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賀



[摘 ? ?要]舞蹈表演既需要宏觀上的肢體動作訓練方法,又需要微觀意義上的面部表情塑造技法。舞蹈表演與面部表情的關系十分密切,通過分析常用的眼部12種、口部7種、鼻部6種具體形態,結合已有心理學研究成果以及舞蹈一級演員王小燕的表演范例,歸納出舞蹈表演常用的愉悅、悲傷、憤怒、恐懼、驚訝、厭惡等六類面部表情與塑造技法,可以看出技法運用的原則是在規定情境的舞蹈表演中達到情技統一,在技法教學上要堅持貴在得法的理念。
[關鍵詞]舞蹈表演;面部表情;規定情境;情技統一
在舞蹈排練和教研中,時常會聽到教師說:“笑都不會嗎?跳舞就板著臉!”“讓我看到你內心的激情好嗎?興奮起來!”“學生跳得挺好的,怎么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某某學生跳舞怎么一點感覺也沒有?”……但是,往往教師越聲嘶力竭、焦急煩躁,學生反而越手足驚慌、不知所措。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個環節?在天分上學生固然有差異,但簡單地歸結為學生笨、差、懶,顯然不科學。教師是不是沒有交代清楚?是不是沒有訓練到位?讓學生笑,教沒教怎樣笑?也許有人會反駁,笑還用教嗎?誰不會笑?非也!笑不僅用教,還要精雕細琢,還要掰碎了教。
一、面部表情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環節
舞蹈表演建立在主觀認識與客觀表現一致的整體性基礎上。就美學而言,眼睛關乎神韻;就關系而言,面部包含眼睛。戲曲界有一句諺訣:“形三、勁六、心意八、無形者十。”①“心意”即神韻,神韻主要通過面部表情體現,面部表情對舞蹈表演至關重要且具可行性。
(一)舞蹈表演的整體性
關于舞蹈表演的定義,《中國舞蹈大辭典》解釋為:“舞蹈演員在舞蹈藝術的時間和空間中,以自己的不斷流動的人體動作姿態和表情,按照舞蹈編導的藝術構思和具體編排進行二度創造,塑造藝術形象,完成舞蹈作品創作的全過程。”②將編導的一度創作與演員的二度創作完美結合,運用訓練有素的肢體能力,將作品的思想情感轉化為生動鮮活的舞臺形象,是舞蹈表演的要求,也是舞蹈表演教學的目標。表演技法的傳授,是從屬于舞蹈表演系統的子課題。在舞蹈表演中,身體的各個部位是在同一種思想情感的整體引領下發生變化的,有著一致的規律性,但在具體的舞蹈表現上,卻各有各的方式,各有各的技法。面部表情,是舞蹈表演在舞臺上交流情感最主要和最常用的工具。
(二)面部表情的重要性
舞蹈心理學認為面部表情是人的感情在面部肌肉上的表現,也是身體語言學的心理學基礎。法國芭蕾舞大師諾維爾有一段話旗幟鮮明地道出了面部表情對于舞蹈表演的重要性。“激情是烙印在人的臉上的,內心的活動和心靈感受從人的臉上充分表現,也就是說,是在人的臉上輪番刻畫出安詳、激動、喜悅、痛苦、恐懼和希望。以面部來表現,比使用最強烈的言詞所產生的效果要激越、生動、明確千百倍。要把思想從嘴里說出來,得需要一段時間,而從面部表情上予以強烈表現,則不需要時間。”①表情可以看作是人物內心世界向外界敞開的一扇窗戶,它直接而鮮明地表現了人物個性,一切細致的內心情緒,都會在富于表情的面部和身形姿態中顯現,它是內在的無形思想感情形之于外的主要手段,是感情的形象,是人物個性形象創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技法運用的可行性
舞蹈表演與戲劇表演同為舞臺藝術,都要創造形象,都要表情達意,從一定程度上講,二者有相通之處。世界三大戲劇表演體系的部分實踐方法,舞蹈表演可以借鑒。蘇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派”表演,主張通過意識獲取潛意識,通過有意識的技巧來實現無意識的創作,演員制造幻覺引發觀眾共鳴,斯氏排斥沒有親身體驗的“匠藝”手法,但也認為運用意識技巧來塑造身體,是塑造精神生活的必經過程。而在德國布萊希特的“陌生化”體系看來,演員與塑造的形象之間運用不同技法產生間離效果,在歷史化表演中啟迪觀眾,即制造隔離引發理性思考。中國的梅蘭芳“程式化”表演,強調對演員的規格強化和普遍應用,運用四功五法共同制造觀賞,體驗與表現融為一體。三大體系分歧雖明顯,各自的經驗也不容忽視,沒有哪一個是絕對的標準,但這為舞蹈表演中技法的運用提供了可行性參照。就舞蹈而言,要做的是合理借鑒,綜合運用。
二、構成面部表情的三個感覺器官
包括眼、口、鼻等器官在內的面部肌肉的運用與變化形成面部表情。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一生致力于面部情緒表達的研究,僅微笑他就分出50種,可見面部表情的豐富性。舞蹈表演時不同感覺器官的不同形態,表達出不同的含義。
(一)眼部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觀察一個人,最好的方式莫過于觀察他的眼睛。有統計顯示:“在人腦獲得的全部信息中,大約有95%以上來自視覺系統。”?譺?訛通常眼部形態的呈現,與眉緊密相關,正所謂“眉目傳情”“擠眉弄眼”“喜上眉梢”。按照舞蹈表演中肌肉發力方式和視線方向,眼部呈現出的具體形態主要有12種(見表1)。
(二)口部
口不止能言情,更能達意。舞蹈表演中除了發出“哎”“嗨”“拉索”“著踏”等語氣詞外,通過口的形態展現內在情緒也不容忽視。頦部通常隨著口部完成動作,口部動作的完成同時受面部特別是腮部肌肉的影響較大。按照舞蹈表演中肌肉發力方式和情緒表達,口部呈現出的具體形態主要有7種(見表2)。
(三)鼻部
鼻子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演員在舞臺上的一吸一呼都關系到形象塑造的成敗。獲中國舞蹈藝術終身成就獎的資華筠指出:“與其他形體運動門類相比較,舞蹈的呼吸不僅有實用價值——生理需要,而且具有表意和審美功能。”①按照舞蹈表演中呼吸方式和情緒表達,鼻部呈現出的具體形態主要有6種(見表3)。
三、舞蹈表演常用的面部表情示例
參照保羅·艾克曼的“微表情”研究成果,本文將舞蹈表演中常用的面部表情劃分為六類。中國舞協主席馮雙白對舞蹈一級演員王小燕有這樣的評價:“用眼睛在說話,用心靈在舞蹈。”其憑借舞蹈詩劇《關東女人》,獲第三屆全國舞劇匯演女主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