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利群,劉豪陽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四川 宜賓 644000)
前列腺增生癥在50歲以上男性群體中具有較高發病率,其發病與激素代謝異常密切相關,大部分患者需實施手術進行治療。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切除術治療該疾病效果明確,可有效減輕患者痛苦,是目前臨床治療的主要手段[1]。但由于患者年齡偏大,缺少對手術治療的認知,加上術后排尿過程伴隨一定疼痛感,導致治療積極性下降。相關研究表明,圍術期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2]。本文就其在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切除術治療中的具體價值進行研究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我科室接受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切除術的5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年齡50~78歲,平均(64.4±1.2)歲;對照組年齡52~77歲,平均(64.6±1.1)歲;兩組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護理:病情監測、健康知識宣教、床邊護理等;圍術期護理:
1.2.1 術前護理
①對患者實施術前宣教,重點講解術后持續膀胱沖洗的必要性,實施心理疏導,減輕患者壓力,提高配合度。②叮囑患者術前保證充足睡眠,指導患者進行提肛、縮肛練習。
1.2.2 術中及術后護理
①術中密切關注患者生理指標,密切配合主治醫師操作。②術后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監測,持續膀胱沖洗,有效預防尿液導流,定時擠壓引流管,防止產生血凝塊引起導尿管堵塞。③注意觀察接尿袋裝量,及時排出沖洗液,避免發生感染,同時觀察患者尿液性狀,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④指導家屬辨認內關、陽陵泉、足三里等穴,采用點、壓、按、揉等手法對患者實施按摩,每日3次,每次2 min。⑤家庭支持,通過健康教育提高家屬對術后護理的重視,協助護理人員做好生活護理和提肛肌鍛煉、呼吸功能鍛煉等康復鍛煉,提供親情支持,保證患者安心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軟件SPSS 18.0,QOL評分、IPSS評分采用t檢驗;并發癥發生比率采用x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QOL評分、IPSS評分對比(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比率對比
觀察組(n=25),尿失禁0(0.00),尿路感染0(0.00),膀胱痙攣0(0.00),總比率0(0.00);對照組(n=25),尿失禁1(4.00),尿路感染2(8.00),膀胱痙攣1(4.00),總比率4(16.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比率為0%低于對照組1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QOL評分、IPSS評分對比()

表1 QOL評分、IPSS評分對比()
組別 QOL評分 IPS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25) 12.04±1.38 6.35±1.20 4.66±1.07 2.10±0.49對照組(n=25) 12.11±1.33 7.85±1.16 4.69±1.04 2.77±0.43 t 0.18 4.49 0.10 5.14 P>0.05 <0.05 >0.05 <0.05
前列腺增生癥致病因素為患者機體雌激素與雄激素水平失調,必須及時治療,否則可能引起輸尿管返流,甚至誘發前列腺癌[3]。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切除術屬于一種微創術式,具備微創術式創傷小、術后康復快的優點,可顯著提高手術效果,促進患者快速康復,但同時需要護理人員全面配合進行護理干預[4]。隨著現代護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傳統基礎護理雖然可滿足手術要求,但無法全面滿足患者精神方面需求,因此實施圍術期護理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術前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健康宣導,可使患者明確術后護理操作目的,減輕緊張感,有助于提高配合度,術后重點完成膀胱沖洗,加強監測,可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及并發癥發生概率,強化家庭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安全感與依賴感,促進術后康復,指導家屬協助護理人員護理,可提高日常護理效果,為患者實施按摩,有助于提高患者睡眠質量,促進身心放松,對于快速康復具有重要價值。統計數據顯示,護理后,兩組QOL評分、IPSS評分均下降,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并發癥發生比率16.00%對比,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切除術患者實施圍手術期護理,減少并發癥的同時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