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灝
摘 要 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促進市政工程建設項目的增多。“海綿城市”作為一種新興理念,在市政工程項目中得到了有效應用,有助于優化水資源,改善城市內澇等災害,可有效減少城市面源的污染,實現城市景觀的美化。本文就海綿城市在市政工程中的應用展開探討。
關鍵詞 海綿城市理論;市政工程;設計;應用
引言
海綿城市可以吸收、存儲暴風雨水季節的水資源,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并在需要用水的時候,對存儲的水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使城市擁有強大的吸收雨水能力,形成持續性的水循環系統,由此可見,構建海綿城市是非常有必要的[1]。
1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概述
在城市化發展領域,海綿城市是一種全新的建設理念,是針對雨洪管理目標所提出的思想觀念,在實現雨水資源循環管理和洪災防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功能。海綿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雨水資源的循環使用,通過蓄、滲、凈等一系列操作構建彈性水資源管理體系,從而為給排水系統功能優化展現提供良好的資源儲備基礎。與以往的城市建設理念存在較大不同,海綿城市具有一定的生態性、環保性特征,能夠實現城市生態環境優化建設,支撐城市在持續性戰略背景下實現深入發展[2]。
2海綿城市在市政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2.1 海綿城市理念在蓄水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①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模塊化蓄水設計。目前,在市政工程中應用海綿城市理念,不僅提高了市政給排水系統的承壓能力,還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蓄水能力。除此之外,利用海綿城市模塊儲存并處理的水,既能夠充分的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景區用水補充、路面的清洗、沖洗廁所等需要,還能夠作以消防和循環冷卻水之用。②地下蓄水池設計。想要在現代城市雨水收集中,將蓄水池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相關設計者在對蓄水池進行設計時,需要通應采用不同的植物合理有效地區分蓄水池,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出地下蓄水池的性能。
2.2 在人行道與非機動車道設計中的應用
海綿城市理論主要是將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設計成透水鋪裝的形式,使雨水能不斷下滲,實現路面溫度和濕度的有效調節,進而減少路面積水。在實際設計過程中,相關人員還需要分析路段路基下土壤的性質,在土壤透水性較差的情況下,需要在基層設置排水管;在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透水設計的過程中,縱坡需要控制在2.5%以下,路拱橫坡需要控制在 1%~2%。
2.3 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給排水設計中的應用
(1)路基的排水設計。在路基環節積極踐行海綿城市理念,做好排水設計,能夠保障道路使用壽命,避免雨水積壓而造成坍塌等不良風險發生。首先,在路基排水系統設計之前,需要做好現場環境條件全面調研,了解當地的降雨量以及氣候條件具體變化規律等,對路基土質情況進行檢測與分析。之后,本著強化路基排水性、透水性功能的原則對工程方案進行優化設計。同時,重點加強對填補技術的優化設計,在填補材料的選擇上要嚴格把關,盡量選擇透水性能較高的材料,保證路基結構更加穩定。
(2)綠化帶的給排水設計。綠化帶是市政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海綿理論中城市給排水系統設計的重要影響因素。綠化帶不僅應發揮其排水倒流的作用,同時應發揮其儲水給水的功能,以保證城市在雨季與旱季均能充分發揮給水排水功能。在傳統的城市給排水系統設計中,綠化帶的儲水功能主要通過土壤儲水實現,但土壤的儲水能力有限,無法充分應對暴雨對儲水的要求。同時,各個綠化帶之間處于分離狀態,彼此之間缺乏聯動,無法充分發揮對雨水的導流作用,從而導致雨季給排水系統無法充分發揮功效的問題。在海綿城市理論的指導下,綠化帶應注重其儲水能力的改善。具體可采用增加底下儲水裝置的方式,當土壤儲水無法滿足儲水要求時,多余水分通過倒流進入到底下儲水裝置中,當旱季到來,儲水裝置向土壤供給水分,保持土壤濕度的同時,維持城市空氣濕度。在此基礎上,可在城市的綠化帶之間增加導流裝置。當城市降水密度不均勻時,降水量較大的區域可通過導流裝置將水量配給到降水量較小的地區,不僅有助于給排水系統的建構,同時有助于通過綠化帶實現對城市水量的調配,綜合促進城市實現其功能。綠化帶是城市給排水系統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海綿城市理念的指導下,改善綠化帶的儲水能力,提升各綠化帶之間的導流功能,綜合發揮市政排水功能,同時不破壞綠化帶的景觀功效,尊重改善過程中的經濟性要求。
(3)蓄水改造設計。海綿城市理念的運用還能夠明顯提升城市中各個區域的蓄水能力,而這些被存蓄的水資源同樣也就成為利用對象,應該引起市政給排水設計人員的高度關注。針對海綿城市相關設施存蓄的水資源,應該借助于恰當的轉運通道,促使其能夠被應用到最為適宜的場所,尤其是在一些水質要求并不高的方面,更是可以借助于這些蓄水進行再利用。比如從生活用水中來看,沖廁用水以及清潔用水都可以利用這些蓄水資源,需要設置專用管網;對于道路清潔以及園林景觀用水,同樣也可以借助于恰當的管網布置,促使這些蓄水得到較好運用。在這些蓄水改造應用背景下,原有的市政給水壓力能得到有效緩解,同時體現出良好的水資源節約利用效果。
2.4 在路緣石設計中的應用
路緣石是城市道路設計中的關鍵內容,其主要組成部分是平緣石和立緣石。其中,在立緣石設計過程中,其標高需要高于周圍地表,這樣雨水就能夠緩慢地流入雨水口中;而平緣石和立緣石有所不同,其標高需要和周圍地表一致,這樣雨水就能夠順著綠化帶排入、流入雨水口。在設計立緣石的過程中,雨水流入綠化帶的速度相對比較緩慢,可以利用打孔立緣石、隔式立緣石、豁口立緣石等形式,提升雨水的流入速度。
3結束語
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在建設過程中應進行系統的、可操作的建設,通過不斷完善公共設施和能源設施建設,特別是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改善城市化進程。不僅要優化市政工程的設計,還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海綿城市的主要理念,充分發揮海綿城市的優勢,使市政工程設計能夠結合自然優勢,提高城市的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 榮燕燕.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規劃方法及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
2019(33):231.
[2] 黎瑞.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