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巴洛克”戴在頭上
www.behance.net/asyakozina
居住在圣彼得堡的藝術家阿西婭·科齊納(Asya Kozina)和德米特里·科津(Dmitriy Kozin),致力于探索當代紙雕的可能性。他們以普通白紙為介質,運用剪紙、折紙、雕塑等多種技法,經過精心卷曲和折疊,制作了有巴洛克風格的紙質頭飾,奢華且精致。“這是為美學而做的純粹的藝術。”在阿西婭看來,“我們的作品不僅是攝影道具,而是藝術品、雕塑和展覽品。”
當刺繡遇上拼布
www.behance.net/e-micao
平佐實香(Mika Hirasa)出生在日本姬路,在成為刺繡藝術家和插畫家之前,她曾是一名金融分析師。她在辭職后自學縫紉、刺繡、扎染、拼貼,將手藝與手繪相結合,創作出了獨具一格的刺繡插畫。她的作品大多是以亞麻、棉布為原料,每一幅都充滿童趣,簡約且質樸,有著濃郁的日式風格。除了為書刊雜志設計封面,她也與廣告公司、文具制造商、兒童服飾生產廠家等展開了跨界合作。
花,從冰冷到溫柔
www.instagram.com/lillatabasso_glass_and_jewelry
意大利是玻璃藝術的重地。曾經是生物學家的麗娜·塔芭莎(Lilla Tabasso),將自己對植物的了解運用到玻璃藝術創作中。她以玻璃花卉的創作而聞名,她的玻璃花朵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即使是隱藏在花朵之間的小昆蟲也都活靈活現。除了藝術裝置創作,她制作的手工飾品也深受時尚界青睞。她常以“虛空派”(Vanitas)一詞為自己的作品命名,借以傳遞自然界轉瞬即逝的“物哀”之美。
飲一口“上善若水”
在中國山水畫中,有“水為血脈”之說。通過長期的觀察,喬銀龍用堅硬的金屬,將動態的水紋“定格”在了這組名為《若水》的杯子中。畢業于珠寶首飾設計與金屬工藝專業的他,在2013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專注于銀器的制作。這組作品以純銀和玻璃制成,使用了高拋、氧化、壓線等表現技巧。純銀部分則運用了鍛造、鏨刻等多種技法,在杯底模擬出漣漪、漩渦等水的不同形態,方寸之間別有天地。
做一盞“可持續”的燈
tec.mx/en
2019年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墨西哥至今仍有約180萬的人口常年生活在沒有電的環境中。為了給他們提供價廉物美的燈具,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學(Tecnologico de Monterrey)的6名學生利用墨西哥農村地區常見的材料,設計了一款方便使用的手持式太陽能燈。燈具外殼分別是由柳條、龍舌蘭、椰子樹皮、土坯、膠原蛋白和黑豆渣制成,制作成本低廉;內部則裝有太陽能電池和LED燈,操作方式簡便。
地毯也“自由”
www.tammykanat.com
對于澳大利亞藝術家塔米·卡納特(Tammy Kanat)而言,她從不想做一塊“老實”的地毯。為了做成一塊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地毯,她首先需要在鋼制框架上搭建起地毯的主體結構,然后運用羊毛、亞麻、絲綢等天然材料進行編織。這些獨一無二的地毯都采用了訂制的模式進行生產和銷售。“近年來我發現了纖維品之間的某種共生關系,我的制作過程也變得更加復雜,充滿了自由感和實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