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楠 李 江 謝琴秀
肝竇阻塞綜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是由各種原因導致肝竇內皮細胞損傷,紅細胞滲入肝竇內,導致肝竇阻塞進而使門靜脈壓力增高的一種肝臟血管性疾病,既往又被稱為肝小靜脈閉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我國病因以服用含吡咯生物堿(pyrrolidine alkaloid,PA)的中草藥為主[1-3],如“土三七”等,稱為吡咯生物堿相關肝竇阻塞綜合征(pyrrolidine alkaloid-related 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PA-HSOS)。該病表現為腹脹、腹痛、肝大、腹水等,與其它病因導致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臨床表現類似,易導致誤診、漏診,報道病死率高達20%~70%[4-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43例PA-HSOS患者的臨床資料,總結臨床特征,評估不同治療方案的療效,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PA-HSOS患者臨床資料。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PA-HSOS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年南京)[6]:有明確服用PA中草藥史,排除其它已知病因所致的肝損傷,且有以下3項臨床表現,①腹脹和/或肝區疼痛、肝大和腹水;②血清總膽紅素升高或其它肝功能異常;③有典型的影像學或肝臟病理表現。本研究通過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各項侵入性操作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資料收集 記錄并分析納入患者的基本資料、臨床表現、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病理結果、治療方案及預后。出院后每半年對患者進行門診或電話隨訪,隨訪終點為死亡或由內科保守治療轉換為肝移植、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內支架分流(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術,或為出院后第365天。根據隨訪終點時預后,將所有患者分為死亡組及改善組。根據有無使用抗凝劑,分為抗凝組及非抗凝組。

2.1 基本情況 43例PA-HSOS患者,女性14例,男性29例,年齡33~77歲,平均(59.2±10.6)歲。所有患者發病前均有服用“土三七”病史,服藥時間為3 d~3年,其中1例為間斷服藥(共服藥5次,每次10 d,最后一次為服藥前3個月),所有患者病程為0.1~13個月。服藥方式以泡水、泡酒為主,分別為24例、17例,有2例患者服用“土三七”粉末。至隨訪終點,死亡15例,占34.9%,28例患者病情改善。
2.2 臨床表現 腹脹是最常見的癥狀(93.0%, 40/43例),部分患者有腹痛(32.6%, 14/43例)、肝大(25.6%, 11/43例),12例有雙下肢水腫,15例出現黃疸,其它癥狀還包括乏力、納差、惡心、嘔吐等非特異表現,所有患者均無發熱。
2.3 實驗室檢查特點 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損害,以谷氨酸氨基轉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轉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升高為主,31例患者ALT、AST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 , ULN),16例患者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 TB)水平在1~2倍ULN,88.4%(38/43例)的患者總膽紅素小于5倍ULN,最高達428.31 μmol/L。36例(83.7%)患者出現凝血功能異常,凝血酶原活動度(prothrombin time activity, PTA)為(59.48±16.61%),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為1.40(1.22, 1.62)。有6例患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升高、8例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升高,41例患者糖類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升高明顯。圖1顯示INR、TB、ALT、CA125各指標不同范圍的分布。死亡組與改善組各實驗室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圖1 重要實驗室指標在不同范圍的分布圖

表1 不同預后患者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
2.4 影像學特點 35例患者影像學存在彌漫性肝臟病變,23例肝腫大,6例脾腫大,3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水,44.2%(19/43例)的患者動脈期、門靜脈期及延遲期可見肝實質強化不均,呈地圖樣或斑片狀強化,48.8%(21/43例)的患者有下腔靜脈狹窄,62.8%的患者肝靜脈顯示不清。典型PA-HSOS肝臟增強CT及MRI的特點見圖2。
2.5 胃鏡及病理學檢查特點 10例患者行胃鏡檢查,3例存在輕-中度食管胃底靜脈曲張,1例門脈高壓性胃病。6例患者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病理損傷以肝腺泡Ⅲ區為重,表現為肝竇內皮細胞腫脹、損傷、脫落,肝血竇內擴張淤血,肝內小靜脈管腔狹窄甚至閉塞,炎性細胞浸潤不明顯,匯管區無纖維化或僅輕度纖維增生,見圖3。

圖2 典型PA-HSOS患者的CT及MRI表現

圖3 典型PA-HSOS患者肝臟病理表現(HE×100)
2.6 治療及預后 43例患者均接受了內科治療,包括補充白蛋白、保肝、降酶、退黃、改善微循環、利尿等。根據有無使用抗凝劑,將患者分為抗凝治療組及非抗凝治療組,非抗凝組的隨訪時間為230 d (41 d,365 d),抗凝組隨訪時間為282 d(151 d,365 d)。對于內科保守治療不佳,出現頑固性腹水或肝衰竭的患者,有轉換治療方案的指征,根據病情、相關科室會診意見等,選擇TIPS術或肝移植術。
24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療,為低分子肝素鈉或華法林,其中70.8%(17/24例)的患者癥狀緩解、病情好轉,7例患者癥狀加重,其中2例患者死亡,5例接受外科干預,包括4例TIPS術,1例肝移植術,術后病情好轉。抗凝序貫手術治療的緩解率達91.7%(22/24例)。19例患者未接受抗凝治療,57.9%(11/19例)的患者癥狀緩解,8例病情加重,其中7例死亡,1例行TIPS術后好轉。使用Kaplan-Meier方法計算抗凝序貫外科治療組及非抗凝組患者累積生存率,圖4可見隨著隨訪時間延長,抗凝序貫外科治療組的生存率高于非抗凝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21)。

圖4 PA-HSOS患者不同治療方案的生存曲線圖
注:隨著隨訪時間延長,抗凝序貫外科治療組的生存率顯著高于非抗凝組
引起HSOS的病因有:服用含PA的中草藥、骨髓造血干細胞移植術(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實體腫瘤化療藥物以及肝移植術后免疫抑制劑[7-9]。PA進入人體后經細胞色素酶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的催化,生成中間代謝產物,與蛋白結合形成有肝毒性的吡咯蛋白結合物(pyrrole protein adducts,PPAs),造成肝竇內皮損傷[10-11]。民間所稱的“土三七”是多種植物的統稱,通常認為導致PA-HSOS的是菊三七,因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療關節疼痛、高血壓等。本研究患者發病前均有服用“土三七”的病史,服用方式以泡水、泡酒為主。除此之外一些中藥成方制劑也含有PA,如千柏鼻炎片、川貝雪梨膏、橘紅顆粒、小兒肺熱平膠囊、紫草軟膏、花紅顆粒、小兒寶泰康顆粒等,甚至常見食物如茶葉、野生蜜源植物的蜂蜜也含有PA[12-14]。盡管上述中藥成方制劑PA含量較低,但患者特別是嬰幼兒若長期攝入,則可能導致PA蓄積風險。因此,應加強科普教育,避免藥物、保健品濫用,盡量減少PA-HSOS的發生。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肝功能損害,但72.1%的患者轉氨酶小于5 ULN,88.4%患者總膽紅素僅輕-中度升高,提示PA-HSOS患者肝功能損害并不重。83.7%(36/43例)的患者PT延長,提示凝血功能受損,這導致抗凝劑使用存在風險,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本研究絕大部分患者存在CA125的異常升高,該指標是跨膜黏蛋白16(mucin 16,MUC16) 的胞外片段,生理狀態下可在腹膜和女性生殖系統等多種組織中表達,臨床上多作為婦科腫瘤標志物。有研究[15]表明,CA125可作為肝硬化腹水的標志物,并可用于預測腹水的轉歸。本研究患者CA125升高原因可能為大量腹水導致腹膜微循環障礙,腹膜上皮細胞表面脫落的CA125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導致血CA125升高。該指標異常升高可能會導致PA-HSOS誤診為惡性腫瘤、肝硬化等。影像學提示超過一半患者存在肝腫大、腹水,44.2%(19/43例)患者肝臟CT或MRI增強呈不均勻強化,病變范圍與預后不良呈正相關[16],48.8%患者有下腔靜脈狹窄,可能為腫大的肝臟壓迫了下腔靜脈近肝段。與肝硬化門靜脈高壓不同,PA-HSOS患者并沒有顯著的胃食管靜脈曲張或脾腫大,這可能與門脈高壓進展較快,側支循環未及代償有關。
除了保肝及對癥支持治療外,HSOS最主要的治療在于抗凝和抗血栓形成。盡管肝素、低分子肝素等具有很強的抗凝作用,但對HSCT-HSOS患者并沒有明顯的治療作用[17]。本研究的24例患者接受了低分子肝素和/或華法林的抗凝治療,緩解率達到70.8%,高于非抗凝組的57.9%。抗凝組內科治療未緩解的患者,在序貫外科治療后,預后進一步改善。7例抗凝組未緩解的患者4例進行了TIPS術,1例進行肝移植,病情均得到控制,抗凝序貫外科干預使得治療緩解率達到了91.7%(22/24例)。抗凝序貫外科治療對PA-HSOS的療效可能因為這部分患者沒有嚴重的基礎疾病,肝功能損害較輕,而HSCT-HSOS患者存在白血病等血液系統腫瘤,移植后機體免疫力低下,不能耐受手術治療。
本研究是回顧性,且患者數量較少,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PA-HSOS作為特殊的藥物性肝損害,需要通過增加科普教育,盡量減少該病的發生,臨床醫生需要加強對該病的認識,仔細詢問病史,盡早做出正確診斷,選擇合適的治療時機及方案,抗凝序貫外科治療可以顯著改善PA-HSOS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