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鷹飛 , 趙馨萌
(1.吉林省普惠金融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28; 2.東北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我國于2001年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較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我國屬于“未富先老”型老齡化。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均GDP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相對較低。到2018年底我國養老儲備金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而我國的老齡化程度則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國又存在“未備先老”的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化形勢,相較于養老服務需求,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和護理體系的發展卻相對滯后,難以滿足全社會日益增長的養老及護理需要。
我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盡管2011年開始試行二孩政策,但居民的家庭規模仍呈現不斷縮小的趨勢,這對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在農村地區,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務工,而大多數老年人則滯留在農村。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農村地區65歲以上人口達6667萬,其中留守老人占32.7%。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罹患慢性疾病的概率也不斷增加,據統計,農村地區有照料需求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總數的62%。龐大的失能人群基數與逐漸縮小的家庭規模帶來了巨大的護理需求,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刻不容緩。
長期護理保險對于減輕護理壓力,解決老年人生活照料問題有著重要意義,是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的重要補充。2014年,青島市以城鄉居民醫保整合為契機,頒布了《青島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將長期醫療護理待遇擴展到農村地區,邁出了農村居民長期護理保險探索的重要一步。[1]2016年,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指導意見,在青島、上海等15個城市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探索建立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我國關于長期護理保險定量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由于我國長期護理保險起步較晚,數據較為缺乏,對于數據的收集多采用微觀調研的方式,受地域限制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適性。與此同時,目前的研究多著眼于全國老年人口或城鎮老年人口的分析,對于農村地區老年人口長期護理保險需求的分析研究則相對較少。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宏觀角度,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對影響農村地區長期護理保險需求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
1.因變量
由于我國長期護理保險起步較晚、實行范圍較小,造成長期護理保險保費收入的相關數據不全面,難以量化我國真實的長期護理保險需求。已有文獻在宏觀層面對于長期護理保險需求的度量多采用養老機構收入來替代。由于我國一般由各級護理院提供老年人的長期護理服務,護理院入院人數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長期護理保險需求,因此,本文借鑒周依群(2018)[2]的做法,選取我國2010~2018年護理院入院人數作為因變量來衡量我國長期護理保險需求。
2.自變量
影響長期護理保險需求的因素很多,本文選取相對重要的五個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分析。對于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主要選取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衡量。同時,我們選擇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我國的通貨膨脹水平。對于相關保險產品對長期護理保險的替代效應,由于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起步較晚, 2010年才基本覆蓋全體農村居民,數據難以收集,因此只選取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收入作為替代因素計入模型。對于非經濟類因素,主要選取平均家庭規模和老年人口撫養比。由于家庭結構對于家庭養老有著重要影響,對長期護理保險存在一定的替代作用,因此本文將平均家庭規模作為因變量計入模型。由于長期護理保險的受眾主要面向老年群體,老年人口數量對于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有著重要影響,但由于2010年和2015年人口普查數據老年人口總數波動較大,因此選取老年人口撫養比這一變量進行替代。
本文主要通過查閱國家統計局網站、《中國統計年鑒》等公布的相關資料,選取2010~2018年農村地區有關因變量和自變量的相關數據。在選取計量方法方面,由于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僅在全國15個城市開展了試點,數據相對缺乏且灰性較大,故采用灰色關聯模型進行分析。[3]
1.模型定義
灰色關聯度分析是一種多因素分析模型,通過分析因素之間相似或相異程度來對因素間的關聯度進行衡量。如果兩個因素在發展過程中同步變化程度較高,則二者的關聯度就較高。灰色關聯分析主要包括灰色關聯分析和廣義灰色關聯分析。
2.模型建立[2]
灰色關聯分析模型主要計算步驟如下:
(1)確定參考數列和比較數列選定數列。在對所研究問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將因變量數據定義為反應系統行為特征的參考數列X0=(x0(1),x0(2),…,x0(n));將不同自變量數據定義為影響系統行為的比較數列Xi=(xi(1),xi(2),…,xi(n)),(i=1,2,3,4,5)。
(2)對相關數列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由于各個變量表達的現實意義不同,導致其數據的量綱也不一定相同。不同的量綱或者數量級不利于進行比較,容易導致最后分析結果不準確,故在開始灰色關聯分析前要統一量綱,進行無量綱化處理。本文采用將比較序列的指標除以參考序列的值進行無量綱化處理。


(5)對關聯度進行排序。因素間的關聯程度并不僅取決于關聯度的大小,主要是用關聯度的次序進行描述。我們需要將之前計算的關聯度進行排序,形成關聯序。
基于一般灰數的廣義灰色關聯模型建立如下:
(1)灰色絕對關聯度
(2)灰色相對關聯度

(3)灰色綜合關聯度
灰色綜合關聯度是對絕對量的關系和變化速率關系的一種綜合。將灰色綜合關聯分析定義為ε0i=θα0i+(1-θ)β0i,θ=0.5。灰色綜合關聯度綜合了前兩者的特點,通過分析灰色綜合關聯度指標,可以對序列間的聯系進行綜合衡量。
護理院入院人數、農村居民年收入、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利率、養老保障水平、老年人口撫養比、平均家庭規模依次用X0、X1、X2、X3、X4、X5、X6表示。可以看出,護理院人數呈現逐漸遞增的趨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養老保險保障水平、老年人口撫養比均出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利率水平、平均家庭規模存在波動性變化。

表1 原始統計數據
1.確定序列
我們將序列數據的范圍確定在2010~2018年,令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價格指數(CPI)、利率、社會保險支出水平的比較數列為Xi=(xi(1),xi(2),…,xi(n))(i=1,2,3,4,5),參考數列X0(x0(1),x0(2),…,x0(n))為護理院入院人數,其中分辨系數δ=0.5。
2.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為了統一量綱,便于計算,我們對原始數據進行初值化處理。

表2 無量綱化處理后的數據
3.計算灰色關聯系數
鄭馨被蔣大偉押著來到一家樓道口。鄭馨還想轉身,蔣大偉攔住她:別走,難道你想讓我綁著你不成?鄭馨無奈,悻悻地上了樓,走到一家門前,蔣大偉剛想要敲門,門里突然傳來一聲猛烈的撞擊聲!只聽房間里一個女人的聲音:有本事她永遠別回來!接著是一個男人低低的聲音:你冷靜點!蔣大偉清了清嗓子,開始敲門,門開了,鄭母探出頭:敲什么敲?家里人還沒死光!她看到蔣大偉和鄭馨,愣住了!鄭父緊隨著走到門口:馨馨,你回來了?鄭馨膽怯地藏到蔣大偉身后,低聲地:爸。鄭母發火地:你瞧瞧!你瞧瞧!我到你們鄭家八年了,還討不出她叫一聲媽!養條狗還搖搖尾巴呢!沒等鄭母說完,鄭馨突然轉身朝樓下跑去。
首先,計算對應差序列。通過計算X0(j)-Xi(j),依次對表中X1~X6的數值減去X0的數值,并對結果求絕對值。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最大絕對差是11.7675,最小絕對差是0。其次,計算灰色關聯系數。本文取分辨系數δ=0.5進行計算。得出相關序列的灰色關聯系數。

表3 對應差序列數據
4.計算灰色關聯度并排序
依據計算出的灰色關聯系數,得到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影響因素的關聯度。排序為:農村地區養老保障水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率>老年人口撫養比>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均家庭規模。

表4 灰色關聯系數及關聯度
1.廣義灰色絕對關聯度
運用廣義灰色絕對關聯度的相關公式進行計算,可以得到廣義灰色絕對關聯度排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地區養老保障水平>平均家庭規模>利率>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老年人口撫養比。

表5 廣義灰色絕對關聯度及排序
2.廣義灰色相對關聯度
通過相關公式計算出廣義灰色相對關聯度。廣義灰色相對關聯度排序為:農村地區養老保障水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率>老年人口撫養比>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均家庭規模。

表6 廣義灰色相對關聯度及排序
3.廣義灰色綜合關聯度
廣義灰色綜合關聯度排序為:農村地區養老保障水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老年人口撫養比>利率>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平均家庭規模。

表7 廣義灰色綜合關聯度及排序
通過實證研究可以看出,農村地區養老保障水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老年人口撫養比等因素對我國農村地區長期護理保險需求產生較大的影響。
第一,農村地區養老保障水平對農村地區居民長期護理保險需求有較為重要的影響。較高的養老保障水平會對長期護理保險產生一定程度的替代作用,減少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
第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會增加居民的消費能力,提高居民購買力,從而增加對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
第三,老年人口撫養比是人口老齡化的衡量指標之一,老年人口撫養比越高,代表勞動力負擔照護老人的壓力就越大,從而促其轉向購買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增加長期護理保險需求。
第四,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衡量通貨膨脹或緊縮程度的指標,也反映了農村居民貨幣購買力狀況,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保持相對平穩,說明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從而增加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
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發展時間較短,涉及范圍較小,如何更好地推行長期護理保險,發揮其對農村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護功能,成為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的重點。
第一,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加大財政投入,提高農村居民保險消費能力。對保險產品的需求受居民經濟狀況的影響。通過灰色關聯度分析不難看出,收入水平是影響長期護理保險需求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經濟能力通過支付能力影響人們對長期護理保險的接受程度和參保熱情。因此我國需要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增強農村居民的經濟實力,提高農村居民保險消費能力,從根本上提升居民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也要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多方共擔的資金籌集體系。
第二,促進長期護理保險與養老保險制度、新農合制度的協調發展。雖然養老保險制度和新農合制度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量,但短期內可以將長期護理保險作為前兩者的重要補充。長期護理保險主要著眼于日間照料及相關護理服務,可以填補農村地區養老保險制度和新農合制度的部分空白區域,促進三者的協調發展。
第三,繼續完善長期護理保險相關政策。我國長期護理保險仍處在發展初期,相關配套制度仍處于摸索階段。[4]我國應盡快出臺配套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鼓勵保險公司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同時為長期護理保險的發展營造有利的法律環境和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