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十三五規劃的背景下,鄉鎮、村落的發展暴露了缺失地域文化特色的現象,本文從古村景觀設計出發,通過研究形成景觀因素以及景觀特征,總結一套適合現代村落設計的方法,讓現代村落富有地域文化,同時還能兼顧現代發展的景觀設計,對傳統地域文化注入新生命與新活力。
【關鍵詞】景觀設計;古村落景觀;景觀意象
古村在中國是最具有特色的,也是目前保存較全的傳統村落群。然而城市化迅速發展,眾人關注的視點開始聚焦在古村落上。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合理的城市規劃嚴重損壞了許多古村落的原始風貌,古村落的重新規劃和推倒重建的發展模式使得古村原有的古村落面臨著嚴峻態勢,如何將古村落中的景觀藝術運用到村落改造及村落建設中,成為古村落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
1、古村落景觀
古村落景觀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不僅包括獨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狀況,也包含古村落的景觀形態,以及建筑的特色等。古村落景觀在不同的村落中所呈現的景觀效果也是不同的。在古村落的景觀與當地村落的歷史文化是相互交融的,景觀也具有表達古村落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古村落景觀是自然經濟時期人類社會的經濟形態和自然環境達到整體協調而呈現出的一種和諧的生態人居環境。
2、古村落景觀影響因素
2.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指由氣候地形地貌等自然環境對景觀造成影響的因素,對于其他影響景觀因素來說,自然因素是基礎因素,例如氣候、地形地貌和水文等方面,例如南方地區的氣候較為潮濕,喜歡素雅的景觀設計以及豐富的植物配置來配合地形。
2.2 人文因素
人文因素是指由人類行為在地域環境下對地域產生文化歷史等影響的因素,對于其他影響景觀因素來說,人文因素是內部因素。例如徽州古村落的理學派,其是在北宋時代由程頤、程顥兩位開創,到南宋時代的朱熹形成成熟的學術流派,他們的祖籍都在古村。他們的思想強調了封建倫理,形成了具有理性思維的因素。因此在建筑和景觀的營造上表現出來了內斂、空靈、樸實、自然的特點。風俗民俗:在古村落里,古村人民在農作插秧前都會在田地間舉行“安苗”的儀式,通過跪拜、燃香、念祝詞來祭祀和祈禱土地公保佑豐收。
2.3 宗族禮制因素
古村落大多數以血緣關系作為村落的紐帶。宗族禮制是家族傳承的必要,這種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古村落的生活,也對古村落景觀有一定影響。如宗祠的建設,其通常建造在村落的中心,其他的民居圍繞祠堂延綿展開,在祠堂的建設中宗族禮制滲透到內部建設之中,體現了古村落的宗族禮制的文化。
3、古村落景觀設計
3.1 農業景觀設計
古村落區域的氣候條件以及土地的肥沃使得各種農作物比較多,區域的不同,使得其產生不一樣的農業景觀,比如茶園、池塘、樹園等。厚重的,質樸的農業景觀,是古村落景觀的組成部分之一,古村人將農業景觀的區域進行劃分管理,使豐富的物產形成一種生態美。這種使用功能與觀賞功能的統一,讓人在自然中生活的更加和諧,這也是古村落特有的景觀因素之一。
3.2 園林景觀設計
古村落景觀設計中,有史以來都是通過風水學說來選擇村落的地址以及整個村落的布局,在村落之中就有著十分富饒的水資源,那么自然在水口景觀的建造與整個村落的布局當中占有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在村落中古村落的建造資金來源都是從古村走出去的徽商所提供的,徽商們也希望提供資金將自己的家園建設的更好,也方便古村落的聚集以及對家族的統治,漸漸地就對水口景觀的建造和設計起到關鍵的用處。
當然在不一樣的古村落之中,村落周圍環境的改變也會讓水口景觀的建造形態有所不同,但是古村落水口景觀的建造依舊有著固定元素,大體上由山體,水系,植物,景觀配置組成:庭院景觀分布在古村落的各個地方,充實了景觀空間層次和結構,通常庭院景觀依附于民宅書院,空間尺度并不大,而且要通過景觀造景手段來營造自然景觀,體現院中乃自然的一方天地。
3.3 建筑景觀設計特征
祠堂通常建造于古村落村口或村中心,其是古村地域景觀中宗族禮制的表象,這代表整個村落家族的歷史,祠堂建筑與其他民居的性質不一樣,通常作為祭祀以及慶典的重要場所,祠堂的建筑風格分為天井式和廊院式,但是其建筑結構,外貌材質,平面布局與民宅相同。宗祠里都會掛有祖先畫像或者牌位,供人祭奠。古村落的祠堂所承載的宗族文化與其他地區不同,所以古村與其他地區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
3.4 街巷景觀設計特征
從建筑的空間屬性上看,視覺形象上的細窄條形,是古村落街巷的主要展示形態之一。由于要適應特定地貌的特征,村落在空間形態的布局上,自然的表現出高下層次的落差和縱橫位置的偏移。從古村落全局分析,街巷布局合理,秩序清晰,根據等級可劃為主巷、支巷及偏支的小巷,從實際使用性的角度劃分出交通性與生活性。
減小交通阻力是支巷功能的關鍵點所在,支巷是村落內部建筑相互連通和通向外界的重要媒介。在多巷的交叉地帶,由于街巷樞紐的使用頻次較高,道路用途多元,自然的造就出街巷空間上的放大。大多數支巷左右豎立有垂直的山墻,巷寬約為 1.5m ,故而高寬比H/D 在 5-10 之間。支巷較之于主巷,雖也能夠應對絕大多數的交通狀況,可是它給人感觀上的體驗偏于狹長內向,也正因如此,它在聯絡每個建筑個體的同時也是幽靜安逸的絕佳居住之所。
民居之間的狹窄巷道共同組成了更次級的小巷,它的寬窄級數并不允許多人在這里逗留,僅具有短時間通行的功能。街巷條理有序是徽州古村落的優勢,由內而外通常是按照祠堂—主巷一水口—村外、每戶—支巷一廣場的順序。高低不一的參差變化,寧靜幽深的巷道轉折,和多元的文化組建成步移景異的奇特景觀現象,從中可以感受到理學對于古村文化的深刻影響。
結論:
古村落景觀設計的優勢在現代設計中帶來元素,同時也發現古村落景觀在現代設計中有不適合之處,所以要在提取景觀要素的時候結合現代景觀設計的思維,以及科學先進的營造技法,要以最合理的方式方法去將現代人類生活方法與自然環境相互融合,重新樹立古村落景觀設計文化。
由于自身設計能力有限,在此項設計項目中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坐凳、夜間照明等很多景觀設計細節需要進一步完善。同時在往后單位工作過程中,加強鍛煉自身設計能力,也多學習景觀知識,逐步加深設計理念,提高設計水平。
參考文獻:
[1]鄭雅婧,趙茸.古村落鄉土景觀的研究與借鑒[J].環球人文地理,2015(01),119
[2]王永晶.浙江新農村鄉土景觀設計研究.浙江農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D],2012
[3]黟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黟縣志[M].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
賀飛,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漢,中級工程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