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琳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鎮江 212004)
對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多選擇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可改善機體不適,延長生存時間。但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功能下降,耐受力差,長時間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會導致機體衰弱,進而影響其治療積極性與配合度。有相關研究表明:對維持性血液透析老年衰弱患者實施社會支持可讓其感受到支持、尊重與理解,改善心理壓力,讓患者有精神支柱,進而提高治療積極性,改善機體狀況[1]。因此,本次分析社會支持對維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衰弱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1至2019-1共122例老年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男72例,女50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75.67±1.33)歲;
納入標準:①患者或者家屬簽訂此次研究同意書;②生存期超過3個月;③患者實施實施血液透析3個月以上;
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者;②聽力障礙;③傳染性疾病;④惡性腫瘤;⑤語言表達困難;⑥精神系統疾病。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第一部分了解患者基本資料情況,比如文化程度、年齡、透析時間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第二部分為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分數越高表明患者得到社會支持越多;第三部分對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行評估,評估內容為:遵醫囑用藥、透析劑量、運動方案、飲食等方面。指導患者正確填寫,對其不懂之處進行講解,并告知相關注意事宜。
提高社會支持對策:對患者社會支持網格進行評估,盡可能的利用社會支持;對弱勢群體加強關注,合理發揮單位與家屬作用,多關愛患者,讓其早日回歸家庭、社會;定期對患者與家屬實施宣教,提高其治療配合度,對相關認知不足的知識進行講解,間隔10天進行一次宣教;提高醫護人員的主觀支持功能,對患者實施治療與護理時,體現出人文關懷,讓患者能感受到人性化關懷,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定期組織患者交流會,讓治療成功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教,提高其他患者治療信心與積極性。
對比實施社會支持前、后患者相關評分情況與治療依從性情況。
實施社會支持后的客觀支持評分、主觀支持評分與支持利用度評分優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實施社會支持后患者在血透依從性、運動依從性以及服藥依從性方面優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相關評分情況對比()

表1 相關評分情況對比()
小組 例數 主觀支持評分 客觀支持評分 支持利用度評分實施前 61 7.82±0.43 16.72±0.87 5.52±0.23實施后 61 10.24±0.54 19.82±1.02 8.32±0.62 x2 5.023 4.987 5.322 P<0.05 <0.05 <0.05

表2 治療依從性對比(n,%)
維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衰弱實施社會支持有一定影響力。慢性腎病有一定特殊性,需長時間維持血液透析治療,醫療費用高,相關并發癥發生率高,老年患者機體抵抗力與治療敏感性差[2],同社會接觸機會有效,主要社會支持來源就是家屬。
通過此次研究得知:實施社會支持后,患者的客觀支持評分、主觀支持評分與支持利用度評分優于實施前;且在血透依從性、運動依從性以及服藥依從性方面優于實施前;這表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一定消極情緒,根據其他報道得知:多數維持血液透析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癥,而心理情緒與疾病對機體所產生的疼痛、社會支持與精神穩定性有著緊密聯系[3]。消極治療態度與抑郁癥會影響患者主觀支持與支持利用度[4]。
社會支持是應用外部資源對患者進行影響,讓患者得到更多情感支持,進而增強治療信心,合理、科學的社會支持還會增強患者服藥、運動等依從性,正視自我疾病,保持好心態與治療情緒,進一步改善機體衰弱情況[5]。
綜上所述:社會支持對老年維持性血液透析衰弱患者有著積極的影響,增強治療信心,改善機體衰弱狀況,符合臨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