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南京市棲霞區醫院,江蘇 南京 210046)
分娩是胎兒脫離母體的過程,我國常用的分娩方式有兩種,即自然分娩、剖宮產,自然分娩常伴隨劇烈的陣痛,所以許多產婦在疼痛的影響下選擇剖宮產,但是剖宮產屬于大型手術,具有手術創傷面大、術中出血量與并發癥多的缺點,所以當前在初產婦符合自然分娩指證的情況下,提倡產婦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為了有效改善分娩結局,需要在分娩過程中配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分娩球+自由體位助產護理模式可以避免產婦在分娩時能量供應不足,縮短產婦整個產程[1]。本文主要以我院收錄的114例初產婦作為研究樣本,探究分娩球+自由體位助產護理方案的應用效果,現將報道資料整理如下。
本文入選的研究樣本均為我院2019年收錄的114例初產婦,在收集初產婦資料數據時,排除妊娠合并癥、不符合自然分娩指證、資料殘缺、不愿加入到本文研究的產婦資料。將114例初產婦依據護理路徑按照1:1的比例分為57例對照組、57例實驗組,平均年齡分別為(27.68±3.01)歲、(27.03±3.12)歲,平均孕周分別為(38.97±1.68)周、(39.01±1.72)周,兩組初產婦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具有相似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開展醫學對比研究。
兩組初產婦在分娩進程中均采用常規護理方案,主要是當初產婦子宮口開到3 cm時,將初產婦送到產房中以常規臥位進行分娩,在產程中,助產士需要對產婦進行呼吸指導,密切觀察產婦的子宮收縮情況。實驗組在其基礎上采用分娩球+自由體位助產護理方案,本文主要對實驗組初產婦的護理方案進行探究。
①坐位:需要在瑜伽墊放置分娩球,在分娩球兩邊需要安裝扶手,在宮縮陣痛期間,醫護人員應該指導產婦騎坐在分娩球上,在騎坐的過程中需要雙下肢岔開,上肢處于自由下垂狀態,以免出現跌落的情況,采用坐位分娩可以使胎兒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降,取得良好的分娩結局[2]。②跪位:醫護人員應該指導產婦在瑜伽墊上采用跪姿,將分娩球放在產婦的胸前用雙臂進行環抱。③趴位:產婦趴在瑜伽墊上,頭部貼在分娩球上。分娩球的選擇以產婦實際情況為依據,并且助產士應該全程陪同,以免意外情況出現。
①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問卷調查法,在產婦順利分娩胎兒且生命體征穩定后,向初產婦以及家屬發放問卷調查表,主要包括服務態度、服務技能等指標,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初產婦越滿意醫院的護理服務;②產程時間;③產后2小時出血量。
本文所有數據資料均需借助統計學軟件SPSS 23進行處理,此次指標在臨床上顯示為計量資料,開展t檢驗,結果以±標準差表示,P<0.05證明組間差異顯著。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產程時間、產后2小時出血量等指標的詳細數值見表1。
表1 兩組初產婦護理滿意度評分、產程時間、產后2小時出血量對比()

表1 兩組初產婦護理滿意度評分、產程時間、產后2小時出血量對比()
組別 護理滿意度評分 總產程時間(min) 產后2小時出血量實驗組(57例) 97.24±3.58 447.62±22.45 273.35±30.67對照組(57例) 90.38±3.98 562.37±22.13 328.48±33.72 P P<0.05 P<0.05 P<0.05
分娩作為女性群體必經的生理過程,在面臨分娩陣痛時,產婦的身心會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引發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在這些情緒的影響下,產婦會出現身體匱乏、血壓升高等不良事件,最終導致總產程延長,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加強分娩中的助產護理,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率。分娩球+自由體位助產護理中產婦可以借助分娩球選擇最為舒適的體位,使產婦面臨分娩陣痛時,可以分散部分注意力,減輕產婦的分娩疼痛感,確保產婦分娩過程可以順利進行。
本文采用常規護理與分娩球+自由體位助產護理的對比實驗,最終對比結果顯示,采用分娩球+自由體位助產護理的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更優,且總產程時間、產后2小時出血量明顯在對照組之下,表明初產婦分娩球聯合自由體位助產的應用價值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