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
摘? ? 要:建筑施工中,外墻滲漏問題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其是影響人們生活居住環境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影響室內裝修的美觀、另外還會給后期的建筑維修帶來不便。本文從建筑外墻滲漏的主要原因、建筑外墻滲漏的防治措施等著手展開研究。
關鍵詞:建筑施工;外墻滲漏;防治措施
1? 引言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社會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為了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許多房地產企業逐漸走向“高周轉”的經營模式,導致房屋施工過度追求進度,建筑質量出現了下降;另外人們群眾對于房屋的居住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質量引起了人們的重點關注。
2? 建筑外墻滲漏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外墻砌體引起的滲漏
砌體外墻引起的滲漏主要的原因是外墻砌筑過程中砂漿灰縫不飽滿導致滲漏。有些施工人員為了方便施工,在砌筑時只在砌塊兩端鋪設砌筑砂漿,導致外墻砌體出現砌筑砂漿不飽滿,出現瞎縫現象,嚴重影響了砌體結構的質量。除此之外,砌體頂磚也是導致外墻滲漏的一大重要因素。當下,有些施工人員將砌體一次性完成,沒有預留頂磚位置,砌體后期因砂漿收縮或者沉降原因,導致砌體與主體梁之間產生大量裂縫,導致外墻滲漏出現。
2.2? 外墻抹灰導致的滲漏
在抹灰施工中施工人員沒有按照規定要求進行施工,產生抹灰施工誤差,導致抹灰的厚度大小不一,由此導致外墻磚面和砂漿之間出現空鼓現象。一些外墻為了確保垂直度,增加抹灰厚度,這些都會導致抹灰層由于局部應力過于集中出現裂縫,如果不能及時的對其進行補救,會導致小裂縫進一步擴大,成為漏水滲水的源頭。除此之外,外墻抹灰層的養護是否到位也是影響外墻滲漏的關鍵因素,特別是夏天,天氣炎熱,如果外墻抹灰層沒有得到及時養護會導致抹灰層強度不夠,導致滲漏問題出現。
2.3? 設計原因導致的滲漏
在建設過程中,業主和設計人員過多的追求建筑外觀的造型是否美觀,建筑物頂層沒有設置飄板、在窗頂沒有設置窗楣線,在施工中也沒有相應的處理措施,這種問題會導致在建筑物的使用過程中,雨水由于不能及時排走而進入外墻,產生滲漏現象。建筑設計如果沒有對窗臺坡度、屋頂墻面交界處等建筑細節給出詳細方案,也會導致施工單位無法按圖施工,最終使這些部位產生漏水現象。此外在外墻門窗的設計中,如果沒有相關的細部構造圖、門窗安裝節點圖、也會造成安裝門窗以后出現漏縫。一些建筑設計工作者在設計中過度追求建筑美觀,利用各種不同的細縫設計外墻裝飾面,使外墻難以密封,也會使外墻產生滲漏等問題。
2.4? 門窗縫隙以及預留孔洞引起的滲漏
在門窗安裝過程中門窗與墻體之間縫隙過大也是外墻滲漏的原因之一。鋁合金塑鋼窗由于氣候與工地選用的材料不適導致材料膨脹或縮減,塑鋼窗封閉性無法達到標準,裝飾角容易忽略,銜接處設計難度高,對安裝技術有一定要求。在建設過程中一般會設置預留孔洞,完工后沒有對預留孔洞進行針對性的處理,以至于預留孔洞設置的位置不當,導致外墻滲漏。
3? 建筑外墻滲漏的防治措施
3.1? 砌體施工和預留孔洞的處理
在砌體施工中,嚴格遵循砌體工程施工和驗收規范的相關規定進行操作,施工前先把磚塊潤濕浸透,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規定進行施工,施工中砌筑的水平灰縫飽滿,厚薄均勻、橫平豎直的灰縫才能有效保證外墻的整體架構性完整,保證砌筑墻體的質量,外墻大面砌體完成7天(最新驗收規范為14天)之后才可以進行頂磚施工,有些施工項目為了防止頂磚部位的滲漏,采用使用細石(輕骨料)混凝土進行密實填塞,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在預留空洞的處理上,施工人員應該注意墻體上是否有空洞的檢查,對于預留孔洞,項目施工方應制定專門的修補方案進行修補,較大的預留孔洞應使用微膨脹(抗滲)細石混凝土進行分層填補的方式進行填補,且必須保證細石混凝土的密實度,待填補物強度達到后表面宜使用配比為1:3的水泥砂漿或者防水砂漿來修補不平整的位置,必要時應做相應的防水處理。
3.2? 外窗縫隙的細致處理
在外窗安裝過程中首先要檢查外窗洞口預留大小是否滿足成品窗的安裝尺寸,窗臺反水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如若無法滿足,則必須要求施工責任方進行相關維修。在外窗的安裝時,必須要保證平整度、垂直度以及外窗框的牢固性,外窗口與墻面之間的空隙應清理干凈,并將兩者之間的縫隙用耐候膠進行密實填充。外窗的下口必須設置一定的排水孔,并用密封膠將外窗的陰角處填充密實且完全封閉。在耐候膠進行外部施工時,應保證耐候膠順直且四周寬度一致,表面光滑均勻,沒有氣泡產生。窗扇安裝到位后,還應檢查窗扇與窗框的嚴密性,要達到關閉后五縫隙的設計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避免滲漏問題的出現。
3.3? 提升抹灰質量
在進行外墻抹灰之前 ,應當將外墻砌體進行灑水濕潤,砌體與外墻主體之間的接縫在抹灰之前應該用200cm寬16#的鋼絲網進行細部的強化處理,以保證不同材質因收縮不均勻而產生的裂縫.對于外墻其他問題 如:水泥浮漿、木工殘留的小塊模板、外漏的鋼筋等一定要清理干凈,確保基層與抹灰層粘結牢固。
在外墻進行抹灰時,需分兩次進行,接茬處必須要錯開施工。第一次施工:打灰底,應用1:3的水泥砂漿進行施工。第二次施工:面層施工,水泥砂漿配合比因為1:2.5。兩次施工的間隔時間大多是兩天之后,因為如果兩次施工間隔時間太短,灰底沒有得到充分的收縮時間,強度也為達到一定的要求,會嚴重影響面層抹灰的質量與觀感。抹灰完成后,也應注意對抹灰層的灑水養護,特別是夏天,天氣較為炎熱,等砂漿具有一定的強度后,便需立即灑水養護,且養護期限不低于三天。
在外墻施工中,禁止使用干磚砌筑,使用干磚砌筑會吸收掉砂漿中的水分,并導致砂漿以及抹灰砂漿的各項指標產生變化,磚縫砂漿硬化過程受阻,降低砌塊之間的粘結性,墻體的抗剪強度較低。根據相應的施工要求,在使用砌體砌筑之前,要事先淋濕砌塊,防止砌塊吸收砂漿中的水分,保證抹灰砂漿與砌筑砂漿有充足的水分硬化并產生強度。此外施工單位還要提升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與綜合素質,施工企業可以根據現場施工人員的實際情況展開培訓與講座,并積極從外界引入先進施工工藝,在培訓和考核后安排相關人員進行外墻砌筑或外墻抹灰作業。在砌筑時也應安排專門質量人員進行監工,以確保砌筑工程質量。
3.4? 提高外墻面磚的施工質量
在進行外墻面磚施工之前,首先應當檢查外墻的保溫層是否有符合外墻面磚施工條件,如保溫層的空鼓、開裂等問題。如有應及時通知相關施工責任主體進行修復,待修復完成檢查合格后方可施工。外墻面磚的施工均采用1:1的水泥細砂漿進行施工,在鑲貼的過程中因做到將面磚壓緊、搓擠到位。灰漿縫應飽滿,無空鼓現象出現。 為提高外墻磚縫防水能力,采用摻加水泥用量20%益膠泥的水泥砂漿勾縫,并做到接縫平直、光滑,填嵌連續密實,寬度和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4? 總結
綜上所述,導致建筑外墻出現滲漏的原因多種多樣,為了有效的防治建筑外墻滲漏,必須對外墻的各類建筑細節、裂縫等展開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并且將這類建筑施工中經常出現的滲漏缺陷以及問題加以及時整改,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提升建筑物的美感以及使用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建設單位和現場施工人員需要根據當前建筑技術的發展情況,不斷的從外部引入外墻施工新技術,從而為建筑施工事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 廖志剛.淺析房屋外墻滲漏的預防處理[J].銅業工程,2007(4):80~82.
[2] 舒江春.高層建筑外墻滲漏成因及預防措施[J].建筑,2012(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