項支出。重點檢查自駕車出差時是否虛增人數、虛報補貼的情況。
三、加強對政府采購的監督檢查。
按照公開透明、公平競爭、誠實信用的原則,加強對貨物、建筑工程、服務等政府采購的管理和監督。重點檢查采購預算編制不完整,執行經費預算和資產配置標準不嚴格,違反政府采購程序,“暗箱”操作、無預算采購、超預算采購等情況。
四、加強對資產管理監督檢查。
從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環節入手,查處擅自處置資產、轉移收入、私分資產等行為。重點檢查資產是否達到處置年限,是否老化不可修復或修復的關鍵零部件難以購買或無修復價值,處置流程是否到位,是否將資產轉移到下屬公司等情況。
五、加強對財政票據監督檢查。
加強對財政票據的領用、使用與保管、核準與銷毀等全過程的管理與監督。重點檢查是否存在非法印制票據即假票據,是否存在轉讓、出借、串用、代開票據,是否存在擅自銷毀票據行為。票據記載的金額是否每一筆都在單位會計賬反映,確保收入足額及時入賬。
“小金庫”的存在,滋長不良社會風氣,是腐敗孳生的沃土,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一定要潔身自愛,堅決杜絕。
作者簡介:劉小燕(1975年7月-),女,廣東廣州人,學歷:大學,現有職稱:中級,研究方向:會計、審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