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凱/江蘇省農機化服務站

陸 洋/攝
農機“維修難”“維修貴”一直是相關部門探討研究和著力解決的問題。江蘇是農業機械制造和使用大省,通用農機裝備購買力近幾年不斷攀升,高性能大中型農業機械推陳出新,有力地促進了農機化高速發展,農機后市場維修服務保障作用凸顯重要。由于農機作業的現場環境和農作物生長季節性的特點,農機快速搶修和配件保供能力成為農機維修的重要環節,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相繼出臺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鼓勵各地加強維修能力建設,在市場化運營背景下,整合多方資源,著力增強農機維修服務軟實力。
發揮農機維修政策扶持作用,基本形成了全省維修網點建設的風向標。從2009年起,省級財政扶持農機維修點項目建設,每年扶持30~50個點,每個點補助10萬~12萬元,連續11年累計扶持407個維修點建設,共計補助4070萬元,支持基層維修點購買維修設備,為各地維修網點建設起到了支撐作用。有條件的市縣農業農村部門還出臺了相應配套政策,激勵當地維修網點開展維修服務工作。隨著智慧農業發展和“互聯網+”農機逐步融合,農機維修服務主體建設形式和規模也將由量到質改變,探索區域維修中心建設,著力研究換件維修和快速搶修的信息化程度,集中優勢,設計布局區域性維修中心和基層維修網點的合理配置,把“遠程診斷+快速配送+網點修理”的系統功能由區域維修中心向基層維修網點傳遞,創新“互聯網+”農機維修理念,探索滴滴農機維修可行性,構建區域維修中心快速反應和配件保障供應的基礎條件,逐步釋放政策扶持的資源優勢,為社會維修網點注入活力。
強化農機維修能人隊伍建設,基本構建了全省基層農機維修服務志愿行動的主力軍。2018年,經行業專家評審公布了全省第一批農機維修能人庫,共138人,涵蓋了基層農機推廣人員、培訓教員、產銷企業三包服務人員、農機合作社或社會維修網點的技術骨干、相關院校維修專業老師等。2018年舉辦全省維修技能培訓班二期(150人),2019年舉辦全省基層人員維修培訓班三期(347人),以維修能人和技術能手為主要對象,系統傳授農機維修安全常識、國三排放發動機工作原理及故障診斷與排除、植保無人機使用與維護、通用農業機械主要部位的檢查與調整、無人駕駛技術應用與推廣、農機再制造技術應用與產業前景等知識與技能,提高了維修能人適應高性能農機維修的綜合能力。開展了全省農機維修能人“百名能人結對百社”志愿服務活動,每年夏秋大忙季節,宣傳發動維修能人走村入戶,結對共建,開展農忙前農機檢修、農忙中農機搶修、農忙后農機保養的志愿服務活動。農機培訓學校教員和有關院校老師還將課堂擺到田間地頭和農機合作社維修點中,講解農機使用與維修常識,傳授農機作業節能增效技術路線,取得了良好效果。省農機節能與維修技術指導中心每年組織農機生產企業服務人員、農機維修技術能手、院校技術骨干等到基層送技術、送服務、送保養物品,走一處傳一片促一帶,進一步帶動了農機維修能人志愿服務活動落地生根。
擴大農機技能競賽影響力,基本激活了全省農機維修服務的源動力。2006年,江蘇舉辦了第一屆農機技能競賽,開啟了江蘇省農機修理人員的練兵熱潮,現已舉辦了6屆,2016年、2018年分別被列入江蘇技能狀元大賽農機修理工競賽,進一步提升了農機修理工競賽含金量。競賽活動涌現了一批優秀農機技能人才,3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人被授予“江蘇技能狀元”榮譽稱號并享受省勞模待遇、10人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6人獲“江蘇工匠”稱號。在各地有關部門積極推動下,先后組建了省市縣(市、區)農機維修“大師工作室”,其中省級1個、市級2個、縣區級4個。在全省農機競賽的帶動下,省轄市舉辦年度農機維修技能競賽,久保田(蘇州)農機有限公司、蘇欣農機(連鎖)有限公司舉辦以農機修理為主的年度比武,掀起了全省農機維修崗位練兵高潮,為全省農機技能競賽儲備優秀人才,也為全省農機維修服務工作夯實了人才基礎。競賽活動架起了政府職能部門與農機維修行業溝通服務橋梁,打開了農機修理知識和技能向基層維修人員傳遞通道,調節了全省農機維修服務市場活力,保障了社會維修網點人才輸入,撬動了農機維修人才短缺杠桿。
提升農機維修服務工作凝聚力,基本經受了突發公共事件的大考檢驗。近年來,省級農機維修主管部門召開全省農機維修工作研討會,舉辦全省農機維修能力建設研討、座談活動,廣泛征求市縣主管部門意見,起草《關于加強全省農機維修能力建設的意見》,探索《江蘇省區域農機維修中心建設項目(試點)實施方案》,擬向全省公布。各地農機主管部門創新爭先,調動全省農機維修人員凝聚力、戰斗力,農忙期間保質保量完成農機維修服務保障工作。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江蘇涌現了一大批基層農機維修服務人員戰疫情保生產的典型事例,他們是農機維修保障的“逆行者”。陳云,常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現為云陽農機維修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是當地有名的“農機醫生”。2020年3月份以來,他借助網絡、電話等方式開展線上“云維修”,線上維修50余人次,電話“診斷”60余人次,讓老百姓在家中也能自己維修機具。盧立冬,自建泗陽縣王集鎮立冬農機維修點,提供上門維修服務,出現維修配件供應不及時,幫助用戶聯系配套生產廠家或者經銷商,加班加點維修,確保維修服務及時性,降低農戶損失。為增強疫情防控期維修技能,自掏腰包2萬余元購買電腦和打印機,參加在線學習,觀看“大師工作室”及生產廠家推送的維修視頻,同時帶動家人、團隊共同學習,提高維修能力水平。張春林,江蘇省農墾臨海分公司農機總站站長,疫情期間,深入實地開展農機服務,走進田間地頭,調研春耕生產農機需求,創新農機維修服務方式,開展農機維護保養視頻指導,幫助農機維修人員解決疑難雜癥。張巖松,灌南縣農機培訓學校副校長,省政府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獲得者,連云港為數不多的農機維修“大師傅”,春耕備耕在即,他擔綱縣農機技術專家組農機維修分隊長,帶領維修服務隊深入鄉村全天候服務,確保當地所有農機具“拉得出,用得上”,助力備耕備種,保障農業復工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