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倩 張思東 戴邦武 吳莉莉
乳腺癌發病率位于女性惡性腫瘤的第1位,是造成全球女性死亡的最主要癌癥[1]。目前乳腺癌發病的分子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尋找乳腺癌發病過程中有效分子靶點,對于臨床診治以及預后判斷意義重大[2]。E-鈣黏蛋白(E-cadherin,E-cad)是一類具有維持上皮細胞間黏附作用的糖蛋白,E-cad在細胞表面的表達下調與癌細胞轉移有關[3]。細胞黏附連接處成分連環蛋白P120(P120 catenin,P120ctn)是E-cad穩定性的調節因子,P120ctn表達下調會造成E-cad的不穩定,同時導致細胞間黏附力降低,為腫瘤細胞的轉移創造有利條件[4]。研究[5-7]發現,E-cad和P120ctn在易發生浸潤和轉移的腫瘤組織中下調明顯。但有關乳腺癌組織中E-cad和P120ctn表達與患者臨床特征的關系鮮有報道。為此,本文探討E-cad及P120ctn的表達與患者臨床特征的關系,以及E-cad與P120ctn的相關性,為乳腺癌發病的分子機制提供參考資料。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5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28~83歲,平均(52.76±11.55)歲;左乳25例,右乳30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病理確診為乳腺癌;②臨床資料完整。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病理類型、腫瘤大小、有無淋巴結轉移,以及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和增殖細胞核抗原Ki-67表達檢測結果;③乳腺癌是第一原發癌,排除其他惡性腫瘤史者;④未接受過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的患者。排除標準:接受過激素治療者。
1.2 方法 通過單因素分析乳腺癌組織E-cad和P120ctn陽性表達與臨床特征(主要有ER、PR、HER-2和Ki-67)的關系,采用Spearman分析E-cad與P120ctn的相關性。
1.2.1 E-cad和P120ctn表達的檢測 采用s-p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乳腺癌標本中E-cad和P120ctn表達情況。具體步驟:①手術切除標本用甲醛固定,經脫水、包埋,標本連續切片5 μm厚,貼于涂有多聚賴氨酸的載玻片上,烘片備用,60℃烤箱2 h,二甲苯浸泡15 min兩次,梯度酒精(100%、90%、80%)水化各2 min,蒸餾水中5 min,磷酸緩沖鹽洗3次;②抗原修復暴露抗原決定族。切片放入0.01 M檸檬酸鈉緩沖溶液(pH6.0)后,在微波爐里高火 4 min至沸騰,再加熱約 6 min×4次,每次間隔補足液體,防止干片;③封閉非特異性蛋白;④一抗孵育。滴加一抗稀釋液,37℃孵育2 h,一抗(E-cad為1∶200,P120ctn為1∶300);⑤二抗孵育。滴加一滴HRP聚合物連結的第二抗體,室溫孵育30 min;⑥SP反應、顯色;⑦蘇木素復染,乙醇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在400倍鏡下觀察E-cad、P120ctn陽性表達均為細胞膜染色。表達結果用半定量積分法判定[8]。按染色強度評分,弱為1分,中為2分,強為3分;按陽性細胞的百分比評分:陽性細胞數<5%為0分,5%~25%為1分,26%~50%為2分,51%~75%為3分,>75%為4分。根據染色強度評分與陽性細胞百分比評分的乘積分為陽性和陰性:0~3分為陰性(-),≥4分為陽性(+)。
1.2.2 ER、PR、HER-2和Ki-67表達的檢測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乳腺癌標本中ER、PR、HER-2和Ki-67表達,抗體和試劑盒均購自上海彩偌實業有限公司,具體操作嚴格參照說明書執行。免疫組織化學結果判定[10]:ER和 PR為細胞核著色,當細胞核中出現黃色著色物為陽性(+)。HER-2根據胞膜著色強度先評定分為0、(+)、(++)、(+++),當>30%浸潤癌細胞出現連續而且完整的強胞膜著色為(+++),(+++)才判定為陽性(+)[9]。Ki-67定位于細胞核或胞漿,陽性細胞為細胞核呈黃色或棕黃色顆粒的細胞,取任意5個高倍視野(400倍),平均陽性細胞率≤14%為陰性(-),>14%為陽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E-cad和P120ctn陽性表達率 E-cad在乳腺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為45.5%(25/55),P120ctn在乳腺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為41.8%(23/55)。
2.2 E-cad和P120ctn表達與臨床特征的關系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中,E-cad陽性表達率為76.19%(16/21),P120ctn陽性表達率為71.43%(15/21),均高于其他類型的26.47%(9/34)、23.53%(8/3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ER表達陽性的患者中,E-cad陽性表達率為77.27%(17/22),高于ER陰性患者的24.24%(8/33),P120ctn陽性表達率為81.82%(18/22),高于ER陰性患者的15.15%(5/33);在PR表達陽性的患者中,E-cad陽性表達率為76.47%(13/17),高于PR陰性患者的31.58%(12/38),P120ctn陽性表達率為76.47%(13/17),高于PR陰性患者的26.32%(10/38),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E-cad及P120ctn表達與臨床特征的關系
2.3 E-cad與P120ctn的相關性 Spearman相關分析顯示,乳腺癌組織中P120ctn陽性表達與E-cad陽性表達呈正相關(rs=0.855,P<0.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雖然近年來在分子機制方面取得較大進展,但是乳腺癌的具體發病機制仍然未完全闡明。E-cad是一類鈣依賴性跨膜糖蛋白,通過介導同型細胞間的黏附作用以維持上皮細胞的極性,是癌細胞發生上皮間質轉換獲得侵襲力、發生轉移的關鍵因子[3]。P120ctn作為連環蛋白家族成員,是一種細胞內信號轉導分子和細胞黏附分子,參與E-cad介導的細胞內信號轉導,在細胞增殖、黏附和遷移中發揮重要生物學效應[4]。本文探討乳腺癌組織E-cad和P120ctn的表達與患者臨床特征的關系,旨在為闡明乳腺癌發病的分子機制提供參考。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組織中E-cad、P120ctn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45.5%、41.8%,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中 ,E-cad、P120ctn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其他病理類型(P<0.05)。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是最常見的乳腺惡性腫瘤病理分型,特征為腫瘤浸潤乳腺導管的基底層并侵入間質。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中E-cad、P120ctn表達升高,表明E-cad和P120ctn的表達異常可能與乳腺癌的侵襲力有關,這與張一兵等[8]報道類似。本研究還顯示,乳腺癌組織中E-cad和P120ctn的表達與ER和PR的陽性表達情況相關。研究[11]結果已證實,乳腺癌細胞中性激素受體(ER和PR)可結合特定的激素形成復合物,激活ER、PR信號通路,在乳腺癌的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ER結合雌激素形成的復合物能夠刺激癌細胞的生長、分裂,而PR存在加強ER的作用,最終影響乳腺癌的臨床生物學行為和預后。在ER和PR陽性表達的乳腺癌患者中,E-cad和P120ctn的陽性表達明顯升高,表明E-cad和P120ctn的表達還與乳腺癌的癌細胞生長、分裂以及腫瘤的遠處轉移等相關,與已有報道[9]基本一致。本研究還發現,乳腺癌組織中E-cad和P120ctn的表達呈正相關。研究[6]顯示,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P120ctn通過與E-cad相互作用實現其生物學效應,一方面,P120ctn下調或缺失導致E-cad缺失,促進腫瘤的形成;另一方面,E-cad缺失可能使P120ctn轉移至胞漿,下調其在細胞膜上表達水平,減少胞內信號分子的激活,從而促進腫瘤的轉移。本研究結果表明在乳腺癌中E-cad和P120ctn相互作用,共同調控乳腺癌的進展。
綜上所述,乳腺癌患者組織中E-cad和P120ctn的表達可能與病理類型、ER陽性和PR陽性表達等臨床特征有關,且E-cad表達與P120ctn表達呈正相關。而E-cad和P120ctn表達在乳腺癌中的具體作用還需大樣本的臨床研究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