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東
(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福建泉州 362000)
華僑大學學生公寓電梯溜車導致學生被夾在層門與轎門間,該事件轟動全國,也引起了民眾對電梯安全的新一輪討論。針對此次事件,國家質檢總局迅速行動出臺了GB 7588 的1 號修改單。其中1 號修改單中新增層門、轎門的相關規定以及實驗的具體方法、轎廂意外移動以及其距離的測算過程規定等。新增內容中的轎廂意外移動,其實際作用得到了電梯界的關注,設計的方法也呈現多樣化。國標中新增加的轎廂意外移動具體要求和內容如表1 所示[1-4]。
表1 GB 7588 1號修改單對UCMP要求
依據GB 7588及1號修改單中關于轎廂意外移動即UCMP的要求,如檢測子系統、自監測子系統以及制停子系統等,這3個系統有不同的組合方式。例如,異步電梯可以只設置制停子系統加上檢測子系統;同步機中則可以有只設置制停子系統并配備自監測子系統的組合方式;或者同時設置3種子系統即自檢測子系統和制停子系統并配備檢測子系統[5]。同時,自監測子系統必須符合表1中9.11.3條的規定。其工作過程和組合如圖1所示[6]。
圖1 UCMP系統組成
常見的檢測子系統有以下3 種:(1)門區位置檢測,檢測原理是雙路光電檢測+安全電路檢測意外移動的情況;(2)利用井道位置系統(磁或光),原理是利用雙路光或磁檢測功能安全裝置檢測意外移動;(3)利用電子限速器,其具體原理是通過雙路編碼器的檢測功能作為安全裝置用于檢測移動。
常見制停子系統有以下4 種:(1) 冗余性制動器;(2)曳引力制動器;(3)導軌制動器;(4)鋼絲繩制動器。
常見自監測裝置一般有以下3 種:(1)采用裝置用于監測制動裝置是否有正確提起(或釋放),同時對制動力進行驗證;(2)僅對制動力進行制動力驗證的;(3)僅采用裝置用于監測制動裝置是否有正確提起(或釋放)[7]。
(1)將轎廂內清空至轎廂空載,轎廂運行至次頂層,檢驗人員在轎頂將電梯放置檢修模式,檢驗人員A 進入轎頂進行檢修試驗操作,檢驗人員B則在廳外進行其他測量檢驗。
(2)檢驗人員A 通過觀察轎頂上的平層感應器指示燈的工作情況,當指示燈顯示在電梯轎廂已離開平層區域的同時,按下急停按鈕或者操作其他動作使電梯制停。
(3)檢驗人員B 在轎廂制停時打開轎廂停留層站的層門,利用正確測量工具測量層門地坎與轎門地坎之間的距離。
(4)對層門地坎與轎門地坎的距離進行處理并作為測試結果值,若該測試結果值符合型式試驗報告中的制停距離,則可判定轎廂的意外移動符合要求。
上述(1)、(2)如果有其他專用工具時,電梯進入專用測試模式的可以使用專用測試模式,并使電梯在離開平層區域可以自動觸發制停。對于那些不采用制動器來制停的部件,必須確保制停時可以手動松開制動器。
對于意外移動,雖然制停距離可以查詢型式試驗報告,但應理解其原理[8]。制停距離是指在檢測到意外移動后觸發制停系統(即制停部件)開始制停轎廂,轎廂從開始減速制停到完全停止所制停的距離。轎廂意外移動制停過程的速度時間如圖2 所示。圖中:1 為制停系統中的制停部件開始制停,轎廂出現減速狀態的點;2為電梯中的控制回路和檢測子系統中的回路檢測,并反饋所對應的相應時間;3為系統觸發制停的電路和制停部件開始制停的相應時間;S1為檢測子系統的最大檢測距離;S2為檢測子系統響應時間內轎廂移動的距離;S3為觸發與制停子系統的響應時間內轎廂移動的距離;S4為檢測子系統的制停距離。因此,意外移動的最大距離應該為:S1+S2+S3+S4≤1.2 m。
針對此過程,以三菱電梯的意外移動為例,該裝置共有4 個光電感應開關,分別是UIS、再平層的光電開關DIS 和1 LV、2 LV 層門的門區光電開關。Vane 為隔磁板長度尺寸,250 mm。三菱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示意圖如圖3 所示。其工作過程為:當轎廂意外移動時,轎廂移動到狀態1 時,意外移動系統的子系統檢測裝置檢測到移動信號,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做出制動反應,狀態2 就是轎廂完全制停后的狀態。此時,狀態 1 中的 L=S1;狀態 2 中的 K1=L,S=S2+S3+S4,K2=S1+S2+S3+S4,移動距離測試值K=K2-L-15。通過測量K值后對比型式試驗報告中的相應數值,從而判斷該裝置是否符合要求。
圖2 轎廂意外移動的距離
圖3 三菱電梯轎廂意外移動示意圖
電梯新國標和檢規中增設了轎廂意外移動功能(UCMP),該功能可以在轎廂出現意外溜梯或者移動時(不考慮曳引力失效情況)促使電梯可靠制停,防止出現人員傷亡事故發生。由于市面上實現轎廂意外移動功能的方法較多,因此在檢驗過程中應按照制造廠提供的正確方法進行試驗,確保UCMP 功能有效,并確保該功能符合GB GB7588-2003 1 號修改單,從而保證電梯的安全使用。本文以三菱電梯的UCMP為例,將轎廂意外移動細分為4個狀態,并對每個狀態的移動距離進行詳細計算。經過計算,對比型式試驗報告中的相關距離數據后,可以判斷轎廂意外移動的功能有效性,為檢驗員檢驗提供正確檢驗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