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思 陳騫


摘 要 幼兒園活動空間作為幼兒園中重要的一部分,結合南白象幼兒園建筑設計中不同類型的活動空間,剖析其對幼兒活動的影響,為幼兒園設計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 幼兒園;活動空間;創意與靈感
任何形式的教育需要通過載體來實現,而建筑就是很好的載體。我們需要有創造力的孩子,因而豐富有趣的活動空間顯得尤為重要。在建筑形式上盡力表達著與自然環境的融合,也讓幼兒對空間的體驗與環境建立深度聯系,讓文化體驗通過建筑的語言表達給孩子們[1]。
本項目位于溫州南白象溫瑞塘河畔,三面環水,綠樹環繞,與對岸的磚石博物館遙相呼應。原地塊是城中村,拆遷之后都變為高樓林立,地域特色愈發淡化。新建幼兒園需要契合場所精神,將其設計為一個“村”的概念孕育而生。我們意圖將童話“村莊”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空間展現出來,給孩子們感受到創意的驚喜和感動,樂從中來。
1內向型的活動空間
在“村”的概念前提下,將活動單元分解為彼此游離的“舍”。“舍”就是建筑空間里最具內向性的活動空間,常規的教學活動在內向型空間內進行。作為教學起居的場所具有一定的規律,所以設計上追求其實用、安全、舒適。將活動單元的六個體塊分為三種類型,各自又具有自己的立面造型,內部空間相應微調。不同舍賦予不同的建筑語言,使其具有可辨識性,讓孩子們對其他“舍”充滿了好奇和憧憬。
2半開敞的活動空間
作為交通樞紐的走廊是半開敞活動空間的代表,通過插入一些小體塊,融入了小空間的活動區域,讓空間更豐富有趣。再通過高差處理,既可結合“村”的概念,讓建筑立面形成高低層次,漸進起伏的韻律感,形成豐富的沿河景觀界面,又可讓走廊形成緩坡,變成孩子奔跑的場所,課間的樂園。
在“舍”與“舍”之間又有活動平臺連接,毗鄰生活單元,即使在南方雨水多的城市里,孩子們依然能夠在半室外的活動場地進行活動。而活動平臺與活動單元相輔相成,也可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3開放式的活動空間
室外活動場地就是開放式的活動空間,讓孩子們在純自然狀況的室外場地進行探索,吸收來自大自然的能量和靈感。建筑采用分散式布局后,形成了南向面向河面視線開闊的室外活動場地,建筑圍合的庭院式活動場地和北側種植園。南側室外活動場地布置的項目很豐富,沙池,戲水池、游戲設備應有盡有。設計原地坪就是低洼地塊,為了減少填土量以及結合建筑內部高差處理,我們將室外活動場地也進行了一些緩坡處理,局部點綴一些凸起的小坡,結合攀爬設備,讓場地本身就成為娛樂設施。
4可變的互動空間
為了使得在有限的建筑空間內活動空間的最大化,讓活動空間具有可變性成為一種方式。其中我們使用的一種手法就是將走廊與半室外活動空間結合,可形成較大面積的多功能廳,可結合園區階段性主題成為臨時展廳,也可成為孩子快閃才藝展示的舞臺。空間的多變性也為孩子們帶來驚喜和創意的靈感來源。
5結束語
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幼兒園內部嘗試打造各種不同類型的空間,通過對孩子天性的探索和研究,目的是激發小朋友對于自然山水的向往之心,于都市之中依然可以追尋自然野趣。我們最終將幼兒園打造成“童話村莊”,兒童可以自如地在建筑中與環境中活動,吸收靈氣,充滿創意,感受身邊的一切,培養他們感知與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沈彬.幼兒園建筑的游戲空間設計研究——在游戲中成長[J].華中建筑,201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