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金融是一種新業態,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大學生創業因得到國家政策支持與高校的合力推動,已成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主力。數字金融的發展為大學生創業注入新的血液,推動了高校畢業生“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高質量創業就業。然而現如今大學生創業的問題明顯,社會整體的大學生創業發展狀態還處于發展成長期。因而本文通過分析數字金融對大學生創業的積極作用以及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提供數字金融背景下推動大學生創業更好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數字金融;大學生創業;平臺賦能
一、我國數字金融的發展
學界對數字金融的普遍定義是:在傳統金融基礎上應用互聯網技術,結合云計算和大數據分析,搭建數據平臺,將金融要素轉變成數字要素形成金融生產力[1],使金融產品和商業模式等得以創新。
2019年8月,我國國家統計局、財政部、科學技術部共同發布《2018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報告顯示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量接近2萬億,企業是全社會R&D經費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這足以表明我國對科技金融的重視。數字金融在我國發展的30年以來,從金融行業的電子化和信息化,到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出現打開了移動支付的大門,再到互聯網公司進軍金融領域發展出P2P和眾籌等新金融模式,推動傳統金融走向高質量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催生供應鏈金融、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創業。數字金融對于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有十分重要的驅動作用[2]。
二、數字金融對大學生創業的作用
相較于傳統金融而言,數字金融擴大了金融的普及面,觸碰到農村和小微企業登場為群體,體現數字金融的普惠性。此外,數字金融突破傳統金融交易點對點和時間的限制,提高金融行為的效率,加速資金的流動。
首先,數字金融為大學生創業者拓寬了融資渠道、提高了融資成功率。在傳統金融背景下,大多數銀行因為初創公司規模小、創業失敗的風險高,并考慮到大學生償還能力不足,加上大學生沒有實質抵押貸款擔保,而只提供小額資金甚至拒絕對大學生進行創業資助[3]。數字平臺提高了大學生創業項目的社會曝光度,不僅展示創業項目目前的發展經營狀況,并可能預測項目未來發展,使投資方對大學生的創業項目有更多方面、更深層次的了解。數字金融的發展也讓民間資本流向投資大學創業項目成為可能,體現了數字金融下投資方的普遍性。
其次,數字金融支撐創業項目完成持續有效的增長。根據伊查克·愛迪斯的企業生長周期理論,企業發展不可避免會遇到衰退期,而在發展的低谷點可能面臨著投資方融資中斷或者永久撤資,陷入資金的匱乏以及資源整合的窘境。此外,當企業處于成長期或成熟期,資金投入富有彈性更能促使形成查爾斯·漢迪所提出的企業發展的第二曲線。資金長效且靈活的供給是支撐和延續發展創業項目的重要因素。數字金融下大數據能引導投資方以長遠眼光看待創業的低谷,允許一定的容錯率[4],啟動第二曲線時有充足的資金將推動企業創新,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實現創業者和投資者雙豐收。
三、我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獲取創業需求資金不易。從企業的資金需求來看,企業的資本結構為:種子期、起步期、成長期、成熟期。企業在起步期對于流轉資金的周轉需求是最迫切的。大學生因為其未步入社會的特殊社會角色,存在社會信用體系不完善、社會人脈資源缺乏等融資限制。雖有國家創業基金的支持,但其資助比例低和受眾面小[5],大學生創業獲取創業需求資金的融資渠道狹窄、籌集到需求資金的可能性低。
二是創業實踐斷層。雖有“互聯網+”、“挑戰杯”等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引導,大學生創業多止步于比賽獲獎,沒能將創業策劃落實到實踐中。更有的創業團隊創業思維不夠成熟,沉不下心,因創業項目沒能獲獎便將其棄置,未能加以思考、創新、改造,以求得更大的進步。更甚者,一些創業團隊急功近利,在項目獲獎后急忙轉讓,為得到一時能流轉的資金忘記創業的初心。
三是創業成功率低。據調查,我國大學生創業者所經營的企業,在5年內的存活率不足30%。除去融資困難導致發展寸步維艱、行業競爭力大導致難以生存的外部影響,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缺陷造成創業者對創業環境認識不足,或是創業項目缺乏核心競爭力而在市場上存活周期短,這些內部因素也對創業成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數字金融背景下大學生創業的對策
(一)利用平臺賦能,釋放良性循環
借鑒華為云基于“云+AI+聯接”搭建“Fusion Plants”平臺的思路,發展平臺賦能理念。運用極具創新創業專業性的互聯網平臺作為紐帶,連接投資方和大學生創業者,通過信息匹配,提供價值鏈上的增值服務,實現大學生創業者、投資方、平臺研發方的合作與共同促進,使三方的信息流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此基礎上,投資方獲得收益回報、大學生創業者創新、平臺方對平臺的升級與維護成為另一個良性循環。
(二)實施精準扶創,促進創業成功
在數字金融服務平臺下,資金供給方和大學生創業者類似于貿易中買賣雙方的角色,只不過交易對象是資金。大數據、云計算為賣方(投資者)提供了客戶(創業者)的精準畫像,并匹配雙方的要求契合度。雙方通過平臺實現及時溝通、建立信任,提高了資金“交易”的效率。投資者通過平臺進行精準的資金投放,達到精準扶創。同時,投資方和大學生創業者都能運用平臺進行精準的風險管控,大學生創業者不斷修正經營管理中的缺陷,并可能借助投資方和平臺方進行內外部資源的優化配置,最終實現創業的成功。
(三)開展教育課程,全面培養素養
大學生創業者需要具備一定的創業素養,最大程度利用數字平臺滿足創業需求。在此建議各高校統計本校學生創業狀況,反思本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有意識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相關課程,跟進大學生創業教育。對于那些已經著手創業的大學生,要特別注重其創業素養的培養。高校甄選創業項目入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時,除了評估創業項目的未來發展,更應該著重評估創業者的創業素養。
(四)規范借貸平臺,引導融資健康
數字金融下,大學生創業者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融資的模式主要有P2P網絡借貸、網絡眾籌。網絡借貸不可否認地為融資提供了便利渠道,但其快速發展下隱藏著高風險,例如平臺對客戶的信息保護不足,不法分子在網絡漏洞下盜取客戶信息,威脅創業者信息安全;高利率借貸使大學生創業者望而卻步,擔心難以承擔創業失敗的風險。因此,有關部門加大對數字金融企業和行業的監管、規范借貸平臺,合理管控創業者融資風險,將對大學生創業者融資環境的健康有極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益平,黃卓.中國的數字金融發展:現在與未來[J].經濟學(季刊),2018,17(4):1489-1502.
[2]何宏慶.數字金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9,32(2):45-51.
[3]Zheliang Z. Research on the Financing Mod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C]//Francis Academic Press,uk, [S.l.]: [s.n.], 2019: 24-28.
[4]倪芝青,嚴晨安,金旭東.杭州科技金融支持“雙創”發展SWOT研究[J].杭州科技,2019,卷缺失(4):49-54.
[5]王麗卿,趙凌飛.大學生創業現狀、問題及對策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 2019,卷缺失(24): 42-43.
作者簡介:林思琳(1998—),女,本科,主要從事數字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