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建筑工程領域,混凝土屬于非常重要的材料,其質量對建筑工程整體質量有著關鍵影響和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輕骨料混凝土研發成功。輕骨料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有效應用,為建筑工程整體質量提供可靠保障。基于此,本文對輕骨料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應用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輕骨料混凝土;結構設計;應用
建筑工程施工建設階段,對輕骨料混凝土的有效應用,因為結構自重相對較小,且具備優秀的熱工、聲學與防火性能,能夠使建筑物成本造價得到相應的節約。隨著高層、裝配式等建筑的快速發展,輕骨料業成為為土木工程所關注的焦點,由于其所具備的優點,已然變成使用量相對增加的全新混凝土,并在建筑行業領域獲得良好的應用。
1、輕骨料混凝土結構設計
1.1正截面承載力計算
輕骨料混凝土,其結構構件正截面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同普通混凝土方式相同,基于如下假定:截面應變保持平面,對抗拉強度不予考慮;縱向鋼筋應力,以鋼筋應變同彈性模量相乘為準,絕對性應不超過強度設計值;縱向受拉鋼筋,其極限拉應變為0.01。
對其受壓應力-應變曲線,因品種存在區別,受壓情況下所形成的應力-應變應力曲線同樣存在差異,并利于具體應用且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保持協調,《輕骨料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基于設計結構分析,對各類材料受壓情況下形成的應力-應變關系曲線做出標準統一,表達式如下:
設計階段,對于偏心與受彎構件正截面受壓區域,將輕骨料混凝土轉變成等效矩形應力圖。關于矩形應力圖,其受壓區域高度X取值,可取截面應變保持平面的假定所具體明確的中和軸高度同系數β1相乘。應力取值,則可取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c同系數α1相乘。除此之外,計算模式下,輕骨料混凝土計算方式同普通混凝土保持一致[1]。
1.2斜截面承載力計算
輕骨料混凝土,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期間,所采用的計算公式,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涵蓋的計算公式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則為,預應力項承載力存在折減系數,為0.85。
1.3裂縫控制驗算
輕骨料混凝土,其對裂縫寬度最大值和控制裂縫等級方面,和普通混凝土保持相同,關于正截面裂縫寬度或是受拉邊緣應力的具體計算,應基于《輕骨料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為標準。
針對T形、工形或是矩形截面,受拉、受彎、偏心受壓構件與預應力軸心受拉或是受彎構件,基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并對長時間形成的最大裂縫予以充分考慮,具體計算公式為:
式中,Ψ代表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dep代表受拉區域縱向鋼筋等效直徑; pte代表基于有效受拉輕骨料砼截面面積,計算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
最大裂縫值計算時,僅需對普通混凝土所涵蓋的比較系數進行改變,即0.08轉變為0.04。上述計算公式可以在人造輕質骨料混凝土方面加以使用,若是對于天然輕骨料混凝土,同陶粒混凝土進行對比,其裂縫寬度相對較大,需乘以材料品種影響系數,系數介于1.15-1.20范圍區間之內。
1.4構件撓度
關于受彎構件,若短期剛度為Bs,針對鋼筋輕骨料混凝土,具體的受彎構件計算公式為:
同普通混凝土短期剛度Bs進行對比,公式保持一致,僅對其中的系數1.15變化成1.18。關于預應力輕骨料混凝土,受彎構件短期剛度Bs,同普通混凝土計算公式保持一致[2]。
2、輕骨料混凝土應用實例
以兩幢高層住宅為例,層數為26層。兩幢結構布局相似,24層以下均為住宅區,25層設計為電梯房,26層設計為水箱間。其中一棟建筑以普通混凝土為主,另一棟一陶粒混凝土為主,而樓板與墻體尺寸均一致。基于實驗獲得兩棟建筑物結構自重與Y軸位。
基于上表數據分析得知,同普通混凝土進行對比,結構自重減少約為17%,結構X/Y軸方向位移增加約為17%,符合結構設計標準,所以,輕骨料混凝土的應用,可是建筑性能得到相應的提升。
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輕骨料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應用的分析探討,可以充分認識到輕骨料混凝土所具備的優勢。建筑工程領域,應重視對輕骨料混凝土加以有效應用,借助于其所具備的優勢,為建筑物性能提供可靠保障,以此促進建筑工程穩定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杰,孫鵬.輕骨料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應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000(015):990-990,908.
[2]曹萬智,孫慶霞.輕骨料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與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區別淺析[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8(3):49-51.
作者簡介:
李果(1990-),男,湖南長沙人,工程師,本科,工作方向:混凝土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