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倩
家庭暴力,在法律上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未成年人遭遇家庭暴力的情況并不罕見,但存在認識誤區。一個常見的誤區就是學生容易把懲罰式教育與家庭暴力畫等號。在家庭生活中,未成年學生天然地會被家長限制一些行為,例如被禁止或限制看電視、玩電腦,這些是家長出于教育的目的立下的規矩,類比到國家層面,就是約束所有社會成員的法律規范。孩子因不守規矩受到適當的懲罰是一個合理現象,我們不能把父母的所有批評、呵斥以及偶爾的輕度體罰,視為洪水猛獸般的家庭暴力。但是,如果這些批評、呵斥、體罰是經常性、毫無緣由的,那就可能是家庭暴力了。
遇到家庭暴力該怎么辦?記得保護好自己:鑒于家暴行為的重復發生概率較高,經常遭遇硬暴力的同學請注意平時要把家中利器藏好,盡量不要在廚房發生沖突;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保存好遭受家暴的證據,留下傷情記錄;在不方便語音報警的情況下可以選擇12110短信報案;必要時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相關法律條文,請在“中學生天地”微信公眾號回復關鍵詞“家庭暴力”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