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朝陽

曾經,有位同事問我:蔡老師,我家娃就不愛讀書,給他買了好多世界名著了,就是不讀,這可怎么辦呢?
你猜我怎么回答?我說,認識你10年了,從來沒看到過你在讀書,你問我你娃為什么不愛讀書?
這么反問,其實只是想說一個事實,在家庭里,父母的身教,遠重于言傳。家庭中,父母自身熱愛讀書,才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從原則上講,對于孩子的閱讀,大體需要一種無功利的心態去對待,不可急功近利。但若養成了廣泛閱讀的習慣,自然也會有現實的益處顯現在孩子身上。比如,讀書多的孩子思維靈活、聯想能力強,寫作上障礙也不會太大之類。
那么,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呢?
第一點要求是,以興趣為主導。興趣最重要。我們需要做一些鼓勵孩子閱讀興趣的事情,而避免做一些挫傷孩子閱讀興趣的事情。
比如,提供足夠多的閱讀選擇。例如讓孩子自己挑選感興趣的書籍。再如,建立閱讀獎勵制度。讀完一本書獎勵一個不二家棒棒糖什么的。總之給以一種心理暗示,書是甜的。
把旅行的體驗和閱讀結合起來,也是很好的方法。舉個例子,有一年我家菜蟲去香港游學,之前做攻略,讀了一些關于香港歷史的書,看了很多關于香港歷史的紀錄片,這是他內心自我驅動力的表現。他想去香港,于是就有了了解香港的愿望。這個時候,讀書了解新知,就非常主動。
哪些會挫傷孩子的讀書興趣呢?
第一種就是指令式的閱讀,把讀書作為任務。我們知道,任務,是外部強加的,沒人會喜歡。尤其是閱讀,每個人的口味都很私人化,你喜歡的,孩子未必喜歡,所以指令往往低效乃至無效。

第二種就是讀書僅僅是為了考試。讀完之后,需要有書面反饋。比如本地有小學就要考《窗邊的小豆豆》,以檢測你有沒有讀過。本來,《窗邊的小豆豆》孩子們都喜歡,一變成考試,未免天怒人怨。這兩件事,都會挫傷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呢?我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情。
比如,經常帶孩子去書店。我有很多好朋友都開書店,我日常所去之處,無非書店,那么孩子的日常,就變成在書店的日常。
書店購書的體驗和網上購書的體驗是不一樣的。有進入寶山,任我挑選的感覺。尤其是,現在的獨立書店,體驗感很好。很多書店都是有專門的兒童區,還有飲料提供,就成為既可以閱讀,又可以休閑的場所。
書店的設計,經常很好看。所以有機會,就要帶孩子去一些獨立書店,看看設計就受教育了。比如蘇州的誠品、慢書房,杭州曉風書屋,北京萬圣書園等。
此外,書店經常會有一些作家的分享,帶孩子去,受到的教益,比悶在家里要多得多。一場杰出人士的演講,最終帶給孩子極大的成長動力,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比如,隨身攜帶這段時間孩子的寶貝書。或者帶一個kindle之類的電子閱讀器。我一般隨身帶2-3本書,再多就太重了。也帶一個kin?dle。孩子也是如此,因為在旅行、通勤的路上,經常會耗費很多時間,這個時間,通常就成為碎片時間。帶一本書,孩子就能學會利用任何碎片時間。
再比如,幫助孩子建立個人的閱讀習慣。一般我們都會在晚上睡覺前留出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這個時間可以用來親子共讀,也可以家長和孩子彼此朗讀給對方聽,也可以是孩子獨立閱讀。總之,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這個習慣。習慣建立之后,孩子就會自己閱讀了。

現在電子產品多了,家長有時候把手機和pad都視為洪水猛獸,其實大可不必,因為電子產品也可以是很好的閱讀工具。尤其是,現在有很多聽書的平臺,像荔枝、喜馬拉雅之類。送孩子上學的時候,就選一本他感興趣的書聽,或者自駕車旅行,車程漫長,也恰好聽書。這都是我們隨手可得的讀書機會,善加利用,孩子自然會領略到書籍中埋藏的趣味。
更高級一點的閱讀,就要從淺閱讀到專業閱讀跨越了。這個時候,需要幫孩子們準備一些讀書的工具。比如一支鉛筆,比如一堆書簽,以及小貼紙之類,以便孩子們劃橫線,做記號,甚至做眉批。當然,前提是孩子喜歡。
還可以給孩子準備漂亮的筆記本,孩子就有動力做讀書筆記了。這樣一本筆記本,好處是孩子可以經常翻看,看一遍就相當于學而時習之。我以前教書,課堂上有傻孩子問我,老師,你每節課都有名言警句,是不是昨晚上備課的時候特別背出來的。其實完全不是,就是因為年輕時讀書喜歡做摘抄,抄了好幾本筆記本,還經常翻看的緣故。
最后,就是鼓勵孩子寫讀后感和書評了。這就涉及到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問題,也許我們可以下次另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