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長沙市委關于推進產業鏈建設的決策部署,瀏陽市通過制定政策、招商引資、培育產業,主抓了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健康食品以及鞭炮煙花等15條新興與傳統產業鏈的培育和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瀏陽市推進產業鏈建設的實踐表明,經濟支撐、行政效能、要素保障等方面制約了產業鏈發展,應該在謀劃布局、培育龍頭、搭建平臺、提高幫扶、積蓄人才等方面培育和建設產業鏈。
【關鍵詞】縣域經濟? 產業鏈建設? 創新驅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2018年6月14日,省委書記杜家毫在全省優化發展環境現場推進會上指出,要按照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引導全省各級千方百計謀產業、抓產業、興產業。近年來,瀏陽市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抓實體經濟抓產業項目的精神,以產業鏈建設為抓手,取得了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好勢頭。2018年,瀏陽市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高于全國4.6個百分點、全省3.4個百分點。15條工業及新興優勢產業鏈總產值增長22%,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增長24%,分別高出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速11.2個和13.2個百分點,產業鏈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發展勢頭強勁。
一、瀏陽市抓產業鏈建設的主要做法
在調查中,瀏陽市各級各部門對產業項目的認識十分深刻,提出了“產業優先、項目為王”的思路,形成了強大的合力,經綜合,瀏陽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深耕產業鏈,打好招大引強主動仗。
瀏陽市梳理了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健康食品、文化創意、鞭炮煙花等15條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深入實施“1+N+1+1+4”工作機制,即一個產業鏈發展總體規劃、N個產業鏈培育子規劃、一套幫扶班子、一個調度機制和科技創新、招商引資、要素保障、獎懲兌現4項具體措施的工作機制,凝聚共謀產業、齊抓項目的工作合力,全力做好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工作。各產業鏈和相關部門強化開放意識、拓展開放視野,在引資、引智、引才等方面下功夫。每條產業鏈都在招商引資上定目標、定責任、定措施、定時間表,做好“精準、舍得、執著”六字文章。2018年新引進項目212個,計劃總投資869.4億元,項目引進數量和投資總額均創歷年新高。堅持項目為王,建成藍思消費電子產品防護視窗組件、日寫DITO觸控傳感器、鹽津鋪子烘焙產品智能生產基地等產業項目,為產業發展增添了動能,蟬聯長沙市重大項目觀摩縣(市、區)組第一名。
2、用活聯點制,跑出項目建設加速度。
項目引進來,落地投產才算數。2018年開始,瀏陽市推進群顯科技顯示模組、藍思機器人與智能裝備、日寫DITO觸控傳感器等項目列入了省“五個100”項目庫,天玥碳化硅、豪恩聲學、華域視覺等列入了長沙市級領導聯點的重大產業項目。該市深入實施“聯點制”,聯系領導堅持深入一線、現場辦公,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充分發揮“產業項目建設年”聯席會議作用,第一時間幫助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各級各部門同時注重密切配合、協同作戰,主動為重點項目建設搞好服務。比如,編辦、行政審批局等單位為項目審批服務開辟“綠色通道”,壓減審批手續、推行缺項審批、誠信審批以及全程代辦機制,在項目審批上提速提效。瀏陽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政務服務事項馬上辦401項、就近辦480項、網上辦1124項。優化企業開辦流程,推進項目審批再提速,企業開辦時間縮減至3個工作日,核準類和備案類項目審批時限分別縮減至30個和25個工作日,有效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近年上半年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1萬戶,連續四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
3、深化聯企制,當好企業發展助推器。
瀏陽市大力培優扶強,在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初創型、成長型企業中選準一批重企幫扶對象,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量體裁衣”“一企一策”,推出“幫扶政策集成包”,助推企業入規、上市、升高。該市把企業幫扶活動常態化、制度化,形成以鄉鎮、園區干部“一對一”服務為橫軸,分管市領導和職能部門統籌服務為縱軸,產業鏈辦公室協調服務為中軸的企業服務新網格,全覆蓋、多維度地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堅持“一周一調度、一周一匯總、一周一交辦”的工作機制,持續開展“一線大調研”、銀企對接、人才招聘等活動,為企業解決融資、用工等難點、痛點問題,讓企業放手經營、安心發展。創新出臺《瀏陽市促進社會投資十條》《瀏陽市招商引資中介人獎勵辦法》等激勵政策,社會投資增長25.5%。堅持領導率先、部門當先、隊員爭先,一對一服務企業、點對點解決問題,收集各類問題797個,解決779個,破解率達98.1%。全年幫助205家企業獲得授信229億元,為企業減少用電成本3500萬元,發放“企業家綠卡”305張,協助企業招錄員工3.6萬人,爭取兌現各項惠企政策資金4.8億元,助推了企業輕裝上陣,極大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
4、聚焦智能化,放大創新驅動新優勢。
瀏陽市把智能制造作為產業項目建設的重要動力和突出抓手,成立長沙智能制造瀏陽分院,做好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大文章。以智能制造為引領,激活智能制造集群效應,大力推進汽車及零配件、新能源汽車、再制造、智能裝備等產業鏈建設,把高新區打造成為長沙建設國家智能制造中心的示范區。該市激勵智能制造推廣應用,擴大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健康食品、煙花爆竹等產業智能制造應用面,培育、發展、推廣一批精益管理、柔性生產、數字車間標桿企業,新增省、長沙市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車間)30家以上,力爭打造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車間)1家以上。著力激活智能制造生態體系,以藍思機器人、華恒機器人、宇環數控為骨干,培育和聚集一批高水平智能制造服務商。以“首批創新型縣(市)建設”為契機,奮力打造創新驅動高地,加快培育科技在“七大應用場景”(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移動支付、分享經濟、區塊鏈)等領域的融合應用,突出“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發揮科技創新政策體系優勢,激活企業孵化器的“創新森林”作用,構建多層次、高端化的平臺體系,打造更多的創新創業中心、科研中心,著力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
二、縣域推進產業鏈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調查中,瀏陽的部門領導、園區企業普遍反映,作為縣級推進產業鏈建設來說,面臨的突出問題就是優勢不優、龍頭不多、鏈位不高、氛圍不濃、發展不均等,主要突出表現為:
1、縣域跨越發展的支撐還不夠穩固。
從瀏陽市看,2018年,該市引進了212個項目,應該來說招引的項目不少,但是大項目、好項目還是偏少。另外,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夠強,2018年瀏陽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僅為1.72%,對標省市來看(湖南省1.94%,長沙市2.6%),作為縣域的研發投入占比還是相對偏低。
2、行政效能的提升還有較大空間。
調研中,不少企業反映在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理工作中,有的單位事項標準不準確,操作隨意。有的部門服務意識還有待加強,門好進、臉好看,但事難辦的現象依然存在。在與群眾座談中,個別鄉鎮街道承接“就近辦”事項還不夠到位,導致群眾和企業辦事依然要到市里解決。有些部門的數據還沒有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壁壘依然存在。
3、要素保障的瓶頸亟待大力突破。
調研中,企業反映最大的問題是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部分招商引資項目難落地。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困擾企業發展,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仍然供應不足。水電供應及配套設施還不足以滿足企業和園區發展的需要,基礎設施建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依然存在等等。
三、縣域推進產業鏈建設的對策建議
作為縣域來看,雖說區域不大、影響不大,但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一環,產業鏈建設同樣如此,需要縣域這個版塊,需要縣域發力。通過對瀏陽的調研,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抓謀劃,為產業建設布局定向。
作為縣一級抓產業鏈,每條產業鏈建設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切入口在哪里?怎么定位?如何布局?作為產業發展決策者都應當有系統考慮、科學謀劃??茖W謀劃是建立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的。只有把產業鏈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布局重點、上中下游分工等情況搞清楚了,一個縣才能把準方向、有的放矢。加強對產業鏈的研究,就是要在全面系統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科學制定和完善“兩圖兩庫一規劃”(即全景圖、現狀圖,招商項目庫、客商庫,一個發展規劃)。通常講“提綱挈領”“綱舉目張”,“兩圖兩庫一規劃”就是抓產業鏈的“綱”,這個“綱”沒有編好,就會耽誤整條產業鏈的建設。加快“兩圖兩庫一規劃”的編寫和完善,特別是產業鏈發展規劃有條件的可以請業內知名機構、頂級專家來做,對每條產業鏈的全球布局特別是“鏈位”,如產業分工、企業、研發、人才等布局,要分析到位,對每條產業鏈有什么、缺什么、抓什么,做到了然于胸。
2、抓龍頭,為產業建設強能補缺。
龍頭對產業鏈的引領和帶動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沒有龍頭的產業鏈,很難形成聚合力,也難以有競爭力。突出龍頭的引領力。只有“龍頭”舞起來,“龍身”才能擺起來。比如瀏陽的藍思科技,作為顯示功能器件產業鏈龍頭企業,藍思科技引進了日寫藍思、藍思智能等一批重大項目,帶動了鑫本助劑、宇環數控等一批本土配套企業發展壯大,推動了整個產業鏈的快速發展。2018年顯示功能器件產業鏈的產值達到626.7億元,今年預計可以達到750億元,這其中沒有藍思科技的牽引和帶動,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每個縣都可以全力以赴培育龍頭、服務龍頭、用好龍頭,對龍頭企業要高看一眼、厚愛一籌。突出龍頭的充實力。當前,縣域產業鏈建設存在以下幾種情況:有龍頭缺配套(如瀏陽域內為藍思科技做關鍵環節核心配套的企業僅有鑫本助劑、利爾電子、永安電子3家)、有配套缺龍頭(如瀏陽的汽車及零配件產業鏈配套企業有60家,但沒有具備整車生產資質的龍頭企業)、有技術缺平臺(如瀏陽的先進復合材料產業鏈有企業70家,其中不少企業掌握行業先進技術,但缺少研發平臺)、有鏈條缺動能(如瀏陽的傳統產業煙花爆竹產業鏈已經形成鏈條,但有待轉型升級、培育新動能)、有趨勢缺核心(如瀏陽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智能裝備產業鏈、碳基材料產業鏈,都屬于科技前沿和國家產業政策導向領域的產業,但目前都沒有核心龍頭企業)。這幾個問題,就是縣域產業鏈建設要做好的“填空題”,其中龍頭是關鍵。龍頭有了,就可以圍繞龍頭來“填空補缺”了。突出龍頭的聚合力?!褒堫^”就像一塊強“磁鐵”,對優質資源要素的吸納力、輻射力非常強大。比如瀏陽市的智能裝備產業鏈,由于引進了啟泰傳感這個產業龍頭,很快聚合了新松機器人投資有限公司、北京恒爍摯安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再如,瀏陽是加快推進煙花爆竹產業大數據中心、防爆機器人及煙花爆竹機器人生產服務中心、煙花爆竹全自動化生產中心建設,推動瀏陽花炮產業向智能制造加速轉變。
3、抓平臺,為產業建設筑巢搭臺。
平臺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h域產業平臺主要有三個,一是政策平臺。比如,瀏陽市相繼出臺了《招商引資中介人獎勵辦法》、“1+8”科技創新體系等等。特別是2018年出臺的《促進社會投資十條》,目前來看效果已經顯現,全年年民間投資額達到291.1億元,增長33.2%。通過政策釋放效應,為產業鏈建設加油助力。二是創新平臺。目前,全省縣域的創新平臺還很少,要根據產業鏈建設的需要,加大創新平臺建設的力度??梢酝ㄟ^高校與企業合作,建設高校技術轉移中心縣域分中心;依托產業引入國家級科技平臺、國家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省市技術中心等平臺。比如生物醫藥產業鏈,瀏陽準備打造投融資、中介服務、醫藥物流三個平臺。三是機制平臺。在產業鏈建設中,堅持“周碰頭、月調度、季點評”的工作機制;實施項目建設獎懲機制,完善企業幫扶機制等。
4、抓幫扶,為產業建設清障鋪路。
縣域推進產業鏈建設的幫扶措施中,一要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在走訪企業、抓好幫扶、收集問題的同時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做到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企業滿意為標準,扎扎實實做好重企幫扶、促企上市工作。二要聚焦人才、審批、政策、資金等實際瓶頸。突出的問題集中在人才(用工、科技人才)、審批(有關部門的土地、規劃、林業、安全等方面手續辦理)、政策(政府資金扶持、平臺建設、社保、稅收等方面)、資金四個方面。針對這些瓶頸問題,認真梳理,分門別類,屬于共性問題或事關重大的,需要常委會議、政府常務會議等統籌研究解決;屬于企業個性問題的,要及時做好轉辦、交辦、批辦、督辦,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解決。所有問題都要列出清單,明確時限,跟蹤到底,落實到位,確保幫扶實效。
5、抓人才,為產業建設聚力蓄勢。
人才是第一資源,對發展產業至關重要。對產業鏈建設來說,關鍵要抓好三類人才。一是專業黨政人才。在推進產業鏈建設的過程中,縣級的園區、相關部門真正懂行的、專業的黨政人才太少了,堅持人才向園區戰場傾斜、向招商一線傾斜、向產業前沿傾斜,有針對性、計劃性地引進一批招商引資、產業服務、項目建設等領域的黨政專業人才。二是行業高端人才。引進一個行業高端人才,往往能帶來一個團隊、壯大一個產業。比如瀏陽現在有很多在外的瀏陽籍知名人士,像瀏陽籍院士就有9人,他們都是業界精英,是瀏陽的寶貴財富,而且都有濃厚的家鄉情結,都愿意為家鄉發展獻計出力,要善于借助“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平臺,把這些人才吸引回來,發揮作用。再如很多知名院校、行業協會里面,都聚集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他們手上都掌握了很多信息和優質資源,用好了對于招商引資可以說是事半功倍。三是企業技能人才。縣級要充分利用職業教育資源,構建常態化的校園、校企對接合作機制,圍繞企業所需、學校所能開設專業和課程,做到企業用工和學校育才無縫對接、有機結合,為產業鏈建設和廣大企業提供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作者簡介:唐艷偉(1979-),女,漢族,湖南瀏陽人,中共瀏陽市委黨??茊T。研究方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