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潔云,劉萍,鄭麗君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婦幼保健院產科,廣東深圳518000
B族鏈球菌作為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寄居繁殖位置主要為人體下消化道、生殖道,屬于致病菌[1]。相關報道[2]提出,B族鏈球菌是導致孕婦發生產褥期感染的一個主要原因,其分娩后母體B族鏈球菌可能傳染給新生兒,誘發感染性病癥;同時,攜帶B族鏈球菌的孕婦極易出現宮內感染、宮內窘迫等不良狀況,誘發不良妊娠結局,因此應重視產前篩查。該研究對象為2017年6月—2019年6月該院門診產檢并于該院分娩的200例妊娠晚期孕婦,分析妊娠晚期女性B族鏈球菌攜帶情況及對母嬰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該院門診產檢并于該院分娩的200例妊娠晚期孕婦,年齡23~37歲,平均(29.41±3.25)歲,孕周35~39周,平均(37.08±1.11)周。入選標準:①單胎妊娠者;②無生殖道畸形者;③B族鏈球菌篩查前1個月未行抗菌藥物治療;④可配合臨床篩查工作,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者,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①伴有感染性病癥者;②伴有嚴重精神病癥者;③合并全身性病癥者;④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
1.2.1 采集標本 采集妊娠晚期孕婦肛周分泌物及其陰道下1/3分泌物進行檢測。給予妊娠晚期孕婦仰臥位,擦除外陰分泌物,然后將無菌棉拭子插入陰道1/3位置后旋轉1圈,以此采集陰道分泌物,再于肛門處插入另一無菌棉拭子,插入肛門括約肌2~3 cm位置后旋轉,以此采集直腸分泌物。除此之外,孕婦分娩完成后,應采集新生兒耳部咽部分泌物,于胎盤子面選取無菌棉拭子進行涂抹。
1.2.2 檢測標本 選取鏈球菌B族快速檢測卡對標本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判定妊娠晚期孕婦是否攜帶B族鏈球菌;同時,就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妊娠晚期孕婦,應于其臨產后或者破膜后預防性使用青霉素等抗菌藥物,而擇期進行剖宮產分娩的妊娠晚期孕婦不使用抗菌藥物。
觀察妊娠晚期孕婦的B族鏈球菌檢測陽性率、陰性率與攜帶B族鏈球菌孕婦的宮內感染、宮內窘迫、早產、胎膜早破與新生兒發生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
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0名妊娠晚期孕婦中,B族鏈球菌陰性率、陽性率分別為87.50%(175/200)、12.50%(25/200)。
對比陰性孕婦,陽性孕婦發生宮內感染、宮內窘迫的幾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陽性孕婦與陰性孕婦發生早產、胎膜早破的幾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B族鏈球菌對妊娠結局的影響[n(%)]Table 1 Effect of Group B Streptococcus on pregnancy outcome[n(%)]
對比陰性孕婦新生兒,陽性孕婦新生兒發生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幾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B族鏈球菌對新生兒的影響[n(%)]Table 2 Effect of group B streptococci on newborns[n(%)]
B族鏈球菌作為孕婦圍產期感染及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極易導致孕婦出現泌尿系統感染、絨毛膜羊膜炎、產褥感染、敗血癥及早產等不良狀況,誘發不良妊娠結局,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胎兒死亡[3]。西方發達國家在預防即控制B族鏈球菌方面一直都十分重視,并針對B族鏈球菌篩查及處理制定了相應的指導方案,而我國對于B族鏈球菌的研究報道還比較少,未引起充分重視,認為B族鏈球菌對孕婦妊娠結局產生的影響較小,但是近年來一部分研究發現新生兒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即為B族鏈球菌[4-5]。
從臨床檢測方面來看,不同國家及地區的B族鏈球菌檢測陽性率存在差異,檢測陽性率受檢查時間、樣本采集及檢測方式等一系列因素影響,而我國B族鏈球菌檢測陽性率約在10%~30%范圍內[6]。該研究結果顯示,200名妊娠晚期孕婦中,B族鏈球菌陰性率、陽性率分別為87.50%(175/200)、12.50%(25/200),這與我國大多數研究報道[6-7]的結果基本一致,主要在于該研究選取陰道及肛門位置取材方法,可保證檢測精準度,但這一檢測結果也可能受對象選擇、樣本采集及檢測方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檢測準確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流行病學研究[8]顯示,孕婦圍產期感染中B族鏈球菌位居感染致病菌首位,是一種主要致病菌。該研究結果顯示,陽性孕婦與陰性孕婦發生早產、胎膜早破的幾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陽性孕婦發生宮內感染、宮內窘迫的幾率明顯高于陰性孕婦(P<0.05);由此可知,B族鏈球菌會增大妊娠晚期孕婦的宮內感染、宮內窘迫發生率,而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原因為大多數妊娠晚期孕婦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較差,極易出現B族鏈球菌逆向感染狀況,導致蛋白水降解酶產生,誘發胎膜早破[9];另一個原因為B族鏈球菌于絨毛膜中具備較強的穿透力,極易導致胎盤絨毛膜感染,引起宮內感染,造成宮內環境出現變化,最終誘發胎兒窘迫,且宮內感染發生后會導致妊娠晚期孕婦出現宮縮乏力及產后出血。
現階段,新生兒感染的一個重要致病菌即為B族鏈球菌,且新生兒一旦出現感染狀況,其出現死亡的幾率約在20%~50%范圍內。美國在早發性B族鏈球菌預防方面制定了圍產期B族鏈球菌學名無乳鏈球菌預防指南,這一指南中明確了B族鏈球菌篩查對妊娠晚期孕婦的重要性,且強調了篩查結果顯示B族鏈球菌陽性孕婦需要開展預防性治療,在此基礎上防止B族鏈球菌對孕婦及胎兒健康安全產生影響。該研究結果顯示,對比陰性孕婦新生兒,陽性孕婦新生兒發生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幾率更高,分別為28.00%、32.00%(P<0.05),這與黃嫦娥[10]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得出,相比陰性孕婦新生兒,陽性孕婦新生兒發生肺炎的幾率為30.08%,上呼吸道感染的幾率為35.68%,與該文所得的結果相近;由此可知,B族鏈球菌會增大妊娠晚期孕婦新生兒的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危及新生兒生命安全,且臨床上預防性抗菌藥物在妊娠晚期孕婦新生兒B族鏈球菌感染預防方面的應用效果不佳,且B族鏈球菌檢測結果呈陰性的妊娠晚期孕婦分娩后的新生兒有可能出現B族鏈球菌陽性狀況,而現階段主要以疫苗接種作為新生兒B族鏈球菌感染預防的一個重要方式。
綜上所述,攜帶B族鏈球菌會增大妊娠晚期孕婦發生宮內感染、宮內窘迫的幾率,還會增加新生兒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因此應重視篩查B族鏈球菌,進而及早干預B族鏈球菌感染,改善母嬰妊娠結局。但是,該研究采用的檢測方式僅為陰道及肛周位置采集樣本,可能對B族鏈球菌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且研究對象僅為于產前進行檢查的妊娠晚期孕婦,這對結果的客觀全面性會產生影響,因此還需要更大規模、更長時間的試驗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