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英
摘? ?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的發展也有了顯著的提高。我國很重視人防工程,在相關法律法規中也做了明確規定。《建筑法》和《防空法》中要求基礎深度超過一定限度的建筑工程或高層建筑務必要建有人防工程。人防工程設計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很大進展,在整個建筑工程設計中的地位也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達到高質量,設計人員要根據具體情況,結合建筑本身去確定人防工程等級,并制定出科學的設計方案。希望以下對建筑設計中的人防工程設計的探析能夠給相關人員帶來經驗借鑒。
關鍵詞:當代建筑設計;人防工程;設計探討
1? 引言
人口的增多使得我國的建筑行業快速發展,土地資源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其稀缺程度也在逐漸提高。國務院已經明文規定需要保護我國的耕地資源,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因此,提高建筑設計中的土地利用率是我國當前建筑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在戰爭時期能夠抵抗空隙的人防設施,其對我國人民的生命健康是一種重要的保障,在和平時期也能夠減少城市的用地緊張狀況,在各方面都非常符合我國的安全指標。
2? 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
2.1? 設計意識薄弱
從主觀的角度來看,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的進行,針對城市發展、社會建設、地方和諧進步等,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力。但是,部分工程的設計過程中,由于自身的意識表現出薄弱的特點,因此并沒有最大限度的改善固有的不足,還容易造成設計的嚴重隱患。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和當下的工作標準,認為設計意識薄弱,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的初期階段,并沒有在自身的方案上,進行有效的優化。例如,理論模式的方案落實,表面上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可行性,但與工程表現出的矛盾、沖突較為嚴重,實際方面的應用,并不能得到卓越的成果,還促使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的方向,出現了非常惡劣的影響。第二,設計意識的薄弱問題,導致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的一些隱患,沒有及時的上報分析,大部分情況下,表現出瞞報的特點,發生問題和事故后,責任上相互推諉,沒有主動的承擔,以至于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的輿論壓力不斷提升。
2.2? 設計手段單一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的進行,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并且對很多城市的綜合建設,都能夠產生較大的影響力。可是,由于設計手段單一,導致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并沒有辦法按照相關規范、標準來操作,各方面的工作開展,未能夠站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最終造成的惡劣影響開始不斷的加重。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的實施,缺少信息化的平臺支持,大部分情況下,完全按照經驗設計來完成,這種設計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依據,但是每一個人的經驗有所不同,在經驗積累過程中,也存在偶然性的因素。所以,經驗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作為決定的依據。所以,經驗設計的實施下,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的很多理念和標準,并不能得到突出的展現,甚至是違背了國家的相關規范、標準,最終造成的潛在性影響、破壞,表現的非常嚴重,要在具體的處置過程中,站在全新的角度來轉變。
3? 人防工程設計的原則
3.1? 科學地確定人防工程級別
在確定人防工程級別時,需根據各城市或其行政區域的戰略地位,并結合該地區的具體情況,把可能遇上的問題進行科學分析以便更好做出決定。從人防防護標準上來看,如果人防工程戰時功能為二等人員掩蔽所,其抗力級別要達到六級以上才符合標準。所以,在進行人防工程設計前要先明確人防工程戰時功能,有何作用。但是有些建筑部門為了節約資本而把人防工程的抗力級別降低了,不能達到人防防護的建筑標準。如果真的是打起戰來,這些抗力級別不達標的人防工程在遭到空中襲擊時,戰略物質設備會遭到破壞,人們也很容易受到傷害甚至死亡,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人防工程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必須要注重人防工程的質量,嚴格按照人防防護標準來設計。
3.2? 科學劃分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
在戰爭中,各種摧毀武器會被派上用場,通過設置防護單元來提高人防工程的防護能力。將人防工程劃分若干防護單元,各防護單元獨立自成體系,具體完整的防護密閉特征,以縮小炸彈破壞的范圍,從而提高防護工程抗打擊及破壞能力。每個防護單元中按一定的要求設置抗爆隔墻,劃分若干抗爆單元,有效提高掩蔽人員與戰時儲備物資的生存概率。可以看出,劃分抗暴單元和防護單元在人防設計中至關重要。當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層數≥10層或上層同為防空地下室時,其多層樓板共同作用或上層防空地下室可以起到一定的遮彈作用,均可不劃分防護單元和抗爆單元。因此,設計人員要根據防空地下室的情況判斷是否要進行單元劃分,避免影響其功能的發揮。
4? 當代建筑設計中的人防工程設計探討
4.1? 平戰功能轉換設計
防控地下室是一種臨時避難所類型的建筑設計,其主要包括兩種不同的狀態,分別是平時使用狀態和戰爭避難所狀態。在使用過程中,其轉化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早期的轉換、臨戰轉換和緊急轉換。通過平戰轉換功能的應用,能夠將人防工程的需求全部列入其中。對于平戰轉換部分的不同階段,需要考慮到其構件的加工以及出入口的封堵等問題,同時對于設計中所使用到的各種設備管線等的安裝工作進行重點統計,并通過熟練的人員進行調試。最后是關于平戰轉換中的口部封堵問題,其一般情況下是通過防護封堵和預制構件封堵兩種方法來實現,在進行實際的設計階段中,首先需要保證防護密閉門具有臨戰轉換功能,且其工作量相對較小,且在使用過程中不受數量的限制影響。然后是預制構件進置,設計人員在進行人防建筑設計時,需要將其中的預埋件和預留孔等在第一次施工階段中完成,而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能夠保證預制構件完成對應的設置。最后,在設計階段,其預制構件的封堵口高度一般情況下需要在3m以內,寬度需要控制在7m以內。而對于防護單元隔墻上的平時通行口,其洞口的凈寬之和需要控制在整個防護單元的隔墻總長度的1/2左右。
4.2? 加強細節設計
目前,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的內容正在不斷的豐富,相關工作的安排,未造成新的漏洞,整體上的工作價值非常顯著。未來,應繼續在細節設計上,做出更好的強化,這樣開展工作的好處在于,可以對地下室人防和建筑設計的可靠性、可行性,做出更好的優化。細節設計在既往的工作中,表現出嚴重的忽視現象,而且沒有得到協調性的開展,最終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損失非常嚴重。第一,根據國家相關規定,防護單元在面積方面有了比較大的改變,由原來的防護800m2限度提高到2000m2,配套的工程面積也由原來的2400m2到現在的4000m2。第二,出口的疏散寬度有嚴格的設計標準,應該按照每100人大于0.3m的要求,同時每門設計人數不超過700。人防地下室不僅要有主要、次要出入口,同時也要有其他的疏散口來輔助。第三,戰時專用通風口一般是不允許設計的,這時就可以考慮把人防通風井和平時通風用的豎井進行結合設計,通過相應防堵塞、防倒塌措施來保證其正常使用。
5? 結語
綜合上述所說,對于人防建筑,其同傳統的地下室設計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本身的協調性和綜合性等要求較高,在進行設計前,設計人員需要對國家的相關規范了解,嚴格遵循國家的地下室進行設計,同時對于整個建筑結構和類型進行全面了解,從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 劉建鵬.淺談當代建筑設計中的人防工程設計[J].江西建材,2019(10):41~43.
[2] 葛蕓.人防工程建筑設計與地下空間利用[J].智能城市,2018(2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