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華,劉新海,丘創華
1.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深圳518115;2.廣東省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廣東深圳518035
宮頸癌為婦科常見惡性腫瘤,可嚴重危害女性身體健康,需引起臨床重視。宮頸癌發生及發展較為漫長,從癌前病變發展至宮頸癌可需10~20年左右,期間采取有效手段對患者進行篩查及干預,可有效阻斷癌前病變發展為宮頸癌,降低宮頸癌發病率及患者病死率[1]。目前臨床對宮頸癌多采用細胞學技術檢查,但其對技術及人員要求較高,在衛生資源有限的地區難以推廣[2]。大量研究顯示[3],人乳頭瘤病毒(HPV)為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超過99.0%的宮頸癌患者可檢測到HPV DNA,而HPV檢測結果呈陰性者幾乎不會發生宮頸癌,因此HPV檢測技術在宮頸癌篩查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該研究選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該院收治的1 000名女性為研究對象,將Isotncga用于子宮頸癌檢查中,旨在評價其篩查作用,現報道如下。
選取進行宮頸癌篩查1 500名女性,年齡29~63歲,平均(46.78±2.78)歲。納入標準:患者均宮頸完整,均有性生活史;所有患者均無盆腔放射治療史、子宮切除史或手術史,所有患者均對該研究知情,且簽訂同意書,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有檢查禁忌證狀者;對研究不同意者。
所有患者均行Isotncga檢查,檢查前3 d不進行陰道沖洗,不應用陰道內藥物,檢查24 h內囑患者嚴禁性生活,于月經期結束后3~7 d檢查。以宮頸細胞采樣刷收集宮頸脫落細胞,并保存于PreserCyt細胞保存液內,對細胞保存液內標本行預處理,對粘液、炎癥細胞及血液與上皮細胞進行分離,制成薄層細胞涂片,以95%酒精固定后行巴氏染色。吸取1 mL標本高速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后加入裂解液100μL,將其充分搖勻。將標本置入干濕恒溫器(杭州奧盛)內以95℃的溫度對其進行加熱,時間15 min。取2μL處理好的標本放入反應液內,并加入陰性及陽性質控。放置反應管于熒光定量PCR檢測系統內,將恒溫反應程序設置為60℃、75 min。應用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分型檢測試劑盒(PCR-反向點雜交法)對標本進行檢測,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分離提取DNA,隨后應用熒光定量PCR擴增儀進行擴增。
病理學檢查:將HPV檢測呈陽性的女性行進一步陰道鏡下可疑部位多點活檢,于月經干凈后行常規陰道鏡檢查,鏡下仔細觀察宮頸病灶形態、邊界、血管、表面構型、顏色等征象,對病變最嚴重的部位行多點活檢,若檢查無異常現象,則取移行帶第3、6、9、12點。病理檢查結果分為慢性宮頸炎、輕度不典型增生(CINⅠ)、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重度不典型增生(CINⅢ)、鱗狀細胞癌(SCC)。
對HPV分型檢測結果進行觀察,觀察不同年齡段女性HPV陽性率差異,將病理診斷結果作為金標準,與HPV-DNA檢測結果進行比較。陰性判定標準:標本在熒光檢測通道擴增過程中,無明顯指數增長的熒光信號,內參在VIC熒光檢測通道循環制≤65 min。陽性判定標準:內參在熒光通道擴增過程中有或無明顯呈指數增長的熒光信號。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該組1 000名行宮頸癌篩查的女性,HPV DNA檢測出危險患者251名,檢出率為25.10%,見表1。

表1 HPV分型檢測結果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HPV typing test results
30~39歲、40~49歲、50~59歲、>60歲各年齡段HPV陽性率分別為26.92%、40.75%、25.87%、5.37%,其中40~49歲HPV陽性率最高,與其他各年齡段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不同年齡段HPV陽性率分析Table 2 HPV positive rate analysis of different ages
HPV檢測技術檢出慢性宮頸炎102例、CINⅠ52例、CINⅡ41例、CINⅢ29例、SCC27例,與病理檢查結果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宮頸癌為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多項研究[4-5]表示該病發病病因與HPV感染相關,HPV-DNA檢測為直接針對病因的檢查手段,可有效對HPV感染女性進行篩查,及時發現并采取適當措施干預,利于降低宮頸癌發病風險,降低患者病死率。WHO指出,可將HPV-DNA檢測作為宮頸癌早期篩查方法,其中16、18型為引發宮頸癌常見的類型,約76.58%的宮頸鱗癌可檢測出HPV16,而7.51%可檢測出18型[6]。我國臨床宮頸癌篩選指南指出,對HPV檢測為16、18型的患者需轉診陰道鏡,其他感染患者不需轉診,只需定期復查[7]。理想的宮頸癌篩查手段需滿足價格實惠、操作可行等需求,還需單獨提供16、18型信息及其他高危型檢測結果及內參檢測信息,利于提升宮頸癌篩查效率,為臨床診治提供有力依據。

表3 HPV陽性與病理檢查結果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HPV positive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n(%)]
以PCR為基礎的HPV分型檢測技術為臨床篩查宮頸癌的主要手段,敏感性較高,在臨床應用廣泛,但其需反復熱變性,要求設備精良,且操作過程中容易被污染,擴增反應時間較長,存在一定局限性。Isotncga檢測技術為一種新型體外核酸擴增技術,具有高效、恒溫、高特異性等優點,且不用借助精良昂貴的設備儀器,在臨床逐漸應用廣泛[8]。Isotncga為基于恒溫DNA擴增原理的檢查技術,為DNA提取、擴增一體化,可對HPV 16、18型進行特異性區分[9]。Isotncga取材方便,不僅可對已明確出現宮頸病變的女性進行檢測,還可對可能患病的女性進行預測,便于臨床盡早采取手段干預,阻斷癌前病變發展為宮頸癌,降低患者患病率及病死率[10-12]。該次研究結果顯示,30~39歲、40~49歲、50~59歲、>60歲各年齡段HPV陽性率分別為26.92%、40.75%、25.87%、5.37%,其中40~49歲HPV陽性率最高,>60歲年齡段HPV陽性率發病率最低,這與曹慧玲等[13]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得出,在對女性宮頸癌的篩查過程中發現,各個年齡段中HPV陽性率發病率為30~39歲25.14%、40~49歲39.66%、50~59歲24.38%、>60歲5.05%,最高發病率年齡段是40~49歲,與該文所得結果相近。HPV-DNA檢測慢性宮頸炎、CINⅠ、CINⅡ、CINⅢ、SCC與病理檢查結果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Isotncga在宮頸癌篩查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可獲得與病理診斷等同的結果。
綜上所述,恒溫擴增HPV檢測技術在子宮頸癌中篩查作用理想,具有較高陽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