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贊

摘 要:青銅鏡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歷史遺存和文化瑰寶,其不僅飽含深厚的藝術鑒賞價值,也是時代背景和悠久文化的縮影,它見證了中國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發展及文化藝術傳承,具有較高的歷史地位與研究價值。金華市博物館館藏西晉孔子弟子銅鏡做工精美,造型獨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關鍵詞:銅鏡;孔子;歷史價值
浙江省金華市博物館藏有近四萬件珍貴文物,其中有一枚小而精致的西晉時期的孔子弟子銅鏡(圖1),其氣質古樸,紋飾獨特,雕工精湛,保存完好,被視為鎮館之寶之一,極為珍貴。
1 西晉孔子弟子銅鏡的藝術呈現
1976年,在距離金華市區約15千米的婺城區白龍橋鎮,鎮里古方磚瓦廠附近的村民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了數量較多的青磚,引起了金華市文物部門的關注。金華市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迅速騎車趕赴古方磚瓦廠,對施工現場進行了初步的考古勘探,對出土的青磚進行了初步鑒定,確認了該區域隱藏重要墓葬的判斷。經上級部門的批準,考古人員經過近一周的努力,清理出六朝古墓13座,在其中一座西晉時期的古墓中發現了這面孔子弟子銅鏡??脊虐l掘工作結束后,這枚精巧圓潤的畫像青銅鏡就得到金華市文物部門的“重點關照”,在第一時間完成了清理工作,并作出初步鑒定報告,這枚銅鏡因其稀有的雕刻紋飾受到文物考古界的廣泛關注。
這枚西晉時期的孔子弟子銅鏡被視為重要文物,鏡上的紋飾描繪了孔子與其弟子們圍坐一周,在一起講學研討的場景。銅鏡的紋飾雕琢得細膩生動,反映出魏晉時期儒學思想的興盛,將當時的儒學盛景雕飾于一枚小小的銅鏡,在全國范圍內都極為罕見。西晉孔子弟子銅鏡出土于浙江金華,不僅為金華地區研究古代(特別是魏晉時期)銅鏡的基本特征、主要特點、發展脈絡及時代屬性提供了實物證明,還彌補了這一時期金華青銅器研究的缺失與不足,對研究浙江地區漢末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態、文化教育傳承也具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價值。
這枚西晉孔子弟子銅鏡呈淺綠色,鏡屬中型,圓形鏡面,直徑約16厘米,厚0.4厘米。整體規整,紋飾精致,人物表現得栩栩如生。素窄緣,緣邊平整光澤,因年代久遠且受土壤侵蝕有殘損,略呈起翹狀,鏡中設半球形紐,呈高凸狀,圓紐座。鏡中約五分之一的地方存在銹蝕現象,呈灰褐色。座外紋飾區雕飾伸展的四葉圖案及人物造型,均勻分布在紐座四邊,每葉內飾一位人物造型,層次分明,動靜和諧,具有典型的魏晉時期南方畫像銅鏡的特征。鏡中分別題字曰“圣人(孔子)”“弟子仲由”“弟子子貢”“弟子顏淵”,題字采用減筆法。
通過仔細鑒賞,可詳見鏡中四人葉內端坐,高舉雙臂,鏡紋線條精細干練,人物雕飾生動形象。四葉中間均雕刻魏晉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雙鳳及松柏紋飾圖案,以表達圣人的清潔素雅和儒學的純正高尚,散發出淡雅恒久的獨特魅力。紋飾外另雕刻銘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圍繞一周,紋飾特點為櫛齒紋和鋸齒紋,兩種紋飾清晰簡明,依次分別向外延伸,鏡銘溫雅,清澈可鑒。鏡內紋飾均采用細線雕琢的方法,其技藝精湛如畫,宛若將歷史信息娓娓道來。鏡內布局采用四分法,構圖平穩合理,主題鮮明突出,人物雕飾及圖案分布對稱呼應,布局舒適,通過巧妙的設計與表達,生動地展示出孔子及其弟子教學的場景,線條紋飾平穩流暢,表現手法直白簡練,連貫相通。此類的平面淺浮雕技藝延續并超越了漢代,是魏晉時期畫像石刻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技法,具有較強的裝飾趣味,進而被廣泛流傳使用。在這面西晉孔子弟子銅鏡中,制鏡者將特殊的題材、生動的形象、簡練的構圖、細致的表現技法有機融合,相輔相成,最大限度地體現出這枚畫像鏡特有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
2 西晉孔子弟子銅鏡產生的歷史背景
自漢代以來,長江流域一直是中國銅礦資源的主要分布區,受地理位置的優勢影響,鑄銅、造銅業十分發達,銅器的產量較高。歷經東漢末年的動亂后,南方的銅礦開發及生產保持相對安定,并逐步發展。三國時期,中國南方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手工業也日益發達。優越的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促進南方又進一步開發經營銅礦資源,在良好的社會條件下,三國時期中國南方的銅鏡鑄造業在東漢以來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空前興盛,并與銅礦的分布相對應。浙江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銅鏡產地之一,杭州、寧波、紹興、金華等地均曾出土有做工精細、紋飾考究的六朝銅鏡。特別是從東漢中期以后,開始生產神獸鏡和畫像鏡,鑄鏡業發展迅速,不論是題材選擇還是鑄造技藝,均有突破創新,這是前所未見的,影響較為深遠。相比神獸鏡,畫像鏡的紋飾題材更加寬泛,主題更加突出,技藝更加精煉,內容以反映當時的重要人物、故事為主,紋樣以浮雕式居多,非常具有畫面感和立體感。其中,故事類畫像鏡作為重要類型之一,其裝飾技藝和銘文題材非常豐富,范圍寬泛,影響深遠,是反映當時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重要史料。這枚西晉時期的孔子弟子銅鏡現存數量較少,加上其主題突出明確,因而備受世人關注,頗具歷史文化價值。
金華市博物館館長徐衛指出,漢武帝時期國勢強盛,銅鏡制造業發展迅猛。自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理念以后,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漢代社會的主要統治思想,對中國當時的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承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漢代至六朝的畫像銅鏡紋飾與銘文的重要主題便是反映漢代所推崇倡導的儒家思想及儒學道德準則。金華市博物館收藏的這枚西晉孔子弟子銅鏡異常珍貴,它反映出儒家思想在魏晉時期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也為判斷魏晉時期儒學思想經過曲折的發展后成為上承兩漢經學、下啟宋明理學的重要發展階段,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3 結語
這枚傳承儒學思想、見證儒學發展的西晉孔子弟子銅鏡的發現,為浙江地區研究魏晉時期儒學思想發展及所處地位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對于浙江金華地區而言,西晉孔子弟子銅鏡不僅代表了當地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也是金華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這枚西晉孔子弟子銅鏡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重要歷史研究價值,在1992年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