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摘 要:裝配式鋼結構是目前政府鼓勵發展的綠色建筑。隨著傳統水電施工企業逐步轉型大土木工程領域,企業重型鋼結構廠急需轉型裝配式鋼結構新興產業。裝配式鋼結構產業發展前景良好,市場廣闊。本文探討了傳統水電施工企業重型鋼結構廠轉型裝配式鋼結構廠的可行性、市場前景、產品研發方向、存在的風險及應對措施。
關鍵詞:水電施工企業;重型鋼結構廠;裝配式鋼結構
中圖分類號:TU391;TU75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0)19-0119-03
Abstract: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s are green buildings that the government is now encouraging. With the gradual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to the field of civil engineering, heavy steel structure factories need to transform the new industry of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industry has a good prospe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market prospect,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existing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nsforming heavy steel structure plant of traditional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to prefabricated steel structure plant.
Keywords: hydropowe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heavy steel structure plant;fabricated steel construction
最近幾年,與鋼結構產業相關的各項政策頻出,各地方政府出臺了多項鼓勵發展裝配式產業的政策措施。政策的利好以及國內傳統基建市場及新基建市場建設工程的迅猛發展,將持續推動鋼結構行業發展。鋼結構在各類建筑、橋梁建設、裝備制造、能源設備、管道物流等多方面有著廣泛而巨大的市場前景。鋼結構建筑產業的發展有利于中央各項環保政策的落實,有利于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有利于我國建筑工業化水平的提升,是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重要舉措。
1 水電施工企業重型鋼結構廠轉型裝配式鋼結構的意義
1.1 發展裝配式鋼結構是傳統水電施工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當前,傳統水電施工企業重型鋼結構生產基地在發展過程中面臨重重困難:水電市場萎縮,國內低端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人力成本大幅上漲,生產的風電塔筒、水工金屬鋼結構等產品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雙低;同時,受到國內能源市場逐步對外開放的影響,傳統制造產業的競爭更加激烈[1]。開發新產品,發掘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傳統水電施工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做大做強的關鍵。裝配式鋼結構生產業務與水電施工企業重型鋼結構生產的管理體系、技術能力等契合度較高,通過改建或擴建原有廠房、改造生產線,可以滿足裝配式鋼結構生產的需求。可見,開發鋼結構產品具有穩固基礎和先天優勢。
隨著傳統水電市場萎縮,水電施工企業逐步轉型,承接越來越多的房建業務和路橋業務,盡早將重型鋼結構廠發展成為有一定規模、在業內有相當競爭力的裝配式鋼結構專業化生產基地是符合市場競爭需求的。鋼結構廠房的建設是拓展市場、提高“一攬子”綜合解決能力的競爭之所需,是打造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更是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對重型鋼結構廠進行鋼結構廠房的擴建,有助于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1.2 發展裝配式鋼結構是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建筑業的發展不僅要實現從粗放型增長轉變為集約型增長,而且要實現經濟結構、質量、效益、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轉換。當前,我國建筑業發展已經面臨規模擴張與資源、環境、技術、人才和體制等方面的矛盾與約束,面臨產業工人缺乏、資本融和低效等發展問題,迫切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2]。
大力發展裝配式鋼結構不僅有利于減少污染、保護環境、促進資源節約和可持續發展,而且有利于大力推進建設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興產業,實現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模式轉變。
2 裝配式鋼結構優劣勢分析
近年來,隨著裝配式鋼結構在國內普及,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節能省地型鋼結構建筑,不斷提升鋼結構建筑房屋產品的科技含量。中國的裝配式鋼結構在今后20年仍將處于快速增長期。裝配式鋼結構以抗震能力強、施工速度快、得房率高等優勢契合了綠色環保建筑房屋的要求。
2.1 裝配式鋼結構的優勢
與其他產品相比較,裝配式鋼結構具有以下優勢:鋼結構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具有輕質高強的特征,相對于混凝土建筑自重降低30%以上;鋼結構比混凝土結構工期提高50%以上;鋼結構具有抗震性能卓越、節能保溫性能好、柱截面小而室內使用面積大等優點;建造過程節能、節水、節地;材料可拆裝、可循環使用、可回收;鋼結構的韌性和塑性比較好,裝配式鋼結構更加安全可靠。
2.2 裝配式鋼結構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鋼結構產業迅猛發展,鋼結構用鋼量日趨增多,亦加速了鋼結構用鋼的生產和研發;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國裝配式鋼結構市場仍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高性能鋼材包括高強度鋼、高抗震性能鋼、高焊接性能鋼及特厚鋼板和超薄鋼板等材料的生產存在量少、質差等問題;對鋼結構產業是符合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型的行業的認識還待提高;鋼結構科研開發資金不足鋼結構加工廠和施工安裝企業的裝備、計算機管理水平、勞動生產率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提高[3]。
3 產品主要轉型方向
3.1 裝配式住宅
順應國家住宅產業化政策,把握政策大力推進鋼結構住宅的契機,探索培育鋼結構住宅設計、制造、施工能力,加快推進住宅產業化的培育和市場拓展,積極嘗試鋼結構住宅工程總承包模式。
以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為主要戰略發展方向,借助企業的業務支撐,大力發展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發展重心不斷向鋼結構住宅領域偏移,引領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發展。
3.2 空間鋼
借助全國各地文體場館建設加快的契機,把握文體場館大型化、科技化、高端化的發展趨勢,避開競爭激烈的一線城市,承接二、三線城市較大的、有一定影響力的工程,快速擴展品牌知名度。
把握鐵路、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快速增長的時機,密切關注鐵路、軌道交通規劃,積極切入鐵路、軌道交通場站建設。
3.3 橋梁鋼結構
依托水電施工企業新拓展的路橋業務,逐步培育橋梁鋼結構設計、制造、施工能力,積累相關業績,伺機進入橋梁鋼結構市場,密切關注各地市政交通規劃,特別要關注立交橋群、跨海、跨江等“高大難”項目。同時,加快發展步伐,逐步與大型路橋公司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承接鋼結構制作與安裝,快速擴大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4]。
4 轉型發展裝配式鋼結構生產的路徑
4.1 調整產品結構,促進產業轉型
隨著國內大型水電站項目的逐步減少,水利水電工程金屬結構、水輪發電機部件等重型鋼結構加工業務規模逐漸萎縮,重型鋼結構業務的產品份額將逐步降低。隨著建筑產業化,尤其是住宅產業化的推進,裝配式鋼結構業務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4.2 與企業自身轉型發展相結合,努力開拓市場
傳統水電施工企業由于自身發展需要,逐步轉型大土木市場,更多地承接建筑、市政、路橋及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類項目。目前,隨著PPP模式的興起,大部分項目都采用EPC模式一“攬子”解決方案,這需要企業有完整的產業鏈條,裝配式鋼結構就是這條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傳統水電施工企業只有不斷關注國內外建設形勢,研究鋼結構產品需求結構、地域結構,發現并主動迎合鋼結構市場需求,抓住政策窗口期,創新自己的業務內容和模式,才能擁有更大份額的市場。
4.3 構建合理的組織結構,提高管理水平
企業自身要克服傳統技術體制的弊端及由此造成的資源浪費和低效率,逐步建立適應裝配式鋼結構生產模式的組織結構,強化鋼結構二次深化設計能力,從設計源頭控制產品成本,以節約成本和產品加工時間、提高產品的品質為核心,組建更加綜合的項目管理機構。同時,要加強裝配式鋼結構在設計、采購、加工、運輸、現場拼裝等環節一體化建設力度,協調互動,實現不同環節的相互參與,深度融合。
4.4 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高產品附加值
為了逐步解決傳統水電施工企業在鋼結構產品加工過程中暴露出來的技術水平低、加工效率差、勞動強度大、加工成本高等問題,首先,要引進先進的裝配式鋼結構生產線,提高自動化焊接、拼裝等工藝水平;其次,要采取獨立或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的形式,成立裝配式鋼結構技術研究機構或實驗室,對產品進行科研攻關,對裝配式鋼結構在抗震、防火、防潮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再次,要加強原材料采購質量,加強與大型鋼材廠的縱向合作,確保產品質量,打造企業自己的品牌。
4.5 培養高素質裝配式鋼結構產業工人隊伍
目前,裝配式建筑產業正蓬勃發展,各地區新建的裝配式產業基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傳統項目都是工人在現場加工生產,管理簡單粗放,生產效率低下。裝配式鋼結構生產需要有一批素質較高的產業工人做支撐,產業工人需要經過專門的技能培訓,適應現代化工廠生產的要求。此外,要努力改善一線作業條件和環境,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改善食宿條件,豐富企業職工的業務文化生活,增強其歸屬感。
當前,所有建筑業企業都把轉型升級作為改革發展的主線,特別是傳統水電施工企業,急需轉型升級,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轉型升級的本質要求是由數量型向質量型、速度型向效益型、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開發新型裝配式鋼結構、實現工廠化生產,已成為克服傳統水電施工企業生產方式缺陷、促進建筑業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途徑。
5 轉型裝配式鋼結構生產的風險分析
第一,銷售風險。鋼結構產品多為訂單式生產,受市場需求減少、營銷渠道不暢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可能造成銷量下降、系統設備閑置、資金成本加大、投資回收期延長。
第二,價格波動風險。受建筑市場供需關系和原材料價格的影響,存在價格波動風險。
第三,政策風險。裝配式建筑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節能綠色型建筑產業,目前發展較為迅猛。但是,國家暫未對裝配式建筑進行專門立法,當前各級政府均系以規范性政策文件形式對裝配式建筑進行規范及規劃。該類政策文件法律效力較低,易受政策調整。
第四,技術風險。對裝配式鋼結構有一定技術要求,主要表現在設計、施工、驗收標準還有待完善;設計環節需要專業的設計公司配合才能完成構件圖設計;復雜構件的制作需要有經驗的專業工程師和技術工人完成。
6 風險防范措施
第一,業務多元化。多元化發展能提升企業效益,通過業務組合規避市場不平衡的風險,降低宏觀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第二,積極爭取大型客戶,與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擴大市場占有份額。第三,在投資建設之前或建設過程中,可對潛在市場客戶進行先期對接,力爭先拿訂單再投產。第四,培養長期合作的銷售客戶,與原材料供應商建立戰略伙伴關系,謀求共贏。第五,加強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第六,生產線可以生產多種鋼結構產品,根據政策導向,及時調整產品布局。第七,加強管理,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周期,提高資金周轉率。
7 結語
隨著國內水電市場的萎縮,國際水電市場份額逐步縮減,水工金屬結構等大型非標準件的制作任務將逐步減少。隨著國內基礎設施業務不斷增長,尤其是裝配式建筑的不斷推廣,建筑鋼結構業務、鋼結構橋梁業務等部件的生產將逐步成為水電施工企業鋼結構廠的主營業務,鋼結構生產線具有易于改造、通用性強的特點,在不改變主體構筑物的情況下,可根據產品特點增減工藝設備。因此,傳統水電施工企業鋼結構廠改造升級為裝配式鋼結構廠有利于釋放產能,為后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有助于傳統水電施工企業完善產業鏈條,加速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GB/T 51232—2016[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2]崔璐.預制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經濟性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5.
[3]朱濤.裝配式建筑發展趨勢及市場前景[J].低碳世界,2019(7):228-229.
[4]李曉飛.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電氣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J].名城繪,2019(1):154.
[5]鋼結構裝配式建筑領跑者山東德豐重工有限公司[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18(6):65.
[6]胡備.裝配式鋼框架結構關鍵施工技術的應用與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