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端,邱華耀,李祖榮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佛山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目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受暴力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肱骨大結節骨折、尺骨骨折以及橈骨骨折等疾病發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據文獻報道上肢骨折發病率約7.20%。因發病關節部位結構的特殊性,手法復位治療治療難度較大,患者往往會因關節疼痛以及活動受限而對治療方法產生抵抗情緒,加強護理干預十分必要[1]。
本次研究對象共60例,是我院骨科門診行行手法復位的骨折患者,選取時間段為2018年11月-2020年3月。觀察組(30例):男性10例,女性20例,患者年齡范圍(9-85)歲,平均年齡為(56.30±18.25)歲,肱骨大結節骨折9例,尺骨骨折5例,橈骨骨折16 例。對照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齡范圍(8-82)歲,平均年齡為(52.83±16.45)歲;肱骨大結節骨折7例,尺骨骨折6例,橈骨骨折17例。所有患者的各項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方法,主要包括復查位前宣教、用藥指導及復位后注意事項宣教及康復指導等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給予患者疼痛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疼痛評估:護士在熱情體帖地接待患者的同時,采用數字評定量表方法(NRS)來評估患者骨折疼痛的嚴重程度及其對疼痛的承受能力,并教會患者以0-10分方式準確表達疼痛的程度。同時幫助和安慰患者。(2)心理干預:患者多是因意外導致關節受傷,大多伴有焦慮、緊張、害怕等負面情緒。需要護理人員及時和患者進行溝通,進行心理疏導,不斷給予其關心、鼓勵和支持,盡量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有助于增強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同時也對復位后的疼痛有充分心理準備[2]。(3)疼痛干預:復位時和復位后的疼痛癥狀是大多數患者最為關心的重點話題,會有部分患者會因為害怕疼痛而拒絕接受治療。因此需要護理人員講解有關骨折復位相關知識以及配合方法,并告知患者有關緩解疼痛的方法,如幫助患者播放其愛聽的歌、搞笑抖音、或大聲朗讀等方式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另外,不同骨折使用不同的護理方法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如肱骨大結節骨折,會有周圍軟組織稍腫脹的現象,對此可采取合適的消腫方法來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如物理療法、按摩等;若骨折有合并周圍皮膚擦傷,給予清潔消毒后以多愛膚外貼處理,使患者舒適。(4)功能鍛煉指導:患者復位后讓其休息30分鐘,護士利用這段時間進行肢體功能鍛煉方法指導和操作示范,利于患者肢體功能恢復[3]。也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
(1)采用數字評定量表方法(NRS)來評估患者復位前、復位時及復位后的疼痛癥狀變化,0-1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癥狀越重。
(2)采用Kolcaba的舒適狀況量表評估患者治療后的舒適度變化,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環境以及社會文化4方面,分數越高,表明舒適度越好。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者轉換為正態分布后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復位前,疼痛評分(NRS)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復位時及復位后疼痛評分(NRS)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數據表明,觀察組護理舒適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較大(P<0.05),詳見表2。
表1 復位前后疼痛癥狀變化 ()

表1 復位前后疼痛癥狀變化 ()
組別 例數(n) 復位前 復位時 復位后30分鐘對照組 30 6.23±0.92 8.80±0.87 6.87±0.88觀察組 30 6.33±0.91 7.27±1.00 4.73±1.06 t 0.423 6.322 8.510 P 0.674 0.000 0.000
數據表明,觀察組護理舒適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較大(P<0.05),詳見表2。
表2 舒適度比較(,分)

表2 舒適度比較(,分)
組別 例數(n) 生理 心理 社會環境 社會文化對照組 30 18.87±1.33 19.20±1.51 19.50±1.43 19.60±1.54觀察組 30 22.57±2.06 23.57±2.09 23.50±2.13 23.70±2.35 t 8.265 9.283 8.540 7.993 P 0.000 0.000 0.000 0.000
疼痛是大部分骨折患者常有的臨床表現,其也是影響患者預后康復的主要因素[4]。不少行手法復位的骨折患者因害怕疼痛產生恐懼心理,導致不能很好配合手法復位;同時,又擔心復位后關節活動功能是否恢復正常或復位后生活是否能自理,會否并發后遺癥等問題,因此對治療方式產生疑,甚至不愿配合治療,這對患者關節功能康復乃至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故而行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應用疼痛護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手法復位的上肢骨折患者疼痛癥狀,利于提高患者舒適度,促進患者患肢功能康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