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出版營銷部



商周在2017年于《自慢10~18項修煉》開始嘗試以直播的方式在商周出版粉專上跟讀者介紹新書內容,但并不會對每一本新書都采用直播方式進行宣傳,主要還是以作者意愿為主。直播內容除新書推介外,還包括規劃活動預告或深度的聊書議題等。我們的直播也不限定單一作者,而是會因應不同規劃,邀請嘉賓朋友一起和粉絲互動。因此從整體上講,都會因應書籍屬性與作者的風格而采取不同的直播規劃。
我們在疫情之前就常有規劃直播活動,但多半是“部分”直播而非全程錄像直播,活動的宣傳營銷性質大于實質內容輸出性質。今年因疫情關系,在過去幾個月無法正常舉辦實體活動,于是我們將實體活動改為在線新書發布會,將直播宣傳轉變成主動宣傳的方式。但是前提還是得先考慮作者意愿。
商周的直播活動大致的分工如下:前期準備,需擬定主題、規劃流程、溝通作者(或嘉賓)、規劃宣傳;中期需做好分波段宣傳、制作直播中的道具、設計宣傳重點大字報;后期即直播當天,我們會在網絡上進行活動的宣傳預告、再次與作者(或嘉賓)溝通流程等事宜、測試設備、布置場地,直播的過程中,編輯還需協助在留言板上帶動氣氛,對主播進行重點提示,以及回答粉絲問題等。
以由黃揚名老師主持的《讓孩子這樣愛上學習》在線新書分享會為例,這場直播由作者推薦的推廣在線直播器廠商提供技術協力,出版社負責提供新書內容和檔案,輔助作者及合作廠商團隊,制作直播版型及內容確認。這場在線直播工作的現場配置有5人:設備場控技術人員、場控導播、攝影(兼舉牌小幫手)、活動場控(通常由出版社營銷擔任,負責在線讀者回饋追蹤及現場臨時支持)、主編(負責講者的現場任何協助)。
我認為,一場直播要達到預期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主播個人的口才、魅力和親和性適不適合直播,內容的表達是否精彩有趣,能夠吸引人持續收看。我們會偏向選擇有社群力量的作者來擔任主播。有了合適的主播之后,其次才要考慮前期宣傳和內容規劃,在流程中設計有趣的橋段,不讓觀者覺得無聊或疲勞。若有活潑的主持互動串場,效果往往會更好。此外,直播收音效果和光線環境對于營造好的視覺效果很重要,事前活動宣傳及串聯合作單位的導流、按贊分享、炒熱開場氣氛等環節,對于一場直播都是不容忽視的。
在時間上,我們一般選擇晚上八九點鐘,因為這是多數人晚餐后較空閑的時段;地點大多選擇不嘈雜、環境舒適干凈以及網速快的地方,但有時會配合作者的習慣,例如《三杯面粉》作者阿芳老師會在自己家直接示范做料理,與粉絲互動。
從一開始直播到現在,商周除了在軟件(內容呈現、宣傳廣度等)上不斷改進之外,硬設備上也不斷更新,現在我們對現有設備已經比較熟稔,因此也更懂得如何與讀者互動、增加網絡熱度。但在我看來,如果能有更專業的直播技術團隊協力,技術操作有專人處理畫面版型設計,出版社只要專注在內容的設計,或許我們的直播工作會事半功倍,給整個直播加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