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施燁
摘要: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本文從產業現狀出發,介紹了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公共充電樁建設情況以及相關補貼政策。同時,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核心技術難以突破以及車輛保值率低等問題。最后,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技術的未來發展路徑進行思考并提出相關建議:基礎設施方面,應加強充電樁的建設力度,使車樁數量相匹配;研發創新方面,加強新能源汽車人才隊伍建設,系統培養專業人才;同時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服務體系,提升車輛保值率。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技術創新
伴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環境與資源問題也日益突出。傳統燃油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大量的污染,使社會面臨可持續發展問題。在國家對能源與環境高度關注的推動下,汽車的發展模式也正在發生著轉變,低碳化和可再生化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緩解資源短缺,應對環境污染問題,實現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十多年來產銷量一路上升,行業總體發展良好。但是,在基礎建設、核心技術水平和服務體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
一、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一)新能源汽車銷量分析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快速增長。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1.78萬輛,2018年已增至125.6萬輛,這五年中銷售量的年增長率在20%以上。
在汽車市場整體萎縮和新能源汽車補貼相較于2018年下降近50%等因素的影響下,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為120.6萬臺,同比下降4%,為近10年來首次同比下降。
總體而言,雖然近一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有所下滑,但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總體向好的趨勢仍沒有改變。
(二)公共充電樁數量快速增長
近年來,中國公共充電樁數量快速增長,基礎建設成效顯著。為了支持地方做好充電樁建設,中央財政從2014年起對地方充電設施建設給予獎勵性補助。至2019年,公共充電樁數量已達52萬樁,同比增長67.7%。另外,2019年,私人充電樁的保有量為70.3萬樁,充電樁總計122.3萬樁,車樁比達3:1。但面對龐大的充電樁需求市場,顯然充電設施供應仍存在明顯不足,后續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盡快改變車多樁少的局面。
(三)補貼政策繼續延長
中央財政從2009年起對新能源汽車購置給予補貼,按照原計劃,補貼政策將在2020年底退出。但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在2019年補貼縮水時銷量同比下降4%,購車補貼對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有較大影響。
2020年4月23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原定2020年底到期的補貼政策延長至2022年底,并且大幅減緩了補貼政策的退坡力度和速度。不過新規在延長補貼期限的同時,也首次設置了年度補貼數量上限200萬輛。
二、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問題分析
(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充電樁數量難以滿足需求
充電基礎設施具有投資大、鏈條長的特點,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保障,是新能源汽車購買者潛在的考慮因素。但是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著力于汽車的生產與銷售,各地迅速布局新能源整車廠,大力示范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忽略了對充電設施的建設,導致很多地方出現“有車無樁”的現象。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截至2019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同比增長46%。而我國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的保有量約52萬個,加上私人充電樁仍只有約122萬個,難以滿足龐大的充電需求,公共充電樁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缺口。
(二)零部件生產薄弱,核心技術難以突破
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不斷壯大,但是,汽車制造的核心技術難以突破,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由于中國汽車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整車和零部件產業發展長期失衡,在關鍵零部件批量化生產工藝、質量控制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與國外知名企業存在較大差距。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技術基礎并不牢固,電池、電控等重要上游環節基本依賴進口。例如,作為電動汽車核心部件之一的動力電池,目前仍存在續航能力不夠、電池壽命短、維修更換成本高和充電時間長等問題。
(三)產品服務體系不完善,車輛保值率低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壯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出現也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從購車、用車、養車、換車,一系列過程貫穿了新能源汽車完整的生命周期。目前購車環節由于補貼政策的延續使新能源汽車相比傳統汽車具有一定優勢,并且,由于相對更低的動力和維保成本,在用車的前幾年能相對燃油車節省2—3萬。但是若考慮幾年后的殘值水平,由于新能源汽車貶值速度過快,市面上大多數新能源汽車的總整體擁車成本仍然高出燃油車約10%。而汽車目前仍非快消品,新能源車不經濟問題顯然成為了一項消費顧慮。另外,新能源汽車的二手車質保尚處于空白地帶,缺乏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檢測評估標準,特別是對于動力電池的檢測評估,對二手車的回收和銷售有不利影響,造成新能源汽車的整體保值率偏低。
三、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發展建議
(一)加大充電樁建設力度
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充電需求,同時使購買者沒有后顧之憂,各地應大力加強充電設施的建設。從產業性質來說,只有后勤基礎工作做得完善,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大范圍覆蓋,電動汽車的大范圍推廣才能夠真正實現。
同時,為了增強公共設施的可持續使用性,應加強公共充電樁的維護,及時修理、更換故障充電樁。將充電樁建設納入新建小區和公共場所的規劃中,增強充電設施布局的合理性。在互聯網時代,借助大數據實現充電樁的實時導航和空位搜索等功能,也能夠有效解決車樁在數量和位置上不匹配的問題。
(二)加強新能源汽車人才隊伍建設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居世界第一,但是在產品品質和性能方面仍處于中下游。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需走向高質量發展,這需要核心技術與高級人才的支撐。政府應該繼續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的財政支持,使企業有足夠的資金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同時,應加強傳統燃油汽車技術人員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過渡轉移,增加新能源汽車相關專業課程,對專業人才進行系統性培養,實現產研學用協同合作。另外,合理引進國外新能源產業人才必不可少,通過制度優惠吸引優質人才來華發展成為下一階段的工作重點,這能有效提高我國汽車工業基礎,實現新能源汽車工業水平彎道超車。
(三)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服務體系
為提升新能源汽車的保值率,需要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大在車輛維護和換車環節加強建設力度。在初始階段不斷增強電池性能和可持續使用性,提供免費加電、免費保養等增值服務。同時建立規范的二手車檢測、評估和定價體系,通過發布認證二手車項目、保值回購服務提升消費者的用車體驗,逐步減少消費者對殘值的顧慮。最后,在循環利用環節,應打通車輛電池的回收路徑,并為回收的電池制定梯次利用處理計劃,形成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實現新能源汽車價值管理的閉環。
參考文獻:
[1].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與挑戰[J].汽車與配件,2020(8).
[2]高偉,胡瀟月.新能源汽車政策效應:規模抑或創新中介?[J].科研管理,2020,41(4).
[3]鄧子綱.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N].經濟日報,2020-04-09(011).
[4]唐葆君,王翔宇,王彬,吳鄖,鄒穎,許黃琛,馬也.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水平分析及展望[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2).
[5]夏玉茹.政府主導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