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樹

2020年一季度乘用車市場面臨新冠疫情帶來的艱難局面,由于春節相對較早和新冠肺炎病毒的影響,導致1—2月的銷量將同比下滑幅度估計在35%左右。在2019年全國狹義乘用車零售同比下降7.4%的持續下滑背景下,如果沒有強力的促銷費政策支持,則車市增速將從1%增速下調到-5%。疫情帶來經濟下行壓力和居民消費從衣食住行的衣食消費和住房投資更多轉向購車消費,推動社會消費的結構性升級。

2020年1月的零售仍屬偏弱走勢,應有的春節前回暖走勢未達正常水平。近期消費信心不強、隨著豬肉等價格相對高位,教育醫療等消費水平提升,加之中西部房地產銷售持續增長,居民家庭消費結構性擠壓加大,汽車等大宗消費品消費熱情不高。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從歷年的春節規律看,2018年車市是大年,2019年車市是小年,2020年仍是小年。因此雖然2018年車市差,但春節因素很給力。2019年春節因素和國六實施共同推動2019年車市前低后高。2020年也面臨同樣的年初不好過的問題,因此可能出現新前低中高后穩的局面。

中國消費者很多是首購用戶,第一次買車很多都是過節前買車。這首先是因為春節是最重要的節日,最需要車出行訪親拜友,要便利,而且有車有面子。其次是春節前有錢了,民營和股份制企業及外資企業分紅獎勵一般在年末,巨額的現金獎勵是購車的資金來源之一。同時農業習俗還是存在的,農民也是秋收收成后臨春節前購車較多。
自2010年以后的車市進入相對穩定期,春節所在的1—2月的車市零售高低主要是靠春節前的天數決定的。春節時間晚,車市就火爆,春節在1月偏早,當年車市低迷。
2015年和2018年的車市都不是增速很好,原因是2015年的股市影響,2018年的樓市影響,車市始終處于被干擾的狀態。但年初的因素導致這兩年都不是很差。
2020年的春節在1月25日,按照歷年春節特征的春節因素影響較大,因此今年1—2月正常情況下增速會低于年度增速4~8個百分點左右,是很大的增長壓力。
2019年12月底,我國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疫情直接影響,多地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世衛組織將其定義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春節期間的感染人數仍處于快速增長期,目前進入確診人數的平臺期。
疫情剛好處于春節假期,導致往年的商品和服務消費的“節日效應”被嚴重抑制。影視娛樂、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和郵政業等與節日效應相對性更強、聚眾屬性較高的第三產業受影響更大。我國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占比將近50%,用車需求更強,因此車市受到疫情影響更為突出。
全國肺炎疫情分布主要是湖北周邊部分省份較嚴重,防疫壓力極其巨大。而河南、廣東和浙江、湖南的確診人數破千。預計未來車市的復蘇是分步推進的,因此疫情將短期內割裂湖北與全國市場的緊密聯系。
但湖北的長江中樞地位和京廣線的中樞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短期內物流和人員等的斷流對車市影響仍是較大。

世衛組織1月31日根據《國際衛生條例》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將于3個月后重新評估,若屆時疫情得到控制,將撤銷認定。
為防止病毒蔓延,多數國家和地區采取邊境封鎖措施,主要手段有撤僑、縮減航班、加強中國游客入境審查、限制簽證和限制旅行5個方面等。人員流動控制包括旅行提示、學校關閉、工作場所隔離、出入境限制等,貨物貿易控制包括禁止物品出入境、貨物貿易檢疫和物品除害等。例如美國暫時禁止在過去14天內去過中國大陸的外國公民入境,唯永久居民和美國公民直系親屬例外。美國三大航空公司宣布暫時停飛中美航班。
此外,美國商務部部長表示,目前處于擴散期的肺炎疫情將有助于工作崗位回流美國,因此現階段國際環境很復雜。
由于疫情壓力,今年1月底、2月份的出行大大減少,車市自然會受到沖擊。春節后的局面是人被鎖在家里,車輛春節期間基本沒開動。形成節后應有的維修保養小高潮沒有出現。
從經銷商端看,由于社會人員流動性大,而且店面不一定會設置醫學檢測等設備,無法限制和管控疫情的傳播,目前很多地區的汽車銷售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比如,類似汽車團購會和一些營銷活動都無法開展。
幾乎所有的車企和經銷商都在積極“自救”,目前大力開展網上營銷,發揮手機端的客戶維系,通過抖音或者其他網絡直播平臺,讓消費者在線看車。各大平臺正在嘗試的“線上+線下”的方式也有回升的苗頭,但效果不理想。
今年的一季度的車市消費、交通運輸活動等都會受到影響,但疫情結束后消費需求會迎來反彈。受疫情影響,消費和服務業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基建、交通運輸等領域也被波及,物流和消費需求近兩個月會嚴重受阻。
為避免疫情擴散,目前部分地區的公交出行暫時受到影響。繼武漢之后,湖北多地、多城市暫停公共交通,以減少人口流動。由于傳染的復雜性,公交出行和網約車出行都有被交叉感染的風險,因此國家希望居民留在家中。加之居民對出行質量的需求日益提升,對私車出行的需求也會更加強烈。
經歷疫情的磨煉,對于消費者來說,有了私家車就相當于有了獨立出行的環境,相對更加安全,部分人預計突擊購車現象也會出現。如2003年的“非典”雖然在短時期內對車市造成影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者的突擊購車。筆者當年從事銷售業務,在監測區域中發現北京汽車銷量很高,這樣的情況也有可能在今年發生。


1月26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通知,決定延長春節假期至2月2日。隨后,上海、浙江、廣東等省市接連發布通知,各類企業復工時間不得早于2月9日24時。由于外地回城人員要居家隔離14天,因此實際的開工時間又被延期,一般是17號開工,24日左右人員到位。不過一旦工廠里出現感染,不但工廠再次停工消毒,同期工人也要都隔離觀察。因此輪崗分批復工才比較安全,這些安全舉措將直接對2月的汽車生產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
受疫情影響,大部分車企宣布延遲復工,其中湖北地區的車企生產恢復速度會更加緩慢。根據乘聯會的數據,2019年湖北省汽車生產量為224萬輛,占全國汽車生產總量的8.8%。湖北省擁有東風汽車這家名列世界500強的中國大企業。武漢則是中國四大乘用車生產基地之一,匯集了中、美、日、法、英五大車系,也是全國汽車產業布局車系最齊全的城市。武漢的整車企業和汽車零部件企業數量眾多,而新冠肺炎疫情對華中地區的汽車生產勢必造成很大負面影響。加之部分日系企業的銷售形勢好,因此1季度我國汽車生產不足導致的市場批發總量同比下滑幅度也會達到35%左右。
汽車生產的核心特征是產業鏈長,供應鏈的銜接極其重要。隨著疫情帶來的各地道路運輸的管制、進出口通關速度的降低,汽車零部件供給與汽車生產產量將急劇減少,部分供應甚至中斷,加之海外的訂單的延期,針對疫情的特殊貨物管控等風險,疫情對出口的影響也會凸顯。
2019年車市很不理想,整車廠家遭遇國五車型清庫和消費低迷雙重沖擊,因此降庫存力度很大,從2018年5月開始就持續降庫存。2018年廠家庫存降低15萬輛,2019年則降低了22萬輛,廠家和經銷商原本準備在今年2月補庫存,但目前看很難實現。尤其是部分日系車企的庫存偏低,短期難以按計劃恢復生產,會帶來較大損失。
2019年車市低迷的核心特征是去庫存,廠家去庫存的力度很大。汽車生產實際上很難以銷定產,目前的以銷定產是根據對未來銷量的預測,來安排現有的生產。客戶訂單生產完全以實際消費需求確定產量的難度大,生產周期較長無法滿足新購用戶需求。部分車企的訂單生產往往是針對換購群體,購車者本身有車開,所以能接受較長的等待時間。所以,計劃趕不上變化是車市的明顯特征,用戶不需要車時不會下訂單,需要車時往往就是急迫地提車,因此經銷商必須有一定庫存。但中國是新購群體占比一半,大部分消費者還是需要有庫存車可以挑選,因此春節前有庫存才是王道。


2019年出行市場的車企呈現規模化發展。而基于新型肺炎的強傳染性,在疫情沒有有效控制之前,各地政府和網約車平臺會出臺相關規章制度以保障網約車的衛生安全,這將降低網約車的供給意愿;同時,疫情持續期間及其結束后較長一段時間內,“宅”氛圍的持續也會降低網約車的需求和供給,并將波及以出租及網約車客戶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的銷售。
湖北、浙江等多地為有力阻斷疫情傳播,已強制暫停了網約車的服務。加之共享汽車內的衛生消毒清潔無法得到保障,消費者為避免傳染減少與陌生人員接觸的心理,使得共享出行業務發展受挫。
而新能源汽車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分攤運營成本,是共享出行最好的方式,受到疫情的影響,新能源汽車在營運領域的推廣也將受打擊。


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和發展機遇, 使海外發展通道更加暢通,沿線市場開發更為便捷,汽車企業協同其它優勢資源共謀全球布局、國際發展的機制加快形成,推動汽車全產業鏈走出去。車企可以提前布局發展海外市場,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開拓,并努力打造沿線支點國家,為未來海外事業的發展提供支撐。加強品牌價值打造,提升海外制造、屬地化營銷及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單一區域市場盈利風險對企業整體運營的打擊。
疫情改變消費群體需求。目前汽車消費群體仍然是25~55歲的青年和中年為主要購車群體,逐漸以80后及90后人群為主。伴隨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女性群體用戶的購車比例也在逐步提高。
目前中國車市最大的問題是首購比例下降很快,在一定程度上,疫情會加大對車輛的剛需,推動無車用戶購買車輛。前期年輕群體就業壓力持續增加,因購房、婚姻壓力加劇,購買力不足。隨著中國社會人口趨于老齡化,大齡人群的比例擴大,中老年人群的出行需求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發掘。隨著疫情后的安全出行考慮,預計購車平均年齡會有所上升,購車群體將向有一定資本基礎的中年人群過渡,首購比例顯著下降。
從區域看,東部地區消費能力較強,消費者購車熱情受購房影響相對較低;而中部和西部地區消費者前期受房地產影響,購車動力明顯減少,近期隨著用車需求的增長,再加上私家車普及基數較低,首購群體較多,未來消費者的購車熱情會進一步恢復。
SUV產品是目前家庭消費的主力車型,也是中西部地區適應道路能力強的首選車型。相比之下,MPV作為生產資料類車型,受到未來經濟前景不確定的影響,銷量提升難度較大。

正常預期:防控及時得力,疫情持續時間較短,疫情高峰出現在2月中旬,3—4月結束,4月底WHO解除PHEIC認定。
風險1:WHO或將“湖北”定義為受染地區(疫區),并提出更為嚴格的建議措施。
風險2:由于春節復工人口流動、氣溫較低以及防控不得力,疫情可能延續至二季度,最終于6月左右結束,WHO維持PHEIC判斷至6月。
WHO宣布PHEIC后,仍可能對中國主要疫情發生地湖北定義為受染地區(疫區)。從湖北目前數據的異常艱難看,評估升級風險不小。
綜合估計,如果2月3日恢復上班,17日湖北外全面復工,24日恢復正常生產,且全國4月疫情平穩下降,對全國乘用車市場廠家批發銷量影響約150萬輛,拉低增速7個百分點。零售銷量損失150萬輛,損失7個百分點增速。

我們原先預計車市2020年正增長1%,這是沒有疫情的干擾下的判斷。樂觀疫情預測:1月損失不大,2月10日上班開店,產銷受損巨大。1季度乘用車消費出現20%左右負增長。原來工作時間從1月31日延期到2月10日,一般延期12天以上,損失2月30%左右產銷量。湖北地區原計劃13日復產的計劃很難實現,要下半月真正復工,湖北地區產量占全國9%,損失60%以上銷量,疊加影響2月30%以上銷量,原本預期正增長車市變成負增長。
目前中性疫情預測:1月損失不大,2月24日全面上班開店,受損超過60%。1季度乘用車消費出現35%左右負增長。由于部分抑制的需求將在5—12月有所恢復,尤其是習主席的講話意義重大,對車市的拉動效果會明顯。
在2019年中國乘用車市場艱難的背景下,這次肺炎疫情的沖擊對車市無疑于雪上加霜,導致剛剛回暖的車市又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前期判斷的2020年總體增速1%的判斷有一定壓力,目前下調到5%,隨后看應對疫情的政策效果。
不過,相信危中有機,中國家庭私車消費基數低,潛力大,需要有效的政策與市場共同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