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林,徐曼
1.重慶市萬州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重慶404000;2.重慶市萬州區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重慶404000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具有極高的病死率以及致殘率,對于GOS評分越低的患者來說,此類患者更應該受到臨床中的廣泛關注,臨床中,導致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出現病死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患者出現頑固性顱內壓突然增加情況,從而使患者出現繼發性的多個臟器功能發生衰竭,從而使患者機體功能衰竭,導致患者病死,有學者認為,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需要通過顱內壓的監測,從而早期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將并發癥進行減少,從而將患者的預后情況進行改善,所以,對于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來說,應該對患者的顱內壓進行密切監測,就目前來說,國內外主要是通過2種形式的監測方法對顱內壓進行監測,一種是腦室型顱內壓監測探頭,一種就是單純的顱內壓監測探頭[1],該次研究,為區分2種監測方法的優缺點,所以,筆者從該院在2014年7月—2019年7月間,收治的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患者,根據隨機分組的方法進行分組,展開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從該院收治的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患者,根據隨機分組的方法進行分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分別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均需要實施雙側開顱去骨瓣減壓術以及顱內壓檢測探頭置入術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通過單純的顱內壓監測探頭進行監測,觀察組患者通過腦室型顱內壓監測探頭進行監測,觀察組中年齡最低的患者22歲,年齡最高的患者為70歲,組間患者的年齡平均為(59.64±2.16)歲;對照組中年齡最低的患者21歲,年齡最高的患者為70歲,組間患者的年齡平均為(60.24±1.18)歲。該次研究的患者在開展研究之前,筆者均逐一通知,詢問是否愿意作為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均得到研究對象的同意,然后將該次研究的研究方案上交該院倫理委員會,在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后,再開始進行該次實驗的研究,該次研究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其中包括年齡家庭情況、經濟情況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顱內壓監測以及調控,通過顱內壓監護儀對患者的顱內壓進行監測,對所有的患者的鎖骨下進行靜脈置管,將濃度為10%的濃氯化鈉通過泵注射到中心靜脈中,將血鈉目標控制在145~155 mmol/L的范圍內,將血漿的滲透壓控制在300~320 mmol/L之間,對患者的顱內壓的變化情況,來選擇合適量的甘露醇進行治療,當患者的顱內壓的波動范圍在15~25 mmHg中時,使用125 mL甘露醇持續6 h,當顱內壓的控制效果不夠理想時,需要速尿與甘露醇交替使用,當患者的顱內壓的波動范圍在35~50 mmHg中,使用甘露醇250 mL,持續4~6 h,還需要通過白蛋白以及速尿聯合應用,在用藥的過程中,對患者的血漿滲透壓以及腎功能進行監測,通過腦室型探頭無法檢測顱內壓的時候,需要將側腦室引流進行間斷性開放,將少量的腦脊液釋放出來,從而使患者的顱內壓降低;單純探頭監測患者的顱內壓的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導線的穿入處時候是否存在滲液,每隔2~3 d換藥。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半年后的GOS評分以及甘露醇使用量和使用天數進行比較,統計兩組患者的預后良好率,從而對顱內壓監測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GOS評分分為1~5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預后情況越優良。
該次研究,筆者利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GOS評分與對照組進行組間比較之后,發現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量為(677±94)g,使用天數為(8.0±2.4)d,對照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量為(786±112)g,使用天數為(10.6±2.1)d,組間比較之后,發現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觀察組患者的預后良好率為53.3%(16/30),對照組患者的預后良好率為26.7%(8/30),組間比較之后,發現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5.694,P<0.05)。
表2兩組患者的甘露醇的使用量以及使用天數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mannitol use amount and use day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兩組患者的甘露醇的使用量以及使用天數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mannitol use amount and use day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指標 觀察組(n=30)對照組(n=30) t值 P值使用量(g)使用天數(d)677±94 8.0±2.4 786±112 10.6±2.1 6.492 6.825<0.05<0.05
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一般會出現腦挫裂傷情況、腦水腫情況、腦腫脹情況,以上原因都會導致患者的顱內壓出現突然升高情況,從而使腦灌注壓力大大降低,導致患者的腦血流量大大減少,使患者出現腦缺血以及缺氧等情況,患者會出現腦疝情況,嚴重時,患者的生命安全會受到極大的威脅,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通過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對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顱內壓的監測,可以對發生腦組織損傷情況的患者的治療效果起到明顯的提高作用,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臨床價值極高[4-5],臨床中通過顱內壓的監測,可以對患者的顱內的病情的進展情況進行反映,需要進行顱內壓監測的患者,通常會出現意識障礙情況,此時就需要利用鎮靜藥物對患者進行鎮靜,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深度鎮靜,如果僅僅靠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常規檢查,很難對患者的病情狀況進行了解,就目前為止,臨床中常用的顱內壓監測方法就是通過腦室型顱內壓監測探頭和單純的顱內壓監測探頭進行監測[6-9],而該次研究,主要是對以上2種監測方法的監測效果進行研究,得到以下結果:觀察組患者的GOS評分分別為:1~2分的 患 者 比 例 為46.7%(14/30),3~5分 的 患 者 的 比 例 為53.3%(16/30);觀察組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量為(677±94)g,使用天數為 (8.0±2.4)d;觀察組患者的預后良好率為53.3%(16/30),王松奎等[10]的研究結果表明:腦室型攤頭足患者的甘露醇使用量為(675±95)g,使用天數為(8.1±2.3)d,3~5分的GOS評分率為(51.6%),與該次研究結果大致相符。
綜上所述,通過腦室型顱內壓監測探頭對特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監測,可以有效監測顱內壓變化情況,從而增加治療效果,降低甘露醇使用量以及使用時間,改善患者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