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素萍
(泰州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延伸護理目前在臨床廣泛應用,是為具有醫療需求的患者提供的服務,是住院護理的延伸[1]。而氣管切開術為解除患者呼吸道梗阻、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的有效方式,多數患者均選擇氣管切開后帶管出院,但是由于氣管切開需要專業性護理,通過在患者出院后采取延伸護理,能利于患者早期康復[2]。因此,本次研究對微信平臺在氣管切開帶導管出院患者延伸護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見下文。
選取2012年~2019年收治的氣管切開帶導管出院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其不同收治時間段進行分組,其中50例施予基于微信平臺的延伸護理、50例施予常規護理。
納入標準:患者需要長期進行氣管切開;患者具有出院條件,例如無感染、無需呼吸支持;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學倫理學批準。
排除標準:伴有臟器功能障礙;存在嚴重并發癥。
觀察組中,男40例、女10例,平均年齡(61.21±1.21)歲;疾病類型:喉癌術后39例、甲癌術后6例、頸部外傷術后5例。
對照組中,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0.17±1.21)歲;疾病類型:喉癌術后40例、甲癌術后5例、頸部外傷術后5例。
兩組的各項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方法
實施常規護理,在患者出院前1天,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為患者講解氣道護理的注意事項,同時告知患者居家環境維護、營養支持等方面知識,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為期為6個月;觀察組方法實施微信平臺延伸護理。
①成立延續護理團隊,小組成員均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對微信各項操作功能熟練掌握,通過培訓后,將微信公眾平臺開通,在平臺中為患者提供健康知識教育,并進行交流。
②將群聊和公眾號進行推廣,在患者出院前1小時給予患者發放群聊二維碼、要求患者加入微信群聊,同時告知每位患者微信群聊的目的。
③微信公眾平臺應在每日上午9點將氣管切開護理相關信息鏈接推送,推送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等,推送內容均需要經過副主任醫師進行審核,內容包括:簡單消毒隔離知識、家庭救護要點、自我監護、復診時間等等,患者在查閱推送內容后,可以根據閱讀情況對公眾號進行反饋,選擇已閱不懂或者已閱已懂,護理人員應每周對信息實施整理,對患者存在的疑惑在微信群內進行針對性解答[3]。
兩組指標比較,包含:并發癥情況、護理滿意度、健康知識掌握度、家屬社會支持評分。
用SPSS 18.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t檢驗組間比較。P<0.05,提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2.00%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并發癥發生率的對比(n,%)
在觀察組50例患者中,滿意患者39例78.00%;一般患者10例20.00%;不滿意患者1例2.00%,滿意度為98.00%。
在對照組50例患者中,滿意患者25例50.00%;一般患者9例18.00%;不滿意患者16例32.00%,滿意度為68.00%。
觀察組滿意度為98.00%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度(95.12±1.32)分、家屬社會支持評分(93.21±1.55)分。
對照組健康知識掌握度(71.85±1.25)分、家屬社會支持評分(69.63±1.25)分。
觀察組健康知識掌握度、家屬社會支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氣管切開為保持人體氣道通暢的有效方式,由于多種因素影響,患者需要長時間帶管生活,而在患者出院后實施一項有效的延續護理十分重要。通過實施基于微信平臺的延伸護理,取得顯著效果,延伸護理的目的在于為每位患者提供連續、低成本、有效的健康服務,以每位患者健康作為中心,利用微信便捷性,拉近患者以及醫護人員之間的距離,給予患者提供心理方面、日常管理維護指導幫助,通過實施該項護理操作后,降低了患者并發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同時延續護理的實施能夠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提高其生活質量水平,改善疾病預后。
綜上所述,通過對氣管切開帶導管出院患者實施微信平臺延伸護理,取得顯著的護理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