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雙帶”先進個人楊玉成扶貧記"/>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7月22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核心示范區地塊,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玉米地,察看玉米長勢。他指出,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
本期《農村新貌》欄目將為您講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的全國“雙帶”先進個人楊玉成的創業歷程、江蘇省鹽城市關工委的脫貧攻堅之策、安徽省無為市開城鎮關工委副主任潘家軍的扶貧故事、吉林省雙遼市關工委產業扶貧的典型做法,從不同角度展現了關工委和五老用科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感人事跡,有很強的學習借鑒意義。

楊玉成(中)與所幫扶的貧困戶群眾一起研究甜菜的田間管理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興隆洼村昔日那荒涼貧瘠的荒山改變了模樣,這里五谷飄香,六畜興旺。被中國關工委評選為全國“雙帶”先進個人的創業青年楊玉成,創建的翁牛特旗赤誠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就在這里。
楊玉成出生在翁牛特旗梧桐花鎮頭牌子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里。由于家庭境況不佳,1996年,他沒讀完高中就背著家人,拿著借來準備上學的200 元,懷揣著讓家富起來、日子好起來的既簡單又現實的志向,離開了家鄉,走上了打工之路。經過在上海、沈陽等地6年多的摸爬滾打,2012年,他憑借積累的創業和管理經驗,注冊成立了沈陽紅城市政建設有限公司。公司不斷發展,有員工150 多名,固定資產5000 多萬元,成為遼寧地區一個不可小覷的路政建設企業。
2016年春節回鄉,楊玉成看到家鄉豐富的土地資源、優越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發展的需要,以企業家的敏銳目光和經濟發展思想,萌生了發揮自己企業優勢,成立農牧業經濟實體的想法,以此為家鄉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作貢獻。這一想法得到了當地關工委組織的高度重視。市、旗關工委領導幾次與旗、鎮政府有關領導研究協商,給予支持,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趙孟祥幫助聯系旗老科協有關農牧業專家,一同找當地農民了解情況,經實地調研,最后確定在烏丹鎮興隆洼村投資成立翁牛特旗赤誠養殖種植專業合作社,并以每畝 260 元的價格、租期25年簽約流轉了近1 萬畝山地。這些土地多是荒山野坡,由于高低不平,又多年干旱少雨,在當地百姓心中早已毫無價值。但楊玉成毫不退縮,迎難而上。先后投資近千萬元,大規模動用機械進行平整治理,修路、打井、拉電,使荒山變成了現代化滴灌農田,種植了玉米、葵花、大豆等農作物和青貯、燕麥、紫花苜蓿等飼草。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萬畝良田,阡陌縱橫,碧野一片。第一年就獲得了好收成,創收近百萬元?;纳阶兞继锏某晒嵺`,也帶動了周邊的農民群眾,使多年的荒山得到了利用,產生了效益。
為實現種養結合,旗、鎮關工委幫助楊玉成協調爭取到了扶貧開發資金350 萬元。他自籌資金2650 萬元,建設了一處占地100 畝的養殖場。幾名退休的農牧業技術專家主動擔任顧問,協助他考察市場,出謀劃策,決定飼養以肉、皮、骨綜合利用價值好的驢和出肉率高的牛為主,并小量試養羊、馬、駝、鹿和禽類。養殖場建設了雙列式暖棚7200 平方米,飼草庫1920 平方米,配種室、消毒室等600 平方米,并聘用了有能力、有管理經驗的技術人員。養殖場建成當年就存欄優質品種驢、牛各200 多頭,羊500 多只,及少量鹿、駝等,還飼養了雞、鴨、鵝、鴕鳥等禽類。楊玉成說:“我就是想要把這里建成鄉親們家庭養殖的實驗基地。”養殖場采用現代管理方式,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不到2年時間,就出欄肉牛150多頭、商品驢 80 多頭、羊400 多只,總創收 200余萬元。還存欄基礎母牛350 頭,基礎母驢260多頭。
種植養殖結合,形成了“種植農作物——飼草飼料養殖牲畜——牲畜糞便壯地增產——農牧業創收發展再生產”的良性循環模式,為貧困山區的農牧業生產和荒山開發利用蹚出了一條新路,為當地種養業的產業化生產、規?;洜I、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新格局起到示范推動作用。
赤誠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以后,楊玉成更以帶動幫扶周邊貧困戶和農牧民致富增收為己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讓利于民。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良種肉驢繁育場+貧困戶”和“資產性收益”增收模式,創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合作社和貧困戶簽訂養殖合作協議,為他們做好新品種引進、推廣和技術培訓、交流、咨詢及組織收購、運輸、銷售等服務,實現合作社、良種肉驢繁育場、貧困戶三方的利益聯結,從而達到互利雙贏的目標。合作社還吸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合作社務工,使貧困戶獲得勞務和土地流轉、產業分紅等多項收入。每年土地流轉租金投入260 多萬元,合作社每年拿出60 萬元給貧困戶分紅,每人每年能長期性分紅407 元。 常年有70——80 人在合作社打工就業,每人一年最少都能掙2 萬元。據統計,自合作社成立以來,每年光開支人工費就達百萬元。直接帶動了172 戶貧困戶442 人穩定脫貧,也帶動了周邊農牧民增產增收,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正在合作社打工的貧困戶鄒德武不無滿足地說:“現在有地方掙錢,一家人不愁吃不愁穿了!”
在發展生產的同時,楊玉成每年都為家鄉捐資20 多萬元,用于為村中60 歲以上老人發放慰問金和打井、修路等,現在已經累計發放了140多萬元。村中哪位村民有困難,他都慷慨救助。村民王漢杰家子女多,入學有困難,楊玉成每年資助5000 元,至今已資助了4年;村民王俊生病住院,楊玉成拿出5000 元,補貼醫藥費。不管在哪搞工程,只要周邊群眾有需求,楊玉成都有求必應。幾年來,他用工程機械無償為周邊農牧民平地、挖樹、裝車、勾渠,做的好事不計其數。當人們詢問楊玉成為啥這樣做時,他坦誠地回答說:“就是為了抱團取暖,共同富裕!”這是多么樸素而又經典的話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