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良杰
摘? ? 要:水環境的質量與城市環境居住環境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本文介紹了在城市人居水環境中,現代市政給排水設計的重要作用以及設計思路,以期通過加強市政給排水設計的方式促進城市人居水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
關鍵詞:市政給排水設計;城市人居水環境;防洪排澇
1? 引言
城市水環境是保障城市人口正常生存的重要場所,近年來,為滿足人們對“藍天、碧水、綠色、清凈”的人居環境要求,在現代市政建設的過程中,以進一步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市政給排水設計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重點內容。
2? 在城市人居水環境中現代市政給排水設計的重要作用
《中國水利百科全書》中明確說明了,水環境指的是包括江、河、湖泊等自然環境以及水庫、運河等人工環境在內的水圈。在城市人居環境當中,市民作為城市的主體,為確保市民能夠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市民應當確保自身居住環境的生態健全。而水環境作為過程人居環境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不但與人們的正常生存發展存在一定的聯系,更關系到人與自然是否能夠進行可持續的發展。因此,在市政建設的過程中,依據城市的實際情況開展科學的給排水設計規劃,不但可以滿足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對水資源的正常需求,還可以加快城市生態建設的腳步,進一步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
3? 在城市人居水環境中現代市政給排水設計的設計思路
給排水系統的合理規劃建設可以為提升市民居住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保障城市的整潔,給排水設計作為市政建設的基礎工程,其重要性日漸凸顯出來。
3.1? 現代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問題分析
(1)提升城市內防洪排澇能力。現階段,內洪與外洪已經成為城市防洪排澇工作中的重點,防洪排澇設施的建設是當前市政排水設計中不可忽視的問題,由于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的氣候、水文條件有所差別,不同的城市在規劃過程中不僅應當考慮通過建設水庫、堤壩等建筑的方式預防外洪,還應當加強市政給排水的建設規劃,以便防止內洪現象出現對市民的正常生活造成阻礙。具體來說,為保證城市人居水環境的安全性,在進行給排水設計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對當地降水量以及周邊河流湖泊的水量變化信息加以了解,從而確保城市積水可以在短時間內順利排出,保障市民的出行以及居住的安全舒適。
(2)保障城市用水供應的充足。通過對我國水資源分布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發現,我國的水資源不論是在時間還是在空間上分布都存在不均勻的問題,尤其是部分城市在某些時段會遇到缺水的情況,這對當地的人民的正常生活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解決這些問題,在對市政給排水系統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對當地區域水資源情況進行合理的分析,并通過強化該地區給排水系統蓄水功能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地水資源供應不足的問題。
(3)加強城市污水的處理能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定的生活污水,為保障城市人居水環境的清潔衛生,相關工作人員在進行給排水規劃設計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城市排水泄洪以及水源供應問題,還應當提升對城市污水處理問題的關注程度,以保證城市水源環境的安全性。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方式從最初的直接排放,到后來集中運輸到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后再排放,污水的處理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隨著涉及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的數量在逐年提升,市民產生污水的總量也越來越多,這使得污水處理的成本逐年增加。為進一步降低污水處理的成本,在進行城市給排水系統的建設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聯合相應的企業共同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通過使城市污水在bot模式下逐漸市場化的方式,在提升污水處理質量、降低污水處理成本的同時,令企業將污水資源進行重復利用,實現市政部門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共贏[1]。
3.2? 現代市政給排水設計的優化方案
為確保市政給排水的設計能夠滿足城市人居水環境的具體要求,在給排水系統設計規劃期間,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按照年、季、月的劃分方式,對本地居民生活用水量、工作生產用水量、畜牧養殖業用水量以及當地降水量等與水資源相關的情況進行統計,從而保障給排水系統可以對城市的水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確保市政給排水設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1)將新技術融入給排水實際中。隨著可續技術的不斷發展,現階段各類節能減排產品層出不窮,在進行市政給排水設計的過程中,為提升系統對水資源的利用率,進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在給排水系統中融入更多節水技術,確保城市的經濟發展能夠與資源利用率優化之間達成一致。
(2)遵循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為提升市政給排水系統與城市人居水環境之間的融合程度,在進行給排水設計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確保系統的設計建設符合當地自然環境各項條件協調一致,相輔相成。具體來說,在進行給排水設計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將給排水系統與當地原有的河流湖泊相結合,若在水系旁邊發現私自開發建設的違規建筑時,需要依照規定對建設人員進行懲處,并要求其及時將其拆除,從而保障城市人居水環境的安全。
(3)將降水情況融入給排水設計中。隨著工業化以及城市化步伐的逐年加快,我國的自然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經氣象部門統計發現,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出現的頻率相對較高,以某南方城市為例,到了夏季,該城市受臺風的影響,當地降雨量逐年增長,這種情況的出現增加了城市排水泄洪的難度,并給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了一定的威脅。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繼續發生,在進行市政給排水建設過程中,當地市政機關應當遵循以防代治的思想,加大對防洪排澇系統的人力、物理以及資金方面的投入,對大限度降低防洪排水工作的難度,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4)加強對污水處理系統的規劃。受大氣環境污染的影響,相關工作人員在對城市污水系統進行規劃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工業污水以及生活污水對城市人居水環境造成的影響,還應當考慮酸雨等包含污染性的降雨對水環境造成的污染。具體來說,由于降雨屬于自然天氣變化,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面對雨水污染時,相關工作人員在給排水系統設計期間,應當對當地降雨的具體情況進行統計,以便采用相關技術將降雨初期的雨水與后期的雨水進行有效的分離,并通過雨水污染切換技術,將攜帶污染物的初期雨水進行收集處理,同時,在確保初期雨水污染物含量符合國家排放標準后,將其排放到自然環境當中,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化發展。而在當前市政給排水設計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精確計算城市污水的產生量,并依據污水排放量選擇相應直徑的管材以及明確排污管道的具體坡度,以便為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時為加強對城市污水的處理,合流法與分流法已經成為較為常用的處理方法,其中,合流法指的是將城市污水統一集中到一處,并令相關企業對其進行處理,這是一種比較容易達成的污水處理方式;分流法指的是,市政部門通過加強對高污染企業污水處理情況進行監督的方式,確保企業排放的工業廢水符合國家相關排放要求,防止城市人居水環境遭到破壞。
4? 結論
在當前,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已經成為市政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內容,為滿足當前市民對水資源的需求,相關部門在進行給排水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合理規劃給排水系統建設的方式,在充分利用水資源的同時,促進城市人居水環境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于暉.淺談現代城市市政給排水設計現狀及合理性建議[J].農家參謀,2020(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