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成
摘 要:“工藝品”一詞是在“工藝美術”的概念下產生,近代從日本引入國內的,它與藝術、工業等方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工藝品”如何在市場中形成它獨特的競爭優勢,成了工藝美術從業者共同關心的問題。文章從成本投入、文化載量的角度,來分析“工藝品”與“產品”之間的聯系和區別,以期進一步明確對“工藝品”的認識和定位。
關鍵詞:工藝品;產品;成本投入;文化載量
1 兩者的概念與內涵
在談論“工藝品”時,先應了解工藝美術的概念。我國不少學者認為,國內對“工藝美術”一詞最早的解釋是出現于姜丹書在1917出版的《美術史》中,書中寫道:“工藝美術謂工藝之帶有美術性質者,即含有裝飾的意味者也。其主要品類為陶瓷、鑄造、染織、刺繡、髯漆、追琢金玉諸工”。在2009年7月出版的《中國工美報告—全國工藝美術行業普查報告書》和2012年8月出版的《中國工藝美術全集》中,也將“工藝美術”中的“工藝美術品”進行了分類:“包括雕塑工藝品、金屬工藝品、漆器工藝品……及其他制品、陶瓷工藝品。”由此可知,“工藝品”應屬于“工藝美術”概念下的產物,也稱作“工藝美術品”。工藝品本身是人們運用工藝技術,將客觀自然物進行改造,并經過藝術裝飾加工制作而成的物品,其主要功能是用于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
而“產品”是指被人們使用和消費,并能滿足人們某種使用價值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和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等,在現代社會中多被工業生產出來的物品所指代。同時由于這類工業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僅注重功能與形式,能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并且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注重人們的一些精神需求。因此,工藝品在與其進行比對時,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以此來準確區分兩者的不同。
2 文化載量的對比
從文化載量的角度來看,“工藝品”與“產品”之間存在著一定差距。
工藝品的制作保持了大腦與手作的聯系,具有人文價值,并以滿足人們某種審美需要和精神需要為主。而產品則多為工業化批量生產出來的,主要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注重功能性和實用性。因而從生產方式和生產目的上就導致兩者在文化載量上存在差距。
在我國農業社會階段,一個地區的工藝發展程度往往會反映出當地的文化發達程度。而工藝品則是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文化和經濟的象征,會體現出一個地區特殊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等。例如,馬家窯文化的舞蹈紋彩陶盆,從器物上的紋樣就可以反映出原始先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并且,工藝品中還蘊藏著傳統的“造物文化”。造物是文化的產物,造物活動是人的文化活動,造物本質上是文化性的。這種造物文化由于工藝匠人們在造物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大腦與手作的交流,并在這個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智慧,而后隨著幾代人長期不斷的傳承和發展,才逐步形成的。這不僅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工作方式,也是他們對自身價值的一種認可和體現。
而這些則是產品所不具備的。首先,由于產品的受眾人群廣,并且注重實用性與功能性,因此無法具體體現出一個地區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其次,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通常在生產前會經過一系列工業化語言來進行設計,簡化一些文化符號的表達,減少一些工藝技術的表現等。這樣雖然使產品的生產效率得到了保障,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文化的載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化的普及必定會給工藝品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但也會帶來一定的機遇。與普通產品相比,工藝品被賦予了更多人文價值。雖然其普遍價值不像藝術品那么昂貴,但由于其本身具備審美性和獨創性,因此也有很高的收藏傳世價值。縱觀工藝品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變化,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文物也屬于工藝品的范疇。例如瓷器,無論在當時是官窯還是民窯燒制出的瓷器,如今都屬于文物,而當代的工藝品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成文物。即使在國家評定有級別的文物中,大部分也都屬于工藝品類,由此可以看出工藝品在收藏傳世這方面的價值是巨大的。
而工業生產的產品,如電腦、電視、洗衣機、汽車等,其主要是用來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并且在設計過程中大多遵循著“有計劃的廢止制度”,導致產品的使用周期不長,沒有傳世的功能。并且,由于產品的生產更加注重的是功能性和實用性,人文價值不足,并且審美性也不高。因此導致其并不具備普遍意義上的收藏價值。
3 成本投入的比較
從成本方面來看,由于工藝品的特殊生產方式,導致其生產效率較低,成本相對于普通產品要高出很多,具體體現在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上。
從消費的層面上看,消費者在購買工藝品時會更多注重手作方面的特性。例如,在價格差距不大的同一設計水平的刺繡工藝品中,消費者購買手工刺繡的意愿會高于機器刺繡。這是由于大部分消費者會認為只有手作的方式才能保留住工藝品的人文價值,而離開手作的方式生產出的工藝品其價值也會相應降低。因此,工藝品的生產者始終保持手作的傳統,從而也導致了工藝品的人工成本在成本投入中始終保持著一個較高的占比。并且由于制作工藝的問題,如漆器的制作步驟繁多,制作周期相對較長,從而增加了時間成本。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較高也是導致工藝品的價格比普通產品偏高的主要原因。
而對產品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計算是不同于工藝品的。從消費的層面上看,與工藝品相比,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的需求是不同的。消費者在購買普通產品時,并不會注重人文價值這方面的因素,而是更加注重產品的實用性、功能性和價格。因而,在產品設計時也是以節約成本、注重功能為主,并通過工業化模式生產,極大程度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
4 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工藝品”與“產品”之間的概念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市場中仍然會出現將工藝品與產品混淆銷售的情況。首先,在常見的旅游產品中會經常出現將工藝品當作產品進行售賣的情況,這種銷售方式一方面拉低了工藝品的檔次,影響行業整體的價格定位;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和同類產品競爭,在控制成本時導致了制作工藝粗糙,無法保證工藝品的品質并喪失了其原有的價值。其次,還有部分商家將產品充當工藝品進行銷售,欺瞞消費者,他們通常使用開模等方式對工藝品進行復制,然后批量生產,并使用廉價材料進行冒充等。這種種行為不僅影響了工藝品在市場上的定位,還造成大眾對工藝美術行業的誤解,阻礙了工藝品在市場中的健康發展。
5 結語
工藝品是具有人文價值的物品,一件好的工藝品不僅需要工藝匠人擁有出色的手作能力,還要具備獨創和審美的能力。而這些能力是需要工藝匠人經過長年累月的學習、練習和經驗累積才能擁有的,工藝匠人們都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磨煉才逐漸到達一定的層次。這也導致工藝品的價值會由于工藝匠人的年齡大小、手藝高低甚至名氣大小而出現差距,而這些特殊性是產品不具備的。因此將工藝品和產品進行準確的定位、區分,才能更好地促進工藝美術行業的健康發展,并起到保護工藝匠人們勞動成果的作用。
近些年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大環境下,工藝美術行業雖重新得到了重視但仍發展平平。如果我們能對工藝品有更清晰的定位,理清楚其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就可以進行準確的定位營銷,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獨特的優勢,并以此促進工藝美術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方李莉.傳統手工的現代價值[J].中華手工,2004(01):31-34.
[2]王慧卉.民間工藝美術品的現代設計和市場化運作[D].青島大學,2006.
[3]鐘藝.我們對“工藝美術”的理解和看法[J].裝飾,1991(03):5-7.
[4]趙云川.中日“工藝美術”概念及內涵差異性辨析[J].藝術設計研究,2019(01):59-60+69-73.
[5]向勇.工藝美術品的價值轉換與商業模式策略探究[J].藝術設計研究,2014(03):78-81.
[6]邱春林.“純藝術”與“工藝日用化”[N].中國文化報,2016-01-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