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冰,歐小萍
(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急診科是醫院當中重癥患者集中的一個科室,在急診科室當中患者的病情種類較多,而且急診科也擔任著搶救的任務,是所有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一個首診科室。因為很多患者存在危重癥,患者入院的時候病情比較復雜,而且病情進展較快,如果不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則可能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此過程當中對患者進行接診的時候針對性的進行分診,能夠有效的保證患者治療的進展,對搶救患者的生命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文所有病例來源均為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所有病例為到我院進行治療的92例急診科危重癥患者,通過隨機抽簽的方法將其劃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平均每組均46例。其中觀察組患者有男性23例,女性23例,對照組中有男性25例,女性21例,經統計學驗證,卡方=0.1742,Z=0.4151,P=0.6764;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大為82歲,年齡最小為31歲,年齡平均(53.25±13.0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大為83歲,年齡最小為34歲,年齡平均為(53.48±12.41)歲,t=0.0866,P=0.9312。本文所有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認可,而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經統計學軟件進行一般資料檢驗之后,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通過應用常規的分診方式,積極的對陪同的人員和患者家屬了解患者的病情基本狀況,比如了解患者顱腦創傷所在的部位、腹部疼痛的具體情況,是否存在出血和表皮疼痛、患者出現病癥的原因、患者的既往病情發病時,是否存在傷口且傷口的大小,詳細的進行記錄。受傷的患者應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藥物過敏史和其他用藥并發癥,應迅速的對患者進行血氧含量的監測,并對外界刺激反應進行監測,了解患者的血壓、瞳孔變化,結合檢查結果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分診[2]。
觀察組則應用MEWS,需根據評分的內容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評價,按照評分結果對患者進行病情的評估。如平分為0~4分,則為非重癥患者,可根據患者疾病性質分診到相對應的應診室,通過急診科的醫生和專科醫生進行診治,并按順序對患者進行就診,每間隔0.5h對患者進行一次評分,如果評分出現分數段變化,要及時送到相對應的區域進行干預;評分為5~8,分為普通重癥患者,分診應立刻送到清創治療室,進行相對應的干預;如果評分超過9分,則說明為危重患者,立刻分診到搶救室進行一系列的搶救準備。對于評分超過9分的患者要每間隔20min對患者進行一次評分,5~8分的患者可每隔1h進行一次評分,0~4分的患者可每間隔2h進行一次評分,并根據評分所得結果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處置。
本文兩組患者的接診到初步診斷分診時間和專科治療時間等進行統計和比較。對所有患者的分診準確率和意外事件發生率等情況進行統計比較。
通過最新版統計學軟件IBM SPSS26.0對文中數據進行統計學驗證和分析。本文數據所涉及的樣本率、構成比均進行非參數驗證,通過卡方值(x2)檢驗,其表達通過自然數、百分比(n、%)進行;所有數據的單總體或雙總體均以t檢驗(Student's test)實施,同時通過均數±標準差()的方式表示;通過計算P值對上述數據值的最終結果予以表達,并以“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否則無意義。
觀察組接診到確診時間為(18.12±2.33)min,對照組為(28.48±4.31)min;觀察組專科治療時間為(25.25±5.45)min,對照組為(46.74±5.68)min,P<0.05;觀察組的意外事件發生率為0,對照組為17.39%(8例),觀察組的分診準確率為97.83%(45例),對照組為78.26%(36例),P<0.05。兩組研究對象的分診準確率和意外事件發生率詳見表1。

表1 分診準確率和意外事件發生率比較(n/%)
在臨床的急診危重科室對患者進行MEWS的應用能夠有效的促進對各類患者的及早評價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對患者病情分診的應用效率,可以迅速的對患者病情進行判斷,并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劃分,這樣就能夠對于臨床的急癥患者進行及時的搶救,對降低風險事故的發生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大大的提高了分診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