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蘋
(揭陽市中醫院,廣東 揭陽 522000)
肺心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老年肺心病發病率高,長期的慢性病程會逐步導致患者的心肺功能衰竭,長時間的治療容易導致患者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傳統的護理方式主要以治療患者疾病為重點,忽視了患者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指導[1]。
隨機選取我院與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內收治的10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將護理方式分為參照組(男24例,女26例,平均72.35±3.24歲)和研究組(男27例,女23例,平均71.97±2.8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老年肺心病患者臨床診斷標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參照組
對參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護理,對患者及其親屬進行專業的健康教育;指導親屬為患者進行專業的呼吸道護理,日常護理等[2]。
1.2.2 研究組
對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的護理基礎上,實施中醫情志護理。從中醫學的角度看,怒氣傷肝,由于肺心病治療時間長,患者容易出現易怒,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3]。因此醫護人員在護理期間應與患者多溝通交流,及時發現患者心理障礙,及時疏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多向患者講解老年肺心病相關知識,避免患者出現未知引起的恐懼等;重視患者的疑慮詳細為患者展示治療效果良好的病例,增強患者的信心,降低患者心理負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護理工作;向患者親屬說明專業護理的重要性,引導患者親屬與醫護人員共同照顧親屬,多動員患者親屬適量探視,給予患者溫馨的住院環境,增強患者支持信心,叮囑患者親屬對患者多包容;定時電話隨訪患者提醒適當運動,避讓人群定期復查。
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心理失常,胃出血,腎衰,腎衰)發生幾率和焦慮評分。
焦慮(SAS)評分標準為:輕度焦慮(40-60分);中度焦慮(60-70分);重度焦慮(70-90分)。
使用SPSS12.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使用t和“”表示計量資料,使用卡方和%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并發癥總發生幾率明顯低于參照,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參照組和研究組并發癥發生幾率對比[n,(%)]
對比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接近(P>0.05),護理后研究組SAS分數低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
表2 參照組和研究組SAS自評表對比()

表2 參照組和研究組SAS自評表對比()
組別 例數 護理前(分) 護理后(分)參照組 50 41.94±5.97 34.17±4.35研究組 50 42.13±6.13 25.46±4.78 t-0.157 9.530 P-0.876 0.000
老年肺心病,病情復雜治療周期長,大部分患者對自身疾病了解較少,容易因呼吸困難,窒息,瀕死感等病癥,出現對死亡的恐懼,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對治療效果產生障礙。作為一種常見病,肺心病病因多為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難治性肺結核反復等[4]。秋冬季為肺心病的多發季,而呼吸道感染會加重肺心病病癥,因此,在肺心病的臨床治療中,專業的護理和治療同樣重要。
中醫認為,人的七情六欲與身體健康均有密切關聯,七情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如果七情過于激動,會導致人體臟腑失衡,氣血紊亂,引起相應疾病。中醫學認為,人的情志可通過心理干預進行調整,各種情緒均會為心態產生影響,七情情緒波動大會引發人體肝臟受損,其中心臟損傷最明顯,中醫情志護理就是通過干預患者七情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調整患者的精神狀態,使患者保持積極心態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老年肺心病患者進行護理使,使用中醫情志進行護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理壓力,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幾率,促進患者康復,有較高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