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衛
(民航西北空管局,陜西 西安 710000)
隨著中國民航業的高速發展,航空運輸量呈現急速增長,必然帶來管制員工作任務量增加,空管運行安全對設備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強,這對空中交通的管理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無論是管制員與航班機組之間的地空無線通信,還是管制部門之間的地面有線通信,都需要通過語音通信交換系統(簡稱“內話系統”,下同)來完成,內話系統在空管設備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當主用內話系統異常無法提供服務時,如何合理使用備用內話系統及相關設備,將對管制工作影響降至最低,這對促進中國空管行業安全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民航通信主要分為地-空通信和地面通信兩類:地空通信是指管制員使用內話系統通過甚高頻電臺與航班機組進行通信,地面通信是指管制員使用內話系統與其他管制部門或相關部門進行通信。作為整個空管語音通信的中心節點,內話系統的使用大大減輕了管制員的工作負荷,提高了管制工作效率。
西安空管中心使用的主備內話系統均為瑞士生產的施密德(SCHMID)內話系統(型號ICS200/60),物理架構如圖1 所示。
施密德內話系統主要模塊及功能作用如下。
服務器模塊是內話系統的核心組件,采用無縫切換的主備雙冗余設置。服務器模塊通過環線和接口板卡與管制席位串聯。
管制扇區由管制席和協調席組成,管制席進行地空通信,協調席進行地面通信。根據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服務地空通信設備配置規范,每個管制扇區應配置兩套主用內話終端,一套備用內話終端。
主備內話系統均有一個超級用戶終端對系統進行不間斷監控,通過局域網傳輸配置文件、事件日志和數據配置。
管制席和協調席的管制員使用同一套內話終端時,兩個管制員同時發話會使得兩個管制員的指令都會發送給對方正聯系的對象,出現串音的情況。
當出現緊急情況時,主用內話系統無法提供服務,啟用備用內話系統時,因每個管制扇區有管制席、協調席兩個席位,而備用內話系統只有一套終端,必然存在管制席、協調席同時使用的沖突情況,管制席、協調席之間的串音極大地降低了管制員與航空器的通話質量,導致錯聽、漏聽等情況出現,降低了安全保障裕度,這是要盡快解決的實際問題。管制扇區設備配置如圖2 所示。
民航業對運行安全性要求極高,現有工作場所已無多余空間增加備用內話系統終端來避免串音問題,針對管制員共用備用內話系統終端引起串音的情況,如果能夠另有一套設備滿足地空通信或地面通信需求,則可以避免管制席、協調席共用一套內話終端的情況出現。

圖2 管制扇區設備配置
西安空管中心現用R&S 公司的GB4000V型遙控盒作為地空通信的應急,GB4000V 型遙控盒可以提供與遠程電臺之間的音頻、PTT,可以通過4 線E&M(模擬線)或IP 語音(VoIP)連接到甚高頻信號。當使用模擬線連接時,可以使用4 線E&M 線或E&M 自帶內音頻。現有的音頻頻率為2 040 Hz(PTT)和2 440 Hz(SQ)。GB4000V 型遙控盒設備正好能滿足需求,管制席使用GB4000V 型遙控盒進行地空通信,協調席使用備用內話系統終端進行地地通信。避免了串音情況的發生,保證了航班飛行安全。
將備用內話系統與遙控盒結合使用有以下優點:①消除管制員共用一套內話終端引起串音,導致管制員錯聽、漏聽安全隱患;②遙控盒相比較內話系統功能獨立單一,且為分布式系統,單個遙控盒故障不會影響整個系統異常,保障系數極高。
隨著民航業的高速發展,管制單位不僅對設備平穩運行提出要求,同時提升飛行安全閾值,從而將風險降低,進入可控范圍。對于出現的問題,應建立相應的風險分析數據庫,實行信息交換與處置方案,同時引入多層次風險評估方法體系,對現有民航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實現量化評估,這是民航對安全運行突發情況的應急處置所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