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哲

劉曉佳
2020年6月8日,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育華職業培訓學校非常熱鬧。“我是特意來感謝學校的領導和老師的,是你們教會了我一技之長,讓我這個農村婦女可以有尊嚴地工作。”這名婦女手里拿著錦旗,感激地說。學校創始人劉曉佳趕緊走過來,高興地說:“大姐不必這么客氣,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劉曉佳已經記不清自己幫助了多少人創業就業,每當看到學員學有所成,她都會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
劉曉佳是泗陽縣眾興鎮人,高考落榜后看到很多同學步入大學校門,她非常羨慕。“難道人生只有高考這一條路嗎?”她心有不甘,函授、自學、進修,凡是能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她都去嘗試。幾年后,她拿下教育教學管理、服裝、法律三個專業的本科文憑。劉曉佳沒有止步,而是繼續磨練、提升自己,職業指導師、高級按摩師及考評員、創業培訓講師、婚姻家庭咨詢師、高級家政培訓師……她積極參加各類技能鑒定考試,獲得多項職稱。
2005年,劉曉佳創辦了育華職業培訓學校。她先后到500多家企業考察學習,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接下來,她便以就業前景廣闊的專業組織培訓。“智慧培訓、手把手教學、無門檻入學和有崗位畢業”是她的辦學宗旨,她用“自信、樂群、創新”精神激勵自己,錘煉團隊。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她把學校建設成創新型培訓學校,設有電子、保健、家政服務、創業培訓等多門容易學、好就業的專業。
2012年7月,一個叫陳娟的女孩慕名找到育華職業培訓學校。陳娟家庭十分貧困,父親腿腳不便,母親雙目失明,還有個弟弟上學,而她本人近乎雙目失明。劉曉佳得知陳娟的情況,不僅給她減免了生活費、住宿費,還親自教她學習保健按摩。陳娟看不見,劉曉佳就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地讀給她聽,手把手地教她實踐,直到她學會為止。三個月后,陳娟被安排到張家港市一家盲人按摩中心工作,因工作認真,得到老板的賞識、顧客的稱贊。陳娟感激地逢人便說:“劉大姐不僅教會我生存的技能,還教會了我怎么做人。”
劉曉佳用真誠獲得大家的認可,她的培訓學校被評為省級定點培訓機構,被縣政府批準開設“春蕾”班,被表彰為優秀扶貧培訓示范單位、“21世紀素質教育示范單位”。
劉曉佳看到很多農村婦女面臨著人生困境:出去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不出去賺錢,生活窘迫。怎樣讓她們實現“不離鄉、不離土”在家門口就業呢?她設身處地為婦女著想,帶領教職員工走遍全縣村居,開展圓珠筆組裝、穿耳釘、電子加工等來料加工技能培訓,1萬余名婦女從中受益。“感謝劉大姐,讓我們有了收入,每天還可以和孩子朝夕相處。”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她們對劉曉佳充滿感激。
2013年,劉曉佳加盟江蘇省婦聯“好蘇嫂”家庭服務連鎖中心,主要為留守婦女和城市待崗女性提供一系列技能培訓,還為她們進行職業技能鑒定以及職業介紹。短短幾年時間,育華職業培訓學校已培養輸送保潔員、母嬰護理師、育嬰師、養老護理師2000多人,其中800多人獲得職業證書,1000多名待崗女性有了工作。學校還成功地與許多大企業達成就業推薦保送協議,實現訂單式培訓目標。
從2016年開始,劉曉佳每年舉辦殘疾人技能培訓班,圍繞種植養殖、家政服務、手工活加工等方面手把手教學,讓他們自立自強,有尊嚴地就業創業。
2016年,王芳創業失敗后,迷茫之際來到育華職業培訓學校,學習如何做一名好月嫂。學習中,劉曉佳跟她談心:“好月嫂不僅要能夠吃苦耐勞,還要有愛心、責任心和專業護理知識,外加大師級的廚藝、醫生般的健康常識、教師一樣的早教理念、心理專家的善解人意。只有具備了這些,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好月嫂。”
在劉曉佳的指導下,王芳的服務深受客戶好評。2018年以來,她先后到南京、上海等地工作,月薪最高時達到2萬元。2019年,在宿遷市家政大賽中,王芳榮獲家政服務員一等獎,被評為宿遷市家庭服務業大賽“優秀家政精英”。
富有愛心的劉曉佳,對農村弱勢群體勞動力實行免費培訓,每年輸出學員約2000人,使他們年增收達7500元以上,大家因此稱她是弱勢群體的“脫貧大使”。她熱心公益,先后向學校、企業捐贈書籍5000余冊,為貧困家庭、困難學生捐款2萬多元,長期助學三名貧困兒童。她還先后組織心理咨詢師、創業模范和理財專家進企業、學校、老年公寓、鄉村開展70多場公益性講座,組織舞蹈老師到全縣鄉鎮免費開展舞蹈培訓,受益群眾達1萬多人。
創業15年來,劉曉佳的育華職業培訓學校規模越來越大,校舍、教學實訓操作、實習基地達3000多平方米,為無數學員學習、就業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很多人好奇地問劉曉佳:“你每天那么忙,不累嗎?”她總是笑笑說:“堅強自信,永遠樂在奮斗中。”這是她的座右銘,也是她踐行多年的人生準則。

劉曉佳(左一)幫扶困難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