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疫情給我們普及了很多新名詞,被稱為“可移動大號N95口罩”的負壓救護車就是其中之一。負壓救護車與普通救護車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負壓”二字之上,簡單的說就是讓車內的氣壓低于外界氣壓,空氣永遠是從壓力高的地方向壓力低的地方流動,如此就可以保證車內的病毒不會污染外界。
疫情就是命令!1月24日,工信部向全國下達首批200輛負壓救護車的緊急生產任務。接到任務后,江鈴汽車、上汽大通、宇通客車、華晨汽車、北汽福田、福建奔馳、奇瑞瑞弗等12家企業投入生產。很多汽車人放棄休假,提前復工,客服重重困難,全力投入到救護車生產工作當中。原本1個月的生產周期壓縮至10天,再加上供應商供貨不足,難度可想而知。
日漸更新的數字,記錄著汽車人的努力和汗水:1月28日,宇通向武漢疫區緊急捐贈10臺負壓救護車;2月1日,江鈴首批兩輛負壓監護型救護車先期抵達武漢,隨后在2月3日,18輛負壓監護型救護車馳援武漢;2月5日,30 輛上汽大通負壓救護車嚴正以待,交給了剛剛建成的武漢雷神山醫院;同樣是在2月5日,奇瑞控股集團旗下奇瑞瑞弗特種車輛技術有限公司車間內,經過10余天加班趕產的20輛負壓救護車全部完工并順利交付;2月12日,40輛華晨雷諾負壓救護車連夜從沈陽運往湖北;2月13日,北汽集團攜旗下10家成員單位共同捐贈所采購的40輛北汽福田圖雅諾負壓救護車正式分批發運湖北等抗疫一線,為抗疫前線雪中送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