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星
(國防大學 聯合勤務學院,北京 100039)
高原高寒裝備作戰試驗指標體系,是客觀評價武器裝備實戰能力的基本度量,是開展裝備作戰試驗基礎和關鍵,指標體系影響決策者對武器裝備列裝的定型決策,必須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國外如美國、英國、德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國,都十分重視高原高寒特殊環境下的裝備作戰試驗鑒定。目前,國內由于裝備試驗鑒定新體制建立時間較短,裝備作戰試驗領域研究有待深化,而高原高寒裝備作戰試驗指標體系構建研究還相對空白,極具有研究價值。
指標是衡量事物價值的標準或評估系統的參量,是對事物主體有效性的標度[1]。裝備作戰試驗指標是對武器裝備在逼真作戰環境中發揮作用程度的驗證[2]。高原高寒裝備作戰試驗指標體系,是武器裝備在高原高寒地區惡劣戰場環境下,作戰效能發揮程度和作戰適用性評價構成的一系列標準或度量。
裝備作戰試驗指標體系一般包括作戰效能指標、作戰適用性指標、體系適用性指標和在役適用性指標4 種。可根據武器裝備作戰試驗側重點不同,靈活劃分使用。文章以高原高寒某新型裝甲裝備為例,主要對其作戰效能和作戰適用性指標體系進行重點研究。指標體系基本構成如表1 所示。

表1 高原高寒裝備作戰試驗指標體系基本構成
高原高寒裝備作戰試驗指標體系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指標體系構建時,主要根據武器裝備使命任務,按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分解與還原相結合、統計與分析相結合的方法[3],對指標逐級分解,逐步建立裝備初步指標體系。而后通過模擬仿真試驗法、專家打分法、實施動態調整法等方法,對初步指標體系進行刪減組合、精簡優化。最終,形成“科學、合理、好用、管用”的試驗指標體系。
裝備作戰試驗指標體系構建,要以《立項綜合論證報告》《裝備研制總要求》《裝備試驗鑒定總案》《裝備作戰試驗大綱》《作戰條令》《作戰綱要》《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及其他相關試驗標準、法規、文檔為依據,根據武器裝備種類研究該裝備未來可能遂行的作戰任務類型、流程及任務剖面,以作戰需求為牽引構建指標體系。陸軍某裝甲裝備使命任務分析如表2 所示。

表2 陸軍裝甲裝備使命任務
根據武器裝備具體作戰任務和作戰試驗考核重點,劃分具體試驗指標類型。以陸軍裝甲裝備的高原高寒山地進攻戰斗任務為例,其作戰試驗主要考核指標為作戰效能、作戰適用性。根據具體作戰任務特點,兩者相結合后,可提出滿足作戰使命任務需求的試驗指標類型,如裝甲裝備高原高寒山地進攻戰斗作戰效能指標、裝甲裝備高原高寒山地防御戰斗作戰適用性指標等。
裝備能力指標分析是依據裝備的基本性能、功能、原理,區分裝備相關能力,建立相應的試驗指標。綜合考慮試驗時間與經濟效益,主要對裝備作戰效能、作戰適應性及體系適用性等方面,具有可測量性和可測試性的關鍵能力指標進行檢驗。以某裝甲裝備為例,其作戰效能指標主要包括態勢感知效能、指揮通信效能、火力打擊效能、綜合防護效能、戰場機動效能;作戰適用性指標主要包括環境適用性、使用適用性、體系適用性、保障適用性。
指標細化分解,是將裝備能力指標進一步分解至可直接測量或評價的指標,如裝甲裝備火力打擊效能指標可分解為“火力打擊效能→武器射程、射擊精度、毀傷程度→輕傷率、重傷率、摧毀率”等類似定量指標;可評價指標如“武器裝備可操作性良好嗎?”“武器裝備舒適性良好嗎?”等類似定性評價,直至所有指標分解完畢。
指標全部細化分解完畢后,將所有效能指標與適用性指標整理匯總,明確各指標的名稱、標號、含義、指標屬性、量綱等屬性后,將所有指標歸納匯總形成表,成為某裝備作戰試驗指標初步指標體系表,如表3 所示。
指標體系優化定型指綜合運用模擬仿真、專家打分、過程微調等方法手段,對初步試驗指體系進行精簡、刪減與調整,對初步試驗指標體系進行預先評估,力求從實戰出發,使試驗指標貼近實戰,在實戰運用中,發現指標問題及缺陷,進行改進,以達到優化指標結構,保證試驗結果客觀、精確的目的。
研究表明,綜合運用層次分析、分解還原、定量定性分析、專家打分等方法,按武器裝備使命任務研究、試驗指標類型劃分、裝備能力指標分析、試驗指標細化分解、指標體系優化定型的流程,可初步有效建立試驗指標體系。研究分析指標體系構建方法流程,對完善復雜環境下裝備作戰試驗能力,提高裝備作戰試驗質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表3 裝甲裝備高原高寒山地進攻戰斗初步指標體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