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德乾
加幾個USB插口,小米插線板解決了新使用場景(電子產品充電)痛點;增加安全雙控開關,解決了消費時的老痛點(防兒童觸電)。于是,小米插線板成為一匹黑馬。
這是升級產品。
把辣醬拆分成小包裝,解決外賣市場佐餐的痛點(佐餐、小劑量),虎邦成為外賣簡餐的場景標配產品;把茶葉改成小罐,解決特定消費場景痛點(差旅攜帶、沖泡),小罐茶成為商旅、商務茶的首選產品。
這是細分消費場景,成為場景標配。
好產品,就是用戶需求場景下的標配。換言之,就是在某個具體的消費場景下,你的產品成為用戶的最佳解決方案。用戶在這個消費場景下,自然而然地聯想你的產品,驅動用戶自動購買你的產品。
如何開發好產品?
就是為用戶的具體需求做場景標配。做場景標配就需要從“用戶面”和“產品面”進行洞察。好產品的誕生,一定是從“用戶”和“產品”兩個場景維度洞察,把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用戶的需求統一起來,為用戶提供完美的解決方案,讓產品成為同一用戶同一消費場景下的標配產品。
具體操作就是:
1.從“產品”和“用戶”兩個基本面去洞察,把“產品面”拆成線,如“品牌定位、產品的功能與價值、解決用戶什么問題”;把“用戶面”也拆成線,如“消費場景、未被解決的痛點、消費習慣”。
2.產品面與用戶面洞察完成后,再結合消費場景,把產品面與用戶面匹配粘合起來,以解決用戶某方面的需求。
如果用一個公式來表達,就是:

圖 “先用戶,后產品”場景洞察思維導圖
產品面+消費場景+用戶面=用戶的完美解決方案=場景標配(解決需求或沖突)
首先洞察用戶面“消費場景、未被解決的痛點、消費習慣”,其次洞察產品面的“品牌定位、功能與價值、解決用戶什么問題”,最后讓“產品面”與“用戶面”相匹配,給用戶一個場景解決方案。
江小白酒的誕生就是“先用戶,后產品”的場景洞察案例。據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介紹,他一直想做一款新生代消費者能接受的白酒品牌。那么新生代在什么場景下喝酒?有哪些未被解決的痛點?有什么樣的消費習慣?
消費場景:“85后”和“90后”的新生代消費者經常“在小時刻”,與情侶、朋友、同事“小餐小聚”,小聚的時候總想喝點酒(啤酒、白酒、紅酒)。
未被解決的痛點:缺乏時尚感,形象陳舊老化;傳統白酒口感太辣,醉酒快,醒酒慢。
消費習慣:酒的口感要柔和;經濟能力一般,不能喝太貴的產品;同時,這些年輕人喜歡表達,小餐小聚又是社交消費,更需要表達。
如何用產品來匹配用戶的消費場景、消費習慣?用什么樣的方案去解決未被解決的痛點?這需要從產品層面“品牌定位、功能與價值、解決用戶什么問題”來匹配。
品牌定位:我叫江小白,生活很簡單。這是“江小白”的定位。“小白”就是自認為自己在某一個領域沒有那么強,所以自謙、自省,甚至于自嘲、自黑。這也是很多年輕人的標簽。
產品的功能與價值:功能,江小白是年輕人小餐小聚時的社交白酒;價值,產品時尚化、國際化,酒成為表達道具,跟別人對話,跟自己對話。
解決用戶什么問題:
其一,選擇小曲高粱酒,解決年輕用戶的產品感知。小曲高粱酒最大的好處是入口柔和,香味淡雅;酒度低,醉酒慢,醒酒快,正好能滿足年輕人的喜好。
其二,選擇小瓶裝,匹配用戶的消費場景與經濟能力。小瓶適合小餐小聚的場所,消費金額也不高。
其三,選擇表達式的社交文案包裝,匹配用戶“時尚化、個性表達”的特性。
產品面(小瓶、高粱酒、包裝文案)+場景(小餐小聚)+用戶面(口感、時尚、表達)=社交白酒=江小白酒(解決社交需求)
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
鮮奶茶(產品面)+占卜(場景)+答案(用戶面)=好玩的奶茶=答案茶(解決娛樂需求)
球鞋(產品面)+球類運動(場景)+明星IP(用戶面)=超酷運動鞋=Air Jordan(解決超酷需求)
油煙機(產品面)+中餐(場景)+超大吸力(用戶面)=大吸力油煙機(解決中餐與油煙大的沖突)
奶瓶(產品面)+沖奶(場景)+恒溫設備(用戶面)=海爾溫奶器(解決水溫與時間的沖突)

圖 “先產品,后用戶”場景洞察思維導圖
先看市場上都有哪些產品,國外市場上有什么同類的新產品,這些產品哪些特性,是否與時代和消費者匹配。再看新時代下,用戶有什么新需求和新消費場景。
如果原來的產品不能滿足新場景、新需求,我們就要思考如何升級產品,以什么功能來滿足這些新需求。
每日堅果的誕生,就是“先產品,后用戶”的場景洞察案例。零食是兒童和年輕人的最愛,是充饑、解饞、無聊或觀影等場景的必備產品。如果你是一位食品行業的產品經理或者創業者,想要在休閑食品行業開發一款新產品,你會從哪里下手?
有哪些產品:市場上的休閑食品有瓜子、爆米花、薯片、餅干、果凍、辣條、豆干、肉松等。
老產品特性:在一個豐裕的市場上,作為高糖、高熱產品,很多休閑食品被很多愛美女生和注重健康的中年人稱為垃圾食品。
國外新產品:在發達國家,為了追求營養與健康的均衡,很多消費者有一些新吃法:堅果配麥片或者水果配麥片。
為什么要去看先進市場的新產品?因為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導致消費升級會有時間差。最新的消費形態、新產品會最先在先進市場出現。今天的美國市場和日本市場消費狀態,就是中國未來3—5年的消費狀態;一線城市的消費狀態,是三四線市場未來3—5年的消費狀態。
新需求:既愛美食,享受口福,又注重營養與健康。這是目前中國市場對休閑食品的新需求。
新痛點:對美食的追求與對健康、營養的追求如何平衡?
新場景:減肥、充饑、預防三高。肥胖的人不敢吃晚飯,不吃又很餓。有亞健康問題的中年人愿意用食療來控制三高癥狀,而不是藥品。這些都是新時代帶來的新消費場景。
我們能不能借鑒國外的新吃法,把堅果和干果混合起來,變成一種新零食?
產品面[堅果(營養)+干果(美味)]+場景(減肥、充饑、預防亞健康)+用戶面[美食+健康+營養]=健康零食=每日堅果(解決美食與肥胖、亞健康的痛點)
于是,健康零食“每日堅果”誕生了,并迅速引爆市場。每日堅果由于其營養、健康的屬性,被發掘成萬能的休閑食品:加酸奶食用,成為減肥食品;充饑時食用,成為能量補充;休閑時食用,成為開心、開胃產品。
那么,如何讓用戶充分感受到產品的價值?
答案是:設置場景,讓顧客充分感知產品價值(使用價值和心理價值),促進購買。如果一個場景解決不了購買,那就來一個“場景流”。
五常大米是酒店經常使用的原料。一般的做法是菜單上標注:五常大米米飯,一份18—38元。事實上,五常大米是貢米,產量也有限,這個價格賣得不高,但是因為產品價值不能被明確感知,導致很多酒店的五常大米銷售不佳。
如何讓五常大米在飯店里面成為爆品,賣出高價格?
那就是在終端最大程度突顯產品價值,讓顧客能夠感知這個價值。我給武漢三土土特產公司(給飯店提供高檔食材的供貨商)的建議就是設置場景,突顯產品的使用價值和心理價值。
具體做法是設置兩個場景:
一是“蒸蒸日上”現場蒸煮場景,突顯產品的使用價值—好吃;二是“紅紅火火”場景,突顯產品的心理價值(服務與體驗)。顧客點單后,特制的蒸鍋直接在餐桌上蒸煮(30分鐘即可),米飯蒸熟以后,五常大米特有的香甜氣味瞬間飄逸,現場的每一位食客都能充分感知到。
然后,由貴賓搞一個“紅紅火火”的剪彩儀式,隨后才開始品嘗米飯。三土公司通過兩個場景,讓終端的客戶充分感知到五常大米的這個產品價值,不但價格可以上升到108—128元/份,銷售火爆,還帶動了特制蒸鍋的銷售。

圖 五常大米“蒸蒸日上”“紅紅火火”場景圖
場景洞察的目的是發現產品機會和市場機會,一邊總結老產品的優缺點和先進市場新產品的雛形,一邊洞察新消費場景(找到用戶的消費痛點),升級產品或者殺入新的細分市場。
場景體驗就是借助一些場景道具、商業空間、產品組合,放大產品的價值,解決具體場景下的消費痛點,讓產品成為用戶具體消費場景的標配。
在移動互聯時代,場景是放大器,可以放大產品價值;場景也是連接器,可以勾引用戶與產品連接。同樣,一款好產品的開發,也離不開場景洞察和場景體驗。