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博
【摘要】本文詳細闡述了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在學科團隊建設、增強學科建設針對性、優化診療工作準確性、提高診療服務效率這幾個醫院學科建設中的應用,希望能夠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醫院學科? 協作診療? 學科團隊
引言: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是指一種通過組建多學科專家團隊,使患者能夠得到綜合性診療的醫療服務模式,可以提高急危重癥、疑難雜癥的治愈幾率,因此,醫療工作者需要深入分析基于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的醫院學科建設,并采取有效措施,優化該模式的落實水平,促進疾病診療工作的發展。
一、在學科團隊建設中的應用
(一)MDT現場學習。醫院可以將多學科協作診療會塑造成青年、實習醫生的學習機會,幫助其獲得更多醫療實踐中包含的隱性知識。在此過程中,醫院需要在多學科協作診療會議中為需要學習的醫生提供旁聽機會,促進其業務能力的發展,此外,這種圍繞具體疾病案例的多學科協作診療會,還能夠幫助青年、實習醫生積累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促進了醫生、醫院、科室的共同提高。
(二)團隊完善。醫院應不斷優化和完善學科團隊,提升醫療水平。在此過程中,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的應用,能夠幫助醫院組建出跨學科的醫療團隊,增強團隊的綜合能力水平,促進團隊建設工作的發展。在團隊完善中,醫院要積極推動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的常態化建設,充實現階段已有的疾病診療,同時構建新的團隊,提高醫療工作質量。
二、在增強學科建設針對性中的應用
(一)“私人訂制”診療方案。在MDT模式下,醫院需要通過門診會診,為具體病例制定針對性、綜合性的診療方案,然后跟蹤方案的落實效果,不斷評估和優化診療方案,有助于醫院學科個體治療計劃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能夠讓更多的患者獲益。以某縣人民醫院的MDT診療為例,2019年10月14日醫院針對一例“腸癌肝轉移”病例,該縣醫院開展了基于惡性腫瘤的MDT診療會,并組織了中醫科、兒科、腫瘤內科等多個科室的主任以及臨床醫生參與了診療會,最終決定對患者進行PET-CT檢查、免疫組化以及基因檢測,再根據檢測結果來制定具體的手術、輔助化療方案,同時,還對該病例進行了跟蹤檢查,以便于對方案進行評估和調整,落實了診療方案的“私人訂制”,增強了學科建設的針對性。
(二)增強專項疾病類型的診療。醫院通過針對不明疾病類型,基于MDT模式建立針對性的診治中心,能夠增強學科建設的效用,提升醫療技術的發展水平。在此過程中,醫院應充分發揮MDT模式的人力資源整合效用,針對涉及專科多、病癥病因復雜的不明疾病,構建綜合性、全面性的診療機制,促進醫療學科難題的攻克,例如:某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成立的UDP兒科診治中心,醫院在衛生計生委等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借助MDT模式,將全院各亞專科中的近50名專家,組織成了一個不明疾病診斷核心團隊,該團隊涉及臨床、分子診斷、病理等多個專業,截至到2019年已經接診了7000余例患兒,提升了醫院不明疾病的診療攻堅水平。
三、在優化診療工作準確性中的應用
(一)提高罕見病疾病診療準確性。罕見疾病是指患病人數占總人口0.65‰~1‰的疾病,其具有種類繁多、臨床表現復雜、診斷困難等特質,為診療工作增添了難度。為此,醫院可以應用MDT模式,通過組建跨學科的醫療組,對罕見疾病進行會診,來制定出一套高精度的治療方案,可以提高診療工作的準確性,增強學科建設效果。以某兒童醫院的學科建設為例,醫院圍繞兒童罕見病診療工作,建立了基于MDT模式的多學科協作醫療組,為罕見病患兒進行會診,使治療方案更具針對性和準確性,有效應對了現階段就診患兒多、罕見病覆蓋面廣的問題,增強了醫院的學科診療能力,促進了醫療水平的發展。
(二)精準化復雜疾病診療。醫院應在該工作領域中,積極應用MDT模式,提高診療的精準性,增強治療方案的落實效果。在此過程中,MDT醫療團隊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優化該模式的效用,提升醫院學科建設水平,例如:某心臟醫生集團借助MDT模式,構建了包含心臟重癥、外科、臨床影像等多個科室的專家,能夠圍繞各類心臟病,制定最適合患者情況的精準化治療方案,同時,該團隊還會針對經濟條件、合并癥等多個方面與患者進行溝通,以免患者面臨治療選擇困難的問題,增強了醫院學科建設的準確性。
四、在提高診療服務效率中的應用
(一)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的促進作用
在MDT模式的背景下,跨學科醫療資源、力量的整合,使得醫院學科建設呈現出了模塊化、彈性化的發展,同時,為了深入優化該模式的信息互通效用,醫院還可以結合“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方式,來提高診療服務效率,打破時間、空間、學科之間的壁壘,提升醫院學科建設水平。從目前來看,由于疫情的出現,使得疾病診療工作形式逐步趨向線上形式,而人工智能的應用則進一步促進了MDT模式向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的發展,完善了醫院學科體系建設,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在此過程中,醫院應深刻理解MDT的內涵,堅持隊伍建設、機制創新、基礎臨床結合、以臨床問題為核心,明確該模式的落實方向,實現高效、高質量的診療服務。
(二)提高醫護資源的利用率。在醫院學科建設中,MDT模式在提高醫護資源利用率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其對各學科專家資源的高效整合,使學科之間得到了充分的信息互通,消除了常規診療工作中常見的信息不對等問題,優化了診療工作效率。在此過程中,MDT模式能夠借會診的機會,使各學科專家相互交流經驗和信息,并共同對病例做出精細、精準、針對性較強的治療方案,然后通過跟蹤診療結果,不斷優化各科室整體診療工作水平,實現了醫護資源的集約化應用,促進了醫院學科建設的可持續優化發展。
結論:綜上所述,在診療工作中,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可以優化醫院學科團隊建設、增強醫院疾病診療能力、提高疾病治愈幾率、實現高效診療,從而提升國家醫療水平,推動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慶南,柯妙璇,林曉吟.粵東地區醫療機構藥學學科建設現狀與對策[J].廣東藥科大學學報,2020,36(03):397-402.
[2]徐暢,許紅,朱賢.現代醫院學科建設模式概述與探討[J].中國醫院,2020,24(04):45-47.
[3]張會會,韓玲,劉琴.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在深化醫院學科建設的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8,38(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