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雷,竇興霞,韓慶霞,豐 瑋
(臨沂市檢驗檢測中心 山東臨沂 276007)
控制圖是一種將顯著性統計原理應用于控制生產過程的圖形方法,由休哈特博士于1924年首先提出。控制圖可以對重復性條件下得到的數據找出變異的異常模式,并能提供統計失控的檢驗準則。在實驗室檢測過程中,由于產品的區域特性,可能要針對某一特定產品的特定項目不斷地進行重復性檢測,因此可以利用控制圖的特性來衡量檢測過程的穩定性。以測定復混肥料中總氮含量為例,詳細說明如何利用休哈特控制圖來確定檢測結果的穩定性。
選取復混肥料9 kg,規格型號為N-P2O5-K2O=16-16-16,總養分質量分數≥48%。將樣品按每瓶300 g,分裝在30個可密封的瓶子內,按順序編號為1~30[1]。
按國家標準《復混肥料中總氮含量的測定 蒸餾后滴定法》(GB/T 8572—2010)中的要求,在堿性介質中用定氮合金將硝態氮還原,直接蒸餾出氨或在酸性介質中還原硝酸鹽成銨鹽,在混合催化劑存在下,用硫酸消化,將有機態氮或酰胺態氮和氰氨態氮轉化為銨鹽,從堿性溶液中蒸餾氨。將氨吸收在過量硫酸溶液中,在甲基紅-亞甲基藍混合指示劑存在下,用氫氧化鈉標準溶液返滴定[1]。
根據GB/T 8572—2010中的檢測方法,對1~10號瓶中的樣品進行檢測,按照順序連續測定10 d,每天測定5次,得到的檢測數據見表1。

表1 1~10號樣品總氮質量分數測定結果 %
將所有數組的平均值作為約定真值,中心線CL取所有檢測結果的平均值,則:
根據組內觀測次數5,查詢國家標準《常規控制圖》(GB/T 4091—2001)中第5.1條表2[2],得到:A2=0.577,A3=1.427,D3=0.000,D4=2.114。
如果極差控制圖出現異常,表明測量過程受到不受控的隨機效應的影響;若均值控制圖出現異常,則表明測量過程受到不受控的系統效應的影響。經分析發現,均值控制圖和極差控制圖的測量點分布均在上下控制限以內,并無異常。因此,判斷復混肥料中總氮含量的檢測過程是穩定的。
休哈特控制圖可以對過程輸出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對過程進行連續監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可以將分析用控制圖轉化為控制用控制圖。因此,參照此控制圖,在其他樣品的檢測過程中,為了確認檢測過程是否穩定,可以隨機選取剩余的11~30號瓶中的任一樣品檢測5次,若其測定結果的平均值和極差在上述圖1和圖2的上限和下限之間,則判斷檢測過程是穩定可控的;若結果超出上限或低于下限,判斷檢測發生了偏離,需要重新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